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蕾
【摘要】教學時,堅持從兒童立場出發(fā),通過提出主問題,設計問題串,帶著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場景,讓他們自主、合作、探究性地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在一系列輕松愉悅的實踐活動中積累并運用語言,從而達到輕負高效的結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輕負高效;自主學習
一、案例再現(xiàn)
(一)片段一:聊游戲,熱氣氛,讓學生想學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是哪里?
師:誰來說說都喜歡玩什么游戲?
生:老鷹捉小雞;你跑我追;跳格子。
師:誰能讀好“操場”這個詞?
師:一個是平舌音,一個是翹舌音,這個詞不好讀,誰來試試?
師:三聲飽滿,前音不拖,再讀。
(學生回答發(fā)音很準,回答很踴躍。老師手指操場上正在做操的同學。)
師:你們看,大家在操場上做操呢,做操時我們要伸伸手臂彎彎腰,所以“操”字是什么旁?
(引導學生看向操場方向。)
師:再看“場”這個字,看到提土旁,我們就知道,場表示一個地方。
師:看看偏旁,想想意思,讀準字音。
(帶領學生讀:操場。)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操場上》。(出示課題“操場上”,帶領學生齊讀課題。)
(二)片段二:動手演,趣體驗,讓學生樂學
師:把書打開到第58頁,聽老師來讀課文。(注意提醒學生:聽清字音,聽清停連。)
師:我們在操場上除了做操,還可以干什么呢?
師:大家看這個圖片,同學們在操場上干什么?
生:拔河。
(老師舉起詞卡,帶著大家讀好這個詞。)
師:老師想問問你,你知道“拔”字為什么是提手旁嗎?
生:因為拔河要用手。
師:你真善于觀察!大家看,圖上的小朋友分成兩隊,抓住繩子,使勁往后拉,這就是“拔”。
師:拔河要用勁(展示圖片),看小朋友都流汗了,嘴要張大,讀好它。
師:除了拔河,我們還能在操場上玩什么呢?
生:拍球。
師:好,拍的什么球呢?(向學生展示圖片。)
生:拍皮球。(做動作)
師:老師看出來了,用手掌擊打就是拍。
(拿出詞卡,請小老師帶著大家讀一讀,提醒學生,讀的時候前音不拖。)
師:同學們,你們看,除了拍皮球,還能用手拍什么呢?
(老師做拍手、拍桌子的動作。)
生:拍手、拍桌子、拍腿、拍椅子、拍肩膀、拍籃球。
師:非常好!大家的想象力非常棒!這個拍的動作要用到手,所以這個偏旁就叫做提手旁。
師:小老師做得不錯,老師這里還有一個詞,你們看?
(老師向學生出示圖片。)
師:同學們請看,這些都叫打球。打什么球?(出圖。)打球要用到手,所以打是提手旁,大家看“打”這個字,在古代,用手把釘子敲進墻面,就叫做“打”。
師:這個詞要用上力氣,小老師請上來,帶領大家讀好這個詞。
(提示學生,讀的時候要看看偏旁,想想是什么意思,想象自己正在做那個動作。)
(看看偏旁,想想意思,讀讀詞串。)
師:你們看,剛才我們在學習這組詞串的時候,先看了插圖,說說在同學們操場上還可以做什么,接著看偏旁,做動作,理解這個詞,最后借助偏旁,想想意思,讀準字音。聰明的你們一定也能按照這樣的方法學好第二組詞串。下面我們小組活動,活動前,看清活動要求。
下面,我們一樣用這樣的方法,開始第二次詞串。
(向學生展示圖片,說名稱,看偏旁,做動作。提示學生想想偏旁的意思,讀準音。請學生到講臺上來,輪流表演。)
(三)片段三: 依方法,展想象,小老師導學
1.跳高。
(出示詞卡。)
生(小老師):大家看這個詞卡,他們在做什么?
生:跳高。
生(小老師):他們怎么跳的?
生(小老師):對,觀察很仔細,跳高誰跳得高就誰獲勝。
師追問:那跳遠呢?
生:誰跳得遠就是誰獲勝。
2.跑步。
(小老師向學生出示圖片。)
生(小老師):圖上的同學在干什么?
生(小老師):你們會跑步嗎,看看偏旁,做做動作,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
師:咱們班可有很多跑步健將呢,你也是其中一個,讀好它。
3.踢足球。
生(小老師):同學們看,這是?(手拿足球。)
生(小老師):你們會踢足球嗎?來來來,誰來給大家做個示范看看。
生(小老師):哇哦,這一腳真用力,這球肯定進了。
師:同學們仔細看看,足字旁這一提像不像他剛才抬腳射門,用力踢球的動作呀?
師:小朋友們可真棒,跟著小老師自己學習,收獲真不小。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兩組詞串,邊讀邊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打、拔、拍”這些動作都要用到——手,所以這些字都是提手旁。(課件標紅偏旁。)
生2:“跳、跑、踢”這些運動都要用到——腳,所以這些字都是足字旁。(課件標紅偏旁。)
師:相同偏旁的動詞編在一起,組成了詞串,多有意思啊。讓我們一起做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我說你答”。誰來?打什么?拔什么?拍什么?
二、案例分析
(一)用溝通活躍氣氛
一年級小學生尚沒有一定的定力,俗稱“坐不住”,一板一眼講解偏旁部首恐難以達到教學效果。所以,課上以鮮活的現(xiàn)實事例吸引學生,同意并且引導他們觀察窗外事物,提升興趣;請學生上臺表演、模擬,提升代入感;請小老師上臺帶讀,提升榮譽感。多管齊下,使之達到最終追求的效果,讓學生在樂趣中學會知識。
案例中,學生一開始是膽怯的,又是特別好奇的,在教室里坐不住,總想看看窗外的世界。老師發(fā)現(xiàn)并且了解了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索性投其所好,引導學生看向窗外,將其好奇心引導到學習中來,既順利地達到了教學效果,又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不覺枯燥。
(二)引導為主,表揚輔之
一年級小學生正處于需要肯定的時期,適當?shù)谋頁P對小學生而言是恰到好處的鼓勵,對其理解課程內(nèi)容和意義有明顯幫助。
案例中,老師表揚學生踢球踢得棒,跑步將來是健將,以及想象力十足等,具體而且形象地表揚了學生的表現(xiàn),使學生順利且輕易學會了偏旁和詞串:“打、拔、拍”這些動作都要用到——手,所以這些字都是提手旁;“跳、跑、踢”這些運動都要用到——腳,所以這些字都是足字旁;相同偏旁的動詞編在一起,組成了詞串,有了深刻的印象和記憶。
(三)樂趣學習后書寫緊跟其后
一年級小學生都有共通的特點,即非常容易被引導,而且很喜歡玩。老師引導其邊玩邊學,能使其非常好地記住課上所學知識點。但是書寫是落在紙面上的,有一定難度。所以,興趣課程之后,書寫一定要緊跟其后,做到趁熱打鐵,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二次捶打才可。
(四)復盤總結課程亮點,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為今后教學更為便宜打基礎
案例中,老師運用引導、互動、溝通、圖片、詞卡、表演等形式,將課程要點融入其中,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成功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整堂課飽滿,質量高,效果好。
課程中學生反響非常好,互動率很高,但也有個別學生興致一般,有的學生表現(xiàn)出很想做小老師。所以,課后需做出總結。
綜上所述,面對小學生性格多樣、不穩(wěn)定的特點,教師不能以單一講解為主,而是要從樂趣點出發(f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收到教師、學生兩相宜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素蕓.自由選擇 自主探究[J].吉林教育,2010(02):89.
[2]陳玲.引領學生自主學習 彰顯教學輕負高效[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0(09):116-118.
[3]智層云.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