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教育領域中,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如何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教育工作者都在積極探索。小學低年級是學生接受系統(tǒng)教育的初級階段,教育工作者更要做好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工作。文章以語文學科為例,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進行探究,旨在推動素質教育目標的落實和學生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低年級;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2-005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2.046
語文素養(yǎng)具體來說就是指學生在語文這門學科上的修養(yǎng),除了基本的語言積累、思想情感和語感等,還包括審美情趣、寫作能力、閱讀能力、寫字能力等各項語文能力[1]。素質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師要以長遠的眼光對待語文學科的教學,縱觀全局,立足學生將來的健康成長以及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等,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滲透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擁有優(yōu)異的成績、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
一、基于識字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一項占據主要地位的教學內容,十分重要。在傳統(tǒng)的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通常讓學生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要求學生記住漢字的結構和拼寫。這種教學方式十分枯燥,不僅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有效掌握,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語文素養(yǎng)培育理念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這一主體,盡可能以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對識字產生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語文教師可以采取編兒歌、猜字謎、講故事等各種方式進行識字教學,以此增強教學趣味性。這樣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只有當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變被動的學習態(tài)度為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才能獲得有效成長。除了優(yōu)化教學方法,教師還要基于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優(yōu)化教學內容。例如,在講解“團結”“勤勞”“誠信”“愛國”等相關詞組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這些詞組的內涵進行分析,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在這個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明白團結的重要性、勤勞的重要性等。這樣,學生的知識體系得到豐富,自身的人格體系也得到進一步健全。
二、基于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
閱讀教學占據的地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同樣不可忽視。有效的閱讀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開闊學生的視野。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經常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將自己對文章的解讀直接灌輸給小學生,導致學生處在被動學習狀態(tài),理解并吸收的知識少之又少。為了改善這一局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教師應當摒棄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倡導合作、探究、自主等學習模式,真正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實現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例如,在教學《升國旗》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升國旗的畫面展現出來,給學生創(chuàng)設可視化教學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視覺體驗和情感體驗。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闡述自己看完視頻后的感受,接著教師再帶領學生學習文章。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突出學生主體性,還能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又如,在教學《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以下幾個題目:①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②誰吃水的時候不忘挖井人?挖井人又是誰?③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④我們身邊有很多的叔叔阿姨為了讓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在辛勤勞動,我們應該怎么做?通過這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小組合作交流。在小組交流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凸顯,思維和視野得到開闊,對文章的內涵以及蘊含的感恩精神也有了更深入的體會。
三、基于寫作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小學低年級的寫作教學比較簡單,但也是用來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良好載體。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布置寫日記的任務,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還能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其次,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看的課外書,比如各種趣味性繪本,然后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覺得寫得好的地方摘抄下來,還可以根據繪本中的具體圖片寫故事,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利用課下時間帶領學生看一些適合低年級學生看的電影,要求學生寫觀后感,并且在課堂上讀出自己的觀后感。這樣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教師需要長期探索且必須要予以落實的教學任務之一。只有落實這一目標,才能推動語文教育事業(yè)在當前這個新時代以及未來的健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單純的知識型人才已經不能再滿足當前社會用人單位對現代化人才的需求。語文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在語文教學中做好智育教育、美育教育、德育教育等各個方面的教育教學,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書旭.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9):95.
[2]金瑩.信息技術下的小學語文素養(yǎng)滲透[J].遼寧教育,2017(1):12.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楊斌福(1966.12— ),男,漢族,甘肅武威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