劉月華
(遼寧省葫蘆島市興城市人民醫(yī)院,遼寧 興城 121600)
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在治療期間經常經歷不同程度的疼痛。無論是采用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患者的心理和身體都必須承受一定的壓力,特別是對于患者的手術治療。在身體疼痛和心理壓力下,患者的生活質量將受到很大影響[1-2]。為了減輕患者的疼痛和不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并使患者能夠很快康復,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而在骨科患者的護理中,應注意提供舒適的護理,以減輕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并獲得良好的康復。本研究選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7月90例骨科患者,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用普通護理,觀察組用舒適護理措施。比較2組滿意程度、骨科術后下床時間、肛門恢復排氣時間、使用止痛藥物總時間、恢復普通飲食時間、護理前后自我生活能力、生理和心理舒適程度、疼痛、便秘等的發(fā)生率,分析了舒適護理在骨科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選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7月90例骨科患者,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男患者28例,女患者17例。年齡21 - 68歲,平均年齡(45.21±2.55)歲;腕骨骨折手術患者5例,腰椎手術患者8例,胸椎手術患者14例,踝骨手術10例,股骨手術5例,脛骨手術3例。骨折到手術實施時間5小時-7天,平均(3.22±1.01)天。體質量41-82kg,平均體質量(62.01±2.13)kg?;颊吆喜Y糖尿病有12例,合并高血壓有11例,合并心臟病5例,合并骨質疏松45例。因交通事故而出現骨折27例,因摔倒而出現骨折18例。文化程度小學、初中、高中、大專和以上分別是13例、13例、10例和9例。對照組男患者29例,女患者16例。年齡22 - 68歲,平均年齡(45.78±2.01)歲;腕骨骨折手術患者5例,腰椎手術患者9例,胸椎手術患者13例,踝骨手術10例,股骨手術5例,脛骨手術3例。骨折到手術實施時間5小時-7天,平均(3.67±1.21)天。體質量41-82kg,平均體質量(62.24±2.81)kg?;颊吆喜Y糖尿病有11例,合并高血壓有11例,合并心臟病5例,合并骨質疏松45例。因交通事故而出現骨折28例,因摔倒而出現骨折17例。文化程度小學、初中、高中、大專和以上分別是12例、13例、11例和9例。2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對照組用普通護理,觀察組用舒適護理措施。(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必須首先了解患者情況,積極與患者以及家屬溝通,交換意見,獲得家屬的信任和支持,以便后續(xù)護理工作順利完成,護患之間建立良好關系,對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給予心理疏導,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減輕患者不適。術后需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減輕消極情緒對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通過多介紹成功康復案例,促使患者積極配合康復鍛煉。(2)術后飲食:由于大多數骨科患者患有尿路感染或便秘,在患者的膳食護理中,有必要考慮科學和合適的患者飲食配方,指導患者多進食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給予腹部和膀胱按摩等,以預防便秘和尿潴留。(3)疼痛緩解。術后疼痛的患者需要給予疼痛程度評估,根據患者疼痛的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緩解。
3 觀察指標:比較2組滿意程度;骨科術后下床時間、肛門恢復排氣時間、使用止痛藥物總時間、恢復普通飲食時間;護理前后自我生活能力、生理和心理舒適程度;疼痛、便秘等的發(fā)生率。
4 統(tǒng)計學方法:SPSS22.0軟件 進行t、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5 結果
5.1 2組滿意程度對比:觀察組44(97.78%),對比對照組滿意程度35(77.78%)更高,P<0.05。
5.2 2組護理前后自我生活能力、生理和心理舒適程度對比:護理前2組自我生活能力、生理和心理舒適程度接近,P>0.05;護理后觀察組自我生活能力、生理和心理舒適程度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見表1。
表1 2組護理前后自我生活能力、生理和心理舒適程度對比
5.3 2組骨科術后下床時間、肛門恢復排氣時間、使用止痛藥物總時間、恢復普通飲食時間對比:觀察組骨科術后下床時間、肛門恢復排氣時間、使用止痛藥物總時間、恢復普通飲食時間更有優(yōu)勢,P<0.05,觀察組骨科術后下床時間、肛門恢復排氣時間、使用止痛藥物總時間、恢復普通飲食時間分別是(13.24±1.44)小時、(21.24±1.41)小時、(2.24±1.42)天以及(2.24±1.01)天。對照組骨科術后下床時間、肛門恢復排氣時間、使用止痛藥物總時間、恢復普通飲食時間分別是(25.24±1.55)小時、(32.56±1.24)小時、(3.24±1.66)天以及(3.21±1.21)天。
5.4 2組疼痛、便秘等的發(fā)生率對比:觀察組疼痛、便秘等的發(fā)生率更少,P<0.05。對照組總發(fā)生率是22.22%,觀察組總發(fā)生率是4.44%。
骨科疾病患者必須承受一定的壓力,特別是在手術治療中。為了減輕患者的疼痛和不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必要優(yōu)化骨科護理的護理模式。舒適的護理始于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并關注患者的身體狀況[3-5],為患者創(chuàng)造更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和心理負擔,為患者提供減痛護理而緩解疼痛。另外給予患者飲食支持,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便秘等并發(fā)癥,改善生活質量,逐步建立患者信心,培養(yǎng)患者與醫(yī)務人員之間的信任,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6-7]。
舒適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具有顯著的整體性,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化的特點。其實施的目的是促使患者在身體,心理和社會方面實現輕松愉快的狀態(tài)。有效縮短手術時間和患者的不愉快。自實施手術舒適措施以來,我院通過術前訪視,術中評估和術后隨訪,制定了綜合護理措施。它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取得了顯著成果。作為一套新的護理方法,舒適護理在日常護理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患者的信任和滿意度。實施的目的是在手術期間實現患者的心理,身體和社會舒適度,愉快。一般而言,手術事件,手術室環(huán)境和患者情緒是患者過度行為的根本原因?;颊叩倪^度行為將直接導致手術過程中強烈的生理和過度活躍反應。它將直接影響患者正常神經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的正常運作,這將嚴重干擾整個手術過程的平穩(wěn)運行。舒適護理的實施具有重要的針對性特征,并且還在整個外科手術過程中擴展了整個護理干預范圍,增強了患者及其家屬在術前,術中和術后的互動溝通,包括從教育,從生理層面到追求服務,減少患者的不適和從心理層面加強對患者的關懷和護理。舒適的護理與傳統(tǒng)的機械化和程序化護理不同。它更注重患者的人文關懷,讓患者感受到友好的服務和溫暖,從心理學的角度認識和信任護理工作,從而使患者能夠更積極地配合手術安排。舒適的護理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本研究中,對照組用普通護理,觀察組用舒適護理措施。結果顯示,觀察組滿意程度、自我生活能力、生理和心理舒適程度、骨科術后下床時間、肛門恢復排氣時間、使用止痛藥物總時間、恢復普通飲食時間、疼痛、便秘等的發(fā)生率方面相比對照組更有優(yōu)勢,P<0.05。
綜上所述,骨科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措施效果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