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大偉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而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則是這一重要任務的核心內容,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多重物理現(xiàn)象、物理條件和邏輯推理中形成抽象思維體系,利用抽象思維展開相關操作,以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素質.抽象思維包括概括、歸納、推理、分析等眾多內容,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對教情和學情展開細致分析,以便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逐漸建立抽象思維體系.
一、由現(xiàn)象概括到抽象思維分析
在進行物理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有思維分析意識.在問題設計、教學講解、課堂訓練時,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抽象分析機會,特別要利用多種物理概念、公式、定理、推論等理論支持學習操作,以滿足學生思維成長的需要.抽象分析是教師根據一些物理現(xiàn)象展開的教學行為,為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需要對教學氛圍進行科學處理,以調動學生積極學習思維的主動性.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展示、生動講解、問題設置、實驗演示以及多媒體、白板等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實驗、學習、思考機會,全面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時,學生要能根據具體情況將物體簡化為質點是這一節(jié)的重點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一些實例進行描述,讓學生思考,什么情況下物體可以看成是一個點.我首先給出具體提示:一個物體能不能被看成點,取決于物體的形狀大小在相關研究中是不是可以忽略不計,如果跟其自身的大小、質量和速度都沒有太多關系,這樣的物體就可以看成是一個點.學生根據這個提示展開討論.有學生列舉一些參照物時,會將不同方位的物體看成是一個個質點.也有學生利用地圖標識,說明在地理位置對比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成是一個質點,并利用質點來標識位置關系.
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現(xiàn)實案例進行具體分析,找出案例本身的內質屬性,逐漸理清相關概念要義,建立抽象思維認知.
二、由條件歸納到抽象思維架構
物理現(xiàn)象有其產生的根源,教師要客觀分析所有物理條件,對物理現(xiàn)象、實驗數(shù)據、操作結果等因素展開條件分析,以便理清物理規(guī)律,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抽象思維框架.
學習《時間和位移》這一節(jié)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時間和時刻進行區(qū)別,對路程和位移進行區(qū)別,對標量和矢量進行區(qū)別,逐漸明確時刻與位置,時間與位移的關系,并建立相關運算法則.在具體的講解過程中,我先列舉了一個生活案例:一個口袋里第一次放入20kg大米,第二次放進10kg大米,口袋里共有30kg大米,如果是一個物體,第一次位移20m,第二次位移10m,物體總位移是不是30m呢?然后我與學生一起展開討論,并逐漸形成了學習共識:“物體位置是有方向性的,這兩次位移,如果兩個矢量共線時,位移距離可以計算出來,如果兩個矢量不共線,合矢量和分矢量可以構成一個三角形,這樣便可以推演出新的定則.”
教師利用案例形式投放討論任務,并與學生展開良性互動,可以促使學生逐漸形成抽象思維框架.
三、由邏輯推理到抽象思維歷練
抽象思維的構建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學需要為學生做出更多示范操作,利用理論推理、知識歸納和科學對比,來強化學生抽象思維的認知.面對物理現(xiàn)象,教師需要和學生一起展開集體討論探究,展開綜合分析、抽象概括、科學對比,及時化解學生的疑問.物理現(xiàn)象中的因果關系是比較普遍的,教師要展開邏輯處理,通過多重內化,幫學生掌握物理內質規(guī)律,進而建立抽象的思維能力.
由邏輯推理到抽象思維構建,需要展開一系列思維運動,教師要對相關內容進行多重整合處理.如學習《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這一節(jié)時,我先列舉生活實例,讓學生總結如何比較快慢,然后講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意義:“百米運動員,10s時間里跑完100m,其平均1s跑多少米呢?”學生很快就得出結果:“每秒平均跑10m.”我繼續(xù)追問:“這個運動員是不是每一秒都跑10m呢?”學生大多給出否定的答案.問題被引向深入,學生從問題探究中逐漸建立抽象思維認知.
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思維特點展開教學設計,激發(fā)效果也會更加顯著.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是學科教學特征決定的,也是學生物理學習成長決定的,教師要有教學針對性,利用教材內容以及多種實驗教學手段,對教學程序進行改進,以幫助學生盡快掌握物理內質屬性,形成完善的物理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