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靜
關鍵詞:新時代;公共圖書館;能動型學習空間
摘 要:文章分析了新時代背景下閱讀與學習的變化,闡述了新時代公共圖書館能動型學習空間構建的意義和相關構建要素,提出了相應的構建策略,以期提升公共圖書館能動型學習空間的服務質量與水平。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10-0018-03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學習共享空間在信息共享空間發(fā)展的基礎上出現(xiàn),并演化出“能動型學習”這一理論,該理論是以問題為導向,通過討論和解決問題等方式調動學習者積極參與學習活動[1]。在“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網(wǎng)絡媒體蓬勃發(fā)展,數(shù)字化的淺閱讀和碎片化閱讀越來越普遍。面對海量的信息,人們被動地瀏覽標題新穎、有吸引力的文本或視聽資料,缺乏深入、主動的學習。因此,公共圖書館應順應讀者閱讀與學習的變化趨勢,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構建能動型學習空間。
1 新時代背景下閱讀與學習的變化
1.1 閱讀與學習方式的變化
在移動、數(shù)字、信息、互聯(lián)網(wǎng)等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新時代,數(shù)字電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其他手持閱讀器逐漸普及,傳播媒介的發(fā)展極大地影響了民眾的閱讀方式和學習方式,人們的閱讀開始從“紙面”轉向“界面”。人們的閱讀與學習不再受圖書館館舍的局限,不僅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能通過圖書館主頁快捷獲取海量的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源[2]。
1.2 閱讀與學習習慣的變化
隨著數(shù)字出版、微博、微信的發(fā)展,閱讀活動的即時性和共享性更加凸顯。民眾在閱讀與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注重高效性、及時性、交互性,不僅是知識與信息的獲取者,還是知識與信息的參與者、制作者、傳播者。
1.3 閱讀與學習興趣的變化
新時代,閱讀與學習內容不僅包括經典著作,還包括時事、體育、房產、股票、社會生活、休閑娛樂等方面的信息。隨著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閱讀與學習材料更加豐富,改變了民眾對傳統(tǒng)紙質圖書的固有認識,豐富了民眾對閱讀與學習材料的感知、理解方式,提高了民眾的閱讀與學習興趣。目前,民眾已習慣于通過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獲取與其學習、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
2 新時代公共圖書館能動型學習空間的構建意義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因此,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這一學習過程的實現(xiàn)需要一些必要的條件,如場所、技術、設施及網(wǎng)絡等。公共圖書館憑借其自身的公共性、公益性、開放性,為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程度的讀者提供了便利。與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與學習相比,新時代的閱讀與學習在內容、形式、媒介、方法上都更加豐富、多樣,這給公共圖書館的軟硬件建設及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代,人們的閱讀與學習不僅強調內容的豐富性、新穎性、及時性,還注重參與內容的制作及傳播。因此,公共圖書館能動型學習空間的構建不僅能為讀者提供可供閱讀與學習的資料、數(shù)據(jù)庫、設施設備,還能為讀者提供自主閱讀與學習的空間。
3 新時代公共圖書館能動型學習空間的構建要素
3.1 營造能動型學習氛圍
新時代能動型學習氛圍的營造離不開學習者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包括兩個方面,即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和在認識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人們無論是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還是改造客觀世界,都需要學習相應的理論、技術、方法等,良好的學習氛圍是保證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公共圖書館能動型學習空間的構建應在充分利用公共空間的基礎上縮小書庫空間,設置一些專門空間,滿足用戶合作或獨處的需求[3]。構建能動型學習空間不僅有利于改善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熱情,還能充分發(fā)揮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讓公共圖書館真正成為繼續(xù)教育、終身教育的基地。在公共圖書館的能動型學習空間中,學習者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教授的知識,而是以問題為導向,主動參與到討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憑借自身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思維能力分析知識的合理性,主動構建并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3.2 建設閱讀與學習資源
新時代,公共圖書館的閱讀與學習資源需更加多樣化、智能化,包括紙質資源、電子資源等,以滿足問題導向型學習的需求。由于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和社會教育對象為社會公眾,這就決定了公共圖書館能動型學習空間的資源建設需要滿足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教育文化背景學習者的需求。許多公共圖書館都建立了容量不等的數(shù)字化資源庫與學習平臺,如:國家圖書館的天方數(shù)字有聲圖書館收藏的資源包括中外名著、歷史文學、人文社科、生活百科、暢銷書等50,000余部(篇);音視頻數(shù)字化資源庫收錄了音頻資源515,889首、視頻資源53,305小時,內容涵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學科領域;寶成多媒體外語學習平臺收錄了BBC、VOA、CNN等國際著名節(jié)目,內容涉及時事風潮、科技新知、戶外生活、工作生涯、健康專欄、名人小傳、美式生活等欄目。
3.3 提供多元化服務
公共圖書館能動型學習空間的構建離不開館員的服務,也對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服務內容方面,公共圖書館不再局限于紙質圖書借還等傳統(tǒng)服務項目,而是根據(jù)不同層次讀者的閱讀與學習需求,為他們提供閱讀輔導、信息導航、技能培訓、文獻傳遞、參考咨詢、文化交流等服務,并積極創(chuàng)建學習、交流與討論的平臺,引導更多的讀者充分利用能動型學習空間。在服務方式方面,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許多公共圖書館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及時推送圖書館的最新動態(tài)、讀者活動、閱讀推薦、服務指南等信息,并在開展讀者活動的過程中注重與讀者的互動交流,提高讀者的參與度,激發(fā)讀者的參與熱情。此外,很多公共圖書館還推出了掃碼閱讀服務,讓讀者能夠隨時隨地進行閱讀,滿足了他們的學習與娛樂需求,達到了提高閱讀與學習效率的目的。
4 新時代公共圖書館能動型學習空間的構建策略
4.1 能動型學習方式的倡導與普及推廣
由于人們習慣了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教學模式,相關部門需要從多個方面推廣能動型學習方式。日本文部科學省2013年度的大學教育內容改革的調查結果顯示,日本超過60%的大學已將能動型學習方式列入大學教學大綱中[4],教師已將能動型學習方式引入教學中,如發(fā)現(xiàn)式學習、問題解決式學習、體驗式學習、小組討論及團隊合作等。在日本,大三學生可選擇性地參與教師的討論課,而研究生則需要積極參與教師的討論課。實際上,能動型學習方式的倡導與推廣不能僅局限在大學、研究生階段,還應延伸至中小學及高中階段。在能動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通過主動參與相關課題的討論,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分享學習與研究的進度和成果,而教師則負責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輔導和點評。因此,公共圖書館應根據(jù)民眾的閱讀與學習需求創(chuàng)建能動型學習空間,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能動型學習活動。
4.2 關注不同讀者的閱讀與學習體驗
新時代,學習者更加關注自身在閱讀與學習中的參與程度,期望獲得較好的閱讀與學習體驗。由于不同讀者有著不同的知識背景,因此,公共圖書館構建能動型學習空間要采用多樣化的服務方式,讓每位參與的讀者都能夠在觀察、思考、討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閱讀和學習體驗。如:2016年,美國佛蒙特大學醫(yī)學院對外宣稱將完全取消大班上課,讓學生能夠自主到各個科室進行親身體驗,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印第安納大學積極踐行“馬賽克能動性學習倡議”,以促使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動性,為他們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達到實現(xiàn)多樣性教學的目的[5];芝加哥公共圖書館的哈羅德·華盛頓圖書中心建立了首個YOUMedia空間,旨在通過實體和虛擬的綜合空間提升年輕人對數(shù)字媒體的興趣,引導他們進行數(shù)字媒體的創(chuàng)造。
4.3 提升能動型學習空間的服務質量與水平
新時代,公共圖書館不僅要為讀者提供圖書、期刊等資源的借閱服務,還要充分發(fā)揮社會教育職能,提升讀者的創(chuàng)造力。公共圖書館構建能動型學習空間在提升服務質量與水平的同時,還能為讀者提供學習空間,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于國英認為,公共圖書館要在充分保證閱讀空間的基礎上,靈活布局設備設施,注重提高讀者的參與度[6]。公共圖書館可根據(jù)讀者的不同需求,對閱讀與學習空間進行劃分,如靜態(tài)學習與思考區(qū)域、網(wǎng)絡資源查閱區(qū)域、小組討論活動區(qū)域及虛擬操作協(xié)同區(qū)域等,并為上述區(qū)域配備相應的設施、系統(tǒng)及人員等。良好的閱讀與學習體驗離不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教師的適當引導,因此,公共圖書館在構建能動型學習空間的過程中要完善各個學科專業(yè)的人才庫,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以便為不同問題的導向型學習、研究與討論提供到位、有啟發(fā)性的引導,使每位參與者都能獲得良好的閱讀與學習體驗。
5 結語
新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與各個傳統(tǒng)行業(yè)深度融合及網(wǎng)絡媒體的蓬勃發(fā)展極大地改變了社會大眾的閱讀與學習方式、習慣與興趣。構建能動型學習空間不僅能為人們的閱讀與學習提供有效途徑,還有利于公共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因此,公共圖書館應積極構建能動型學習空間,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閱讀與學習資源建設,開展多元化服務,提高不同讀者的閱讀與學習體驗,提升能動型學習空間的質量與水平,進而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探索新時代的服務模式與途徑。
參考文獻:
[1] 賀志玲,劉艷玲.“雙創(chuàng)”背景下高校圖書館能動型學習空間構建策略研究[J].晉圖學刊,2018(8):30-34.
[2] 賀燕芝.新媒體時代大眾閱讀模式與圖書館工作的方式轉變[J].新媒體研究,2017(4):113-114.
[3] 杜瑾,楊志萍.國外圖書館IC空間建設研究新進展[J].圖書館學研究,2013(1):11-15.
[4] 易慶玲,金易,鄧榕舒.高校數(shù)字圖書館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建設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8):65-67.
[5] 于國英.高校圖書館空間布局改造與重新設計[J].圖書館建設,2014(5):71-73.
[6] 丁學淑,尹麗馨,王宇.學科館員職能向能動型空間服務的拓展與融合[J].圖書館學刊,2019(4):1-5.
(編校:孫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