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錦華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火田中心小學,福建漳州 363300)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讓學生積累基礎(chǔ)知識,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的方法比較多,可以讓學生從感悟文章的語言運用開始,也可以從品讀鑒賞出發(fā),還可以從隨筆記錄出發(fā)。當然,在實際教學中,語言文字的運用是貫穿于整個教學中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語言文字的運用,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師的熏陶,不要將語言文字運用放在特定的課程中。
學生要想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在日常學習中就必須注重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與積累,了解文字的運用特點,在此過程中還要注重特殊的語言運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以語言文字的運用為目標的教學,首先要幫助學生了解語言文字運用的基本規(guī)律,其次要強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語言文字運用的基本規(guī)律是詞語—句子—段落,其規(guī)律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規(guī)律,尤其是小學階段,語言文字運用的規(guī)律會直接影響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效果,小學階段的情感表達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予以重視。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除了積累基礎(chǔ)知識外,首先要掌握的就是通過學習了解文章的情感表達手法。例如,《小木偶的故事》主要是想告訴人們在感悟自己身邊的快樂的同時,要反省自己的生活,對于這種情感的表達,作者主要運用了對比的方式,將小木偶的遭遇與其身邊人的言語行為進行比較,在襯托出小木偶悲慘遭遇的同時,也反映出了人們對情感理解的淺薄。雖然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童話故事,但表達的情感卻比較深刻,情感表達的手法也比較典型。每種情感表達方式都有規(guī)律可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解析其中的規(guī)律,讓學生在讀懂文章的基礎(chǔ)上學會情感表達,如對比的情感表達方式,在語言文字運用中就可以這樣運用,“小蓮的眼淚禁不住地流”與“小蓮忍不住流出了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這樣兩種表達方式,顯然后者更能讓人感受到小蓮流淚傷心的樣子,這就是語言文字運用的一種規(guī)律,在表達某一種情感時,單純地描述往往給人的感覺比較單調(diào),并且不能有所感悟,如果在描述的過程中借助某一種語言表達方式,就可以讓人清楚地了解到所需表達的內(nèi)容和情感。由此可以看出,了解語言文字運用的規(guī)律是非常重要的[1]。
語言文字的運用是對語文知識的實踐,首先要強化學生的語感,然后學生在運用語言文字時才能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情感。強化語感的首要方式就是朗誦,富有情感地朗誦會強化學生的語感,讓學生明白情感表達是可以通過語氣來清楚表現(xiàn)的。如在教學《漁夫的故事》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魔鬼與漁夫的對話,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漁夫的智慧與魔鬼的可惡。學生在分角色朗讀時,無形之中就會去想用怎樣的語氣才能讓自己的角色變活,這一過程就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
鑒賞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快速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運用的精妙之處,學生在鑒賞過程中也在學習,會嘗試用精妙的文字去記錄自己生活中的美好。例如,在教學《可愛的草塘》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帶領(lǐng)學生去鑒賞描寫草塘可愛的語句,學生在鑒賞時除了能感受到草塘的可愛之外,也學會如何去描寫可愛的事物,這就是鑒賞促進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運用精妙的方式。
語言文字的運用是永遠學不完的,學生在鑒賞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予以補充,如《麻雀》一文將老麻雀面對獵狗奮勇保護小麻雀的場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學生就可以學習這其中的表現(xiàn)手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隨筆是指記錄對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感興趣的事物的一種文體,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還是比較有限的,隨筆的形式是比較適合這一階段的學生使用的,隨筆不僅會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的鍛煉上更加自由和靈活,還會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積累語言文字運用的技巧,在寫作過程中還能成為一種寫作素材。例如,學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見了交警叔叔扶老奶奶過馬路,心中感覺暖暖的,不由自主地會認為交警叔叔是最美的人,學生就可以寫一個隨筆,記錄交警叔叔的這一行為,也記錄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學生在記錄的過程中會尋找合適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當時的感受,這就是在鍛煉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除此之外,學生在寫難忘的事情或者最美人物時,也可以借助這一隨筆的內(nèi)容,讓自己的文章不僅真實,還能貼切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總之,學生寫隨筆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教師在強化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時,要培養(yǎng)學生寫隨筆的習慣。這會讓學生關(guān)注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能去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感悟生活、了解生活,將語文知識的學習運用到生活中。
語言文字最重要的就是運用,除了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外,還要進行相應的訓練。讓學生掌握語言文字具體的運用規(guī)律,拓展延伸訓練的方式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寫作,另一方面是閱讀,寫作側(cè)重于運用,閱讀則側(cè)重于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這兩者有效結(jié)合起來,會讓學生的語言文字延伸訓練更有效,讓學生的語言文字學習呈螺旋式的上升或波浪式前進。例如,教師要求學生寫一篇《老頑童奶奶》,學生在寫這篇文章時肯定要借助時間來表現(xiàn)奶奶的“頑童”形象,要讓奶奶的“頑”表現(xiàn)得更加淋漓盡致,學生在寫事件時就必須要借助一定的手法,在運用表現(xiàn)手法時就會思考,用哪一種更能表現(xiàn)出自己的想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會注意描寫“頑”的表現(xiàn)手法,這就是對語言文字運用的拓展訓練,學生掌握和運用語言文字拓展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語言源自人們對生活的記錄,語言文字通過不斷發(fā)展,到今天,語言文字可以很精妙地去記錄生活。語言的運用是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學生要學會借助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學會運用語言將自己生活中的樂趣分享給大家,讓更多的人可以體會到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