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慧慧
[摘要]通過對功能翻譯理論內容、功能翻譯的相關法則進行翻譯教學方法的分析,高校教師應認識到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的限制性問題,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及對教學體系的完善,進行翻譯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充分展現(xiàn)功能翻譯理論在英語翻譯中的價值,為英語翻譯教學的改革提供支持。
[關鍵詞]高校;功能翻譯理論;英語翻譯;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9)11-0114-03
在現(xiàn)代教育體系改革及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過程中,很多高校承擔外語翻譯的人才培養(yǎng)任務。對于這些高校而言,通過教學目標的設定,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學生在系統(tǒng)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掌握翻譯技能,逐漸提高自身的翻譯素養(yǎng),同時展現(xiàn)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最終目的。但是,在當前很多高校的英語專業(yè)翻譯課程教學中,仍存在教學目標與實際教學的差異性問題,一些教師仍然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作為重點,在課程中將句子或是段落的翻譯作為重點,并講解相關的翻譯技巧,然后讓學生結合所學內容進行文章翻譯。在這種翻譯狀況下,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展現(xiàn),限制了學生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現(xiàn)階段高校英語翻譯課程構建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功能翻譯理論課程,通過英語翻譯課程教育體系的完善,進行課程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充分展現(xiàn)高校翻譯功能理論翻譯中的教學價值,為學生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一、功能翻譯理論概述及依據(jù)
(一)功能翻譯理論
對于功能翻譯理論而言,其主要是對語言功能、語篇類型以及翻譯策略等內容進行分析,通過譯者翻譯功能、翻譯思想的強調不斷形成翻譯思維,展現(xiàn)翻譯功能確定的最終價值[l]。功能翻譯理論中核心理論分為兩種,在目的論分析中,認為翻譯是一種基于原文的、有意圖的、人際關系的,通過語言媒介中的跨文化活動所形成的。這種翻譯不一定體現(xiàn)作者的意圖,而是體現(xiàn)翻譯活動所要表達的目的。翻譯行為理論,在翻譯行為理論背景下,其作為一種互動性的行為內容,通過翻譯行為以及翻譯概念的確定,充分強調了翻譯中的需求內容。功能翻譯認為翻譯作為人際間的互動行為,在翻譯中設計當事人、譯者、目的語的接受者等,在這種功能翻譯的狀況下,可以通過語言進行翻譯行為的表達。
(二)功能翻譯理論依據(jù)
對于功能翻譯而言,其作為英漢互譯的研究內容,將其運用在高校英語課程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基本特點、翻譯課程教學的教學特點等,為英語翻譯營造全新的翻譯環(huán)境,充分滿足翻譯課程教學的基本需求。這種翻譯功能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將這種翻譯技巧運用在高校教學中,可以充分滿足現(xiàn)代高校英語翻譯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需求。在功能翻譯中,通常將目標語作為研究對象,轉變傳統(tǒng)以翻譯為中心的動態(tài)化翻譯理論,使翻譯人員逐漸擺脫形式化的翻譯束縛。而且,在功能翻譯的理論背景下,也可以明確翻譯主體的地位、翻譯的目標等,將功能翻譯重心轉變到單純的語篇之中,充分考慮到語言文化的背景以及語言文化的功能,滿足英語翻譯的基本需求。
二、功能翻譯的基本法則
(一)目的性法則
目的性法則就是在翻譯的過程中,將翻譯目的作為重點。在功能翻譯的過程中,目的性法則主要是在翻譯活動中遵守目的法則,按照翻譯人的語言接受方法進行翻譯。由于翻譯的目的性,應該結合真實的歷史情境進行英語翻譯,翻譯人員需要保留原文翻譯內容,通過功能性翻譯目的的運用,展現(xiàn)翻譯語言的藝術性價值。例如,在接受者進行某種語言的句子語法分析中,應該逐字進行翻譯。若接受者使用譯文進行交流,翻譯人員就應該采用通俗易通的方式進行翻譯,以便展現(xiàn)翻譯的目的性。
(二)連貫性法則
所謂連貫性法則,主要是指譯文需要保持內部的連貫性,結合譯文的內容以及所產生的理解,進行翻譯功
能的確定。在功能翻譯的連貫性法則運用中,需要在譯文目的明確的條件下,按照譯文的目的實現(xiàn)翻譯工作的連貫性,以保證翻譯譯文的流暢性、連貫性,提高譯文翻譯的技巧。例如,在一些口譯商務英語的談判過程中,應該要求譯者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將相關的信息進行加工,以保證翻譯的連貫性,并將交流者的意圖表達清楚,實現(xiàn)翻譯內容連貫性、完整性的表達。
(三)忠實性法則
忠實性法則通常是在最大程度上對原文進行模仿,通過忠實性法則的明確,可以使譯文與原文的有效融合,保障原文與譯文程度的貼合度。翻譯人員在語言翻譯中,應該在注重原文內容以及特定詞匯表達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原作者的創(chuàng)作手法、創(chuàng)作特點等進行翻譯,提高翻譯的有效性。而且,在忠實性法則確定的過程中,應該結合目的性以及連貫性法則,保障譯文的完整性、真實性。在實際翻譯過程中,由于英語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差異性,不同的翻譯人員無法保證與原作品完全相同,所以,通過忠實性法則的構建,可以充分保證譯文的流暢性,而且也不會破壞語言的整體結構,充分展現(xiàn)譯文翻譯中的協(xié)調性原則。例如,在英譯的過程中,翻譯人員可以結合翻譯內容,適當增減內容,以保證譯文的通暢性。
(四)協(xié)調性法則
在功能翻譯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協(xié)調原則進行譯文評價,提高翻譯的有效性、價值性。在功能翻譯協(xié)調性法則中,翻譯主體應該將原作者、譯者以及讀者之間的主體需求進行協(xié)調,譯者在翻譯時應該時刻保持嚴謹?shù)姆g態(tài)度,結合讀者的基本需求、原文的藝術特點以及譯文的翻譯目的等,進行各個因素的相互協(xié)調,提高譯文翻譯的藝術價值。而且,在協(xié)調性法則翻譯中,也應該在功能翻譯的同時,進行靈活性翻譯內容的調整,充分保證語言轉換的藝術價值,展現(xiàn)語言翻譯中的文化情境,使翻譯功能順應時代的發(fā)展,為翻譯工作的完善以及翻譯方法的創(chuàng)新提供支持。
三、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語言能力的差異性
對于剛進入到大學的學生來說,由于地域、教育背景的差異性,其英語專業(yè)水平以及英語翻譯能力也存在差異。而且,在英語專業(yè)的課程教學中,由于課程的單一性,使學生在長期學習中缺少學習動力以及學習熱情,無法實現(xiàn)學生翻譯能力的提升,影響翻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以往的高校英語教學中,一些學生由于詞匯、語法掌握較少,無法更好地進行英語翻譯,使學生的語言表現(xiàn)能力較弱,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嚴重影響了高校英語教學的質量,若這些限制性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性的解決,會為英語教學的創(chuàng)新帶來限制[2]。
(二)全面務實的翻譯教材較少
通過對大學英語教學課程進行分析后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校會采用通用統(tǒng)一的翻譯教材,這種教材雖然包括了翻譯教學的相關原則以及基本特點,但缺少一些務實翻譯內容,無法實現(xiàn)對學生翻譯技巧的全面測試,影響學生的翻譯能力。在現(xiàn)代高校英語教材中,存在著大量的新單詞、冗長的句子等,由于一些學生能力較低,在翻譯中會花費大量時間查字典,而且缺少翻譯技巧,導致翻譯的結果不標準,學生在這種翻譯狀況下,會逐漸降低學生的翻譯興趣,無法實現(xiàn)英語翻譯知識學習的最終目的。
(三)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對落后
在現(xiàn)階段高校翻譯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教學方法相對落后的問題。一些英語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并沒有將翻譯教學與其他專項教學內容進行融合。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翻譯課程的教學質量。而且,在翻譯課堂中,由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限制性,導致教學效率相對較低。一些英語翻譯課程存在著大班授課的現(xiàn)象,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較少,影響英語翻譯課程教學的質量性,無法滿足現(xiàn)代高校翻譯課程教學的基本需求[3]。
四、功能翻譯在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結合功能翻譯內容,實現(xiàn)英語翻譯的連貫性
在高校英語翻譯課程教學中,通過功能翻譯教學模式的構建,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翻譯的連貫性,強調學生綜合性的英語翻譯素養(yǎng)。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功能翻譯的特點,進行學生連貫翻譯的引導,通常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翻譯課堂中,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主體,通過對不同翻譯方法以及翻譯語言的運用,提高翻譯的效果性,在這種多樣化翻譯課程構建中,可以引導學生作為翻譯課堂的主體,結合翻譯的內容進行英語翻譯,為學生連貫翻譯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第二,在功能翻譯的過程中,教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翻譯的連貫性,應該引導學生在翻譯的過程中,將語篇與語境進行融合,使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翻譯中的目的性以及功能性,展現(xiàn)功能翻譯中的最終目的。在這種功能翻譯的狀況下,可以提高學生英語翻譯的連貫性,強調學生的翻譯水平。例如,在翻譯連貫性的方法引導中,當進行“His irriation could not withstand the silent beauty of thenight.”這個句子的翻譯時,在該種語境翻譯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沒有掌握連貫翻譯的功能性,會將其翻譯成“他的煩惱不能承受夜晚寧靜的美麗”,翻譯過來的意思難以理解,缺少了英語翻譯中語境的藝術性,為了提高學生對功能翻譯的認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翻譯的過程中,結合翻譯的目的性以及連貫性特點,將其翻譯成“面對寧靜的良宵美景,他的煩惱渙然冰釋”。通過這種翻譯,可以充分展現(xiàn)翻譯的藝術價值,使翻譯的內容更具生動性、藝術性特點,同時實現(xiàn)功能翻譯在高校英語翻譯中的有效運用[4]。
(二)強調翻譯藝術價值,展現(xiàn)英語翻譯的目的性
通過對功能翻譯理論進行分析后可知,在高校英語翻譯中,應該強調翻譯內容的目的性,以保證高校英語翻譯的創(chuàng)新價值。整個翻譯背景下,應該充分考慮到語言的文化因素、思維邏輯等,學生通過這些思維的形成,可以充分保證翻譯語言的準確性。通常狀況下,為了展現(xiàn)功能翻譯中的目的性應該做到如下幾點:第一,教師應該轉變以往的翻譯模式,使學生認識到英語翻譯不單單是語言的轉換,而且是應該在翻譯目的明確的基礎上,實現(xiàn)翻譯的層次性、多樣化特點,以保障英語翻譯的有效性。第二,在翻譯目的確定之后,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譯文內容,進行功能性翻譯方法以及翻譯技巧的確定,學生在翻譯過中可以結合原文進行翻譯語境的強調,提高翻譯的準確性,為學生翻譯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第三,在高校英語翻譯內容分析中,翻譯語境與譯語之間存在關系密切的特點,通過功能翻譯特點的明確可以確定翻譯情境,引導學生在翻譯中實現(xiàn)知識的有效掌握,豐富學生的翻譯經(jīng)驗,并在功能翻譯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翻譯目的的認識。例如,在英漢翻譯分析的過程中,當進行“This product is good."這句話的翻譯時,其中的“好”由于語言的情境十分平淡,學生在翻譯中不能體會產品是質量好還是受用范圍廣,因此,教師在引導中應該明確翻譯的目的,可以將原文中的“good”轉換為“useful(實用的)”,通過這種轉換,可以使學生產生不同的感受,在這種用詞翻譯指導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翻譯目的的明確,使學生認識到不同修飾詞語的使用技巧,提高學生翻譯的整體水平。
(三)明確功能翻譯功能,提高學生對文本類型的認識
高校英語翻譯課程構建的過程中,為強調功能翻譯的價值性,教師應該提高對功能翻譯的認識,及時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通過功能翻譯提高學生的翻譯技巧,滿足高校翻譯課程的教學需求。在高校英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翻譯內容與寫作方法存在著關聯(lián)性,當學生具有良好的寫作能力時,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因此,在功能翻譯的引導下,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意識,使學生提高英語知識素養(yǎng)以及綜合素養(yǎng),滿足現(xiàn)代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基本需求。在高校英語翻譯課程構建的過程中,學生在翻譯時應該掌握文章的文化背景,然后通過特定語言以及思想的運用,進行翻譯思想以及翻譯藝術的傳達。所以,在翻譯教學方法轉變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教師應該結合功能翻譯的內容,引導學生掌握翻譯的技巧,使學生在功能翻譯環(huán)境下掌握摘譯、改譯的方法。第二,教師在翻譯引導中,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翻譯實踐機會,提高學生對功能翻譯的文本認識。第三,在文本類型確定的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步驟:首先,分析階段。在該種功能翻譯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原文的功能特點、文本體裁等,進行非文本外部語言的分析。其次,重述階段。在功能翻譯中,教師需要在基礎組織目標結構確定中,結合文本功能,進行一般翻譯方法的構建,實現(xiàn)對翻譯體裁以及翻譯語言結構的確定。例如,在對“I enjoy living amongpedestrians who have an instinctive and habitual realizationthat there is more to a journey than the mere face of arrival.”這個句子進行翻譯的過程中,由于句子較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分層翻譯功能、文本體裁以及功能特點的分析及運用,將其翻譯為“我喜歡與步行者為伍、因為他們有一種本能的、習慣性的意識,知道走在路上不僅僅為了到達”。學生通過這種功能翻譯思想方法以及語言表達模式的運用,可以充分考慮到英語翻譯中的情境內容,實現(xiàn)語言翻譯的藝術性。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校英語翻譯課程構建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功能翻譯作為重點,強調學生對功能翻譯內容的認識,通過功能翻譯技巧的掌握,提高學生的翻譯技能,滿足高校翻譯課程教學的基本需求。教師在學生翻譯技能引導中,應該將學生作為主體,使學生在翻譯之中掌握功能翻譯的特點,認識到翻譯的連貫性、目的性以及文本類型的特點。通過這些方法的綜合運用,提高學生的翻譯技巧,以便有效促進現(xiàn)代高校英語翻譯課程教學的價值,為專業(yè)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孫相文,聶志文.基于功能翻譯理論的商務英語翻譯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83-86.
[2]徐培文.功能翻譯理論在建筑工程英語翻譯中的應用[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9):28-29.
[3] 黃思熒.基于功能翻譯理論的高校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6):151-152.
[4]王麗娟,張京魚.基于德國功能派翻譯理論的機械類英語資料的漢譯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145-146.
[責任編輯:劉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