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作評改是作文教學之中一項重要而繁重的工作,只有調動起學生自評互改的積極性,教給評改方法,才能讓學生在一次次互評自改中提高寫作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轉變觀念,培養(yǎng)自改意識;傳授方法,掌握自改要領;自改互評,形成習慣。
關鍵詞:小學生;習作評改;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2-012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2.112
習作教學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每位教師都對習作教學非常重視,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習作精批細改,學生卻往往只注重分數(shù),不注重教師的修改意見,導致作文評改效率不高?!缎抡n程標準》為教師批改習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體要求:中年級階段“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也就是說,學生應該從三年級開始培養(yǎng)自我批改作文的習慣,到了高年級要求是“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這與中年級相比,要求更高也更全面了。這就要求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必須走出一條教師批閱與學生自改、互改相結合的新路來。
一、轉變觀念,培養(yǎng)自改意識
《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要求“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作文教學中,重視學生自改、互改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把評改習作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在自主探究中學會修改習作,提高寫作水平,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葉圣陶先生說:“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庇纱丝磥?,學生自評自改很重要。
教師可以引經(jīng)據(jù)典,用古今中外修改文章的典型事例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我先給學生講王安石的千古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典故,讓他們了解“文章不厭百回改,反復推敲佳句來”的含義;其次以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钡让诵薷奈恼碌墓适伦鲆?,讓學生課外動手搜集名人修改文章的名句和故事;最后,以語文課前三分鐘精彩分享收獲來激發(fā)學生的修改興趣。讓學生了解到著名作家都這樣重視文章的修改,我們初學寫作的小學生更應該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篇習作,反復地去修改,使自己的文章盡可能完美。
二、傳授方法,掌握自改要領
讓學生修改習作初期,教師要做好示范引領工作。凡是修改前,教師都要瀏覽全班習作,了解并歸納學生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本次訓練重點,選取較典型的習作,作為修改例文印發(fā)給學生,引導學生找到治病良方,悟出修改方法。課堂上首先讓學生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是什么,再出示學生習作中的片段,引導學生閱讀,提出修改的意見,然后由教師當堂示范,用彩筆修改,把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用符號標注出來進行修改,并簡單說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讓學生熟悉修改符號的運用,領悟習作修改的基本方法,師生一起總結出修改習作四字“調、刪、添、換”。最后,學生根據(jù)教師歸納出的本次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指導學生讀讀手中的作品,運用修改符號練習自主修改,改完后教師閱讀改后習作,選出改得最出色的作品和學生共讀,讓學生感受修改的魅力,明白世界上一切好的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只有反復多次修改,才能把文章中的語句、段落、情節(jié)改美,使自己的習作生動感人。
三、自改互評,形成習慣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學生的初稿,就好比一塊剛從深山里挖掘出來的大理石,粗糙而無光彩,只有經(jīng)過打磨和精雕細刻,才能變得光彩照人。學生習作初稿完成后自我修改不可少,必須回過頭仔細閱讀習作,糾正文中明顯的錯別字和顯而易見的錯誤。然后再逐段細讀,調整細節(jié),使習作語句通順,條理清楚,過渡自然,修辭恰當。除了自我修改外,還可讓學生互評、小組評,讓多元化的評價給課堂注入活力。課堂上,我多采用同桌交叉評、前后桌對調評,此方法簡便易行,節(jié)省時間,評后根據(jù)對方提出的建議,認真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還可發(fā)揮小組的合作精神,小組合作探究。一人讀,其他人聽,聽的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一一記錄下來,集思廣益,整合出修改方案,完成習作修改。學生修改時,教師要及時巡視關注,搜索有爭議的問題,給予點撥解決。
不管是哪種方式的評價都離不開閱讀法,它是修改習作明顯錯誤的捷徑。學生一遍又一遍讀習作,就能發(fā)現(xiàn)文中丟字錯詞、語言不流暢、銜接不緊湊之處;邊讀邊想,就能找出習作的優(yōu)缺點,比較準確地批注出自己的看法和修改建議;讀中還能發(fā)現(xiàn)同學習作中格式、書寫、修辭、段落結構的安排、情感的表達等多方面的閃光點和不足,概括地寫出綜合性評價。
在習作修改課上,學生熱情高漲,勾畫、批注認真,神情專注。在自評互評中,互相啟發(fā),取長補短,提升了習作的信心,也在一次次修改中提升了寫作水平。多元化的習作評改方式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提升了學生閱讀、理解、概括等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朱永新.新教育[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丁友梅(1965.5— ),女,漢族,甘肅榆中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習作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