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彥榮
【摘 要】當前的農村小學數學教育中,由于學生知識接觸面的限制,導致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業(yè)成績較之城鎮(zhèn)小學稍低。綜合考慮課程標準、國家統(tǒng)編教材以及農村可供利用的開發(fā)載體,創(chuàng)新情景教學是激發(fā)農村兒童學習興趣、提高學業(yè)成績以及發(fā)展數學能力的現實且可行的路徑之一。
【關鍵詞】新課標;農村小學;數學;情景教學
農村教育是當代中國教育的重點。但農村由于政府決策、交通不便、地域差異、信息不暢等多方面制約因素,教育水平仍達不到全面均衡。農村經濟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更是對農村小學教育有著直接影響。合理利用情境教學,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實踐的能力,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統(tǒng)一起來,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一、農村小學數學實施情景教學的意義
(一)符合新課標中課程實施建議的要求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建構主義者認為,任何知識都有其賴以產生意義的背景,即情景。要理解并靈活運用某一知識,首先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理解產生這一知識的背景。”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要求更高,對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是一種挑戰(zhàn)。情景教學法是小學數學課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能夠將抽象的數學課程簡單化,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也可以有效培養(yǎng)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
(二)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興趣
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的各種情景可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興趣,把枯燥、乏味的數學變得有趣,因為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學好數學的保證,使每一位同學都能懷著極大的興趣了解數學的魅力。
(三)有利于教學模式的改革
農村小學生處在一個特色的環(huán)境中,農村的自然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該通過對農村自然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改變單調、枯燥的數學教學方法,有效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也有利于教學模式的改革。
二、新課標下農村小學數學情景教學的有效創(chuàng)新
如何利用農村兒童的數學經驗和文化背景改革農村小學的數學教學,將教材中的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植根于農村兒童的日常生活實際呢?農村小學數學情景教學的有效創(chuàng)新應該是一條現實且可行的路徑。
(一)情景教學素材應充分滲透和展示農村的文化屬性
農村兒童進學校之前,有過幼兒園或學前班的學前教育,課余時間隨家長參與過很多農村本土的數學實踐活動,這些數學實踐活動具有“普及性、滲透性和非規(guī)范性”的特點,對兒童心理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可以作為農村兒童進一步學習學校數學的出發(fā)點。
農村小學數學情景素材如若從農村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數學實踐活動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農村生活生產實際相結合,在數學教材與現實生活之間建立起一種聯系,為農村兒童的數學認知、數學理解提供必要的現實素材和認知經驗,將會激發(fā)農村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進一步感受數學的魅力。
(二)情景教學的情景創(chuàng)設應符合農村小學生身心特征
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設置適當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1.設立問題情景,啟發(fā)學生探究問題
在小學小數加減法教學中,如果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列舉買文具等例證,因為買文具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動,這些都是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他們很容易回答,然后教師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估算,水到渠成地呈現出了探究的問題,學生就會很輕松地掌握小數加減法。這些抽象、易混淆的小數加減知識,教師可從身邊的實際情境著手,學生看得見、經歷過,對于小數加減的意義與小數加減的方法,很容易辨別、掌握,學生學起來輕松無壓力,真正在愉悅中掌握小數的加減方法和知識,讓學生感悟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真正達到數學學習的目的。
2.演示實體模型,增強小學生感性認識
在周長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選用農村學生學習中隨處可見的課桌面、簿本面等實物,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桌面、數學書封面或數學簿本面的周長后,通過小組合作活動,實際量一量,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還可以選用農村小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樹木、田地、池塘以及各種瓜果等進行測量,與教材緊密聯系在一起,教師既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探究知識、啟發(fā)心智的機會,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主動求知,增強了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3.情景教學應充分考慮學生多樣性,實行分層次教學
農村小學中留守兒童多,由于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不當,意志品質相對薄弱,尤其是數學學科,極容易因長期學習困難造成厭學情緒,變成所謂的“差生”。如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教學,采用針對性強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區(qū)別對待,這樣可以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及時調整,看到自己在數學課程中的進步與不足,進而持續(xù)保持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依托教材,因為教材畢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藍本,應借助教材提供的情境與案例開展教學;另一方面,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巧用身邊的資源,在遵循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的同時,不能把教材看成唯一的課程資源,要充分認識到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應當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好資源。
【參考文獻】
[1]錢莉.用主題情景的方式玩數學——小學數學“主題情景”設計與教學的實踐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6(10)
[2]關英南,趙松梅.基于新課標形勢下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