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儀
銀屑病是我們常說的“牛皮癬”,臨床上比較多見,是一種常見的免疫介導的多基因遺傳性慢性皮膚病,多發(fā)于青壯年,其病程長、復發(fā)率高、遷延不愈,危害人們健康[1]。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紅皮病型、膿皰型、關節(jié)病型、尋常型等類型,其中臨床上最常見的是尋常型銀屑病。起病初期,皮膚會出現斑丘疹,或者紅色丘疹,隨時間的推移,會呈現出覆蓋一層厚厚白色鱗屑的紅色斑塊,將白色鱗屑輕輕刮除后,會出現半透明淺紅色薄膜,并可見輕微出血。皮損以四肢伸側,特別是肘部、膝部及骶尾部最常見,并呈對稱性,自覺瘙癢。西醫(yī)治療該病存在不良反應多、藥物耐受等問題,更多患者傾向于使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2]。不論何種治療方案,對應的護理配合都是非常關鍵的。本文探討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護理中采取循證護理方案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將2016-12至2019-02接治的80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納入研究范圍,納入標準:年齡低于60歲,患者均有皮膚鱗屑性紅斑,伴有瘙癢癥狀,確診為尋常型銀屑病[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紅皮型及膿皰型銀屑病者、合并其他皮膚病者、心肝腦腎功能障礙者。根據護理方案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2~46歲,平均(28.8±1.7)歲;病程1~11年,平均(3.1±0.7)年;銀屑病皮損面積及嚴重程度評估指數(PASI)12~25分,平均(18.2±2.1)分。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1~45歲,平均(28.3±1.4)歲;病程1~10年,平均(3.5±0.8)年;PASI 10~27分,平均(18.5±2.3)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兩組均使用倍他米松乳膏、卡泊三醇軟膏等外用藥治療,從較小的皮損處開始清除鱗屑,清理完之后涂抹藥膏,涂抹24h 后無異常反應則可擴大涂抹范圍。若用藥后出現不良反應要停藥、就醫(yī)處理。
對照組為常規(guī)護理方案,告知患者用藥方法、保持皮膚干凈衛(wèi)生,積極配合治療。觀察組患者采取循證護理干預: (1)組建循證護理小組,查找該病治療及護理相關資料,開會討論和整合相關資料,總結護理經驗。積極評估患者病情,結合文獻研究結果,制定循證護理干預計劃。(2)心理干預: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向其介紹住院病房環(huán)境、管理規(guī)定等,耐心解答患者的問題。針對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安撫,緩解負面情緒,建立治愈信心。(3)用藥指導:發(fā)放用藥指導手冊,內容包括用藥知識、注意事項、不良反應觀察和處理等,并對患者進行一對一講解。(4)飲食護理:讓患者意識到科學飲食的重要性,明確飲食注意事項,禁食辛辣刺激、海鮮類食物,禁飲咖啡、濃茶等,高脂肪類食物少食,蔬菜水果類食物多食。要求戒煙、戒酒。(5)皮膚護理:教會患者自我清潔方法,避免洗澡過勤,洗澡水溫度適中,避免使用洗發(fā)水、沐浴液、堿性肥皂,盡可能以清水清洗。勤剪指甲,著棉質、寬松衣物,避免衣服刺激皮膚。定期更換被單,頭部有皮疹者還要勤理發(fā)。在清理、清潔、涂抹時注意動作輕柔,不能強行剝除皮屑,不可用力搔抓,避免皮損加重及感染。(6)中藥熏洗:根據醫(yī)囑給予大黃、苦參、菊花、蛇床子、地膚子等中藥煎水熏洗。溫度一般為39℃~42℃,時間以 30 min以內為宜,每日或隔日一次,一個療程7 d。
1.3 觀察指標 (1)分別于護理前、護理2個月后觀察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QOL)水平、銀屑病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標(psoriasis area-and-severity index, PASI); QOL評分總分為100分,包括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精神狀態(tài)等,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PASI包括患病面積和嚴重程度,面積評分分為上肢、下肢、軀干和頭頸部4個部位,每個部位6分;嚴重程度分為紅斑、浸潤、鱗屑3個方面,每個方面4分??偡?2分,得分越高病情越嚴重。 (2)隨訪6個月內觀察復發(fā)情況;(3)觀察兩組護理滿意度,以我院自己設計的評估問卷進行調查,總分100分,80分以上為滿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采用t 檢驗分析計量資料,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QOL 評分、PSAI 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QOL評分明顯升高、PSAI評分明顯下降,且觀察組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和復發(fā)率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QOL、PSAI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QOL、PSAI 評分比較(分,)
?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和復發(fā)率比較[n(%)]
銀屑病是一種難以根治的遺傳性慢性皮膚病,在我國發(fā)病率高,不同人種、不同地區(qū)的發(fā)病率有很大差異[4]。流行病學統(tǒng)計發(fā)現,我國銀屑病發(fā)生率約為0.47%,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且呈上升趨勢[5]。目前臨床醫(yī)學對于銀屑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其可能涉及免疫、遺傳、神經介質、炎癥、細胞凋亡與增殖、微循環(huán)障礙等因素[6]。雖然銀屑病不是通常意義上的不治之癥,但是目前仍然找不到可以根治的方法,只能采取對癥治療,停藥后易復發(fā),而且患者依從性和生活習慣也會影響治療效果,不論何種治療方案都離不開有效的護理配合[7]。
常規(guī)護理主要針對用藥方法指導和注意事項交待,忽略了患者心理和依從性的干預,患者的負面情緒嚴重,治療依從性差,不利于治療。循證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參照嚴謹的科學結果,以患者為中心,結合臨床經驗所采取的護理策略。應用循證護理,要以切實可靠的科學研究結果為基礎,采用可信度高的實證方法,才能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獲得最佳護理效果[8]。本文結果發(fā)現,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QOL評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SAI評分、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表明循證護理用于銀屑病,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癥狀及滿意度,降低復發(fā)率。
循證護理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通過循證研究過程,可以使護理人員掌握循證護理知識和技能,提升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意識,強化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二是護理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更合理的護理方案[9]。首先,通過詳細的用藥指導可以使患者掌握正確的用藥方法,從而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其次,心理干預能撫慰患者的情緒,增強自信心,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飲食干預中,因為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會導致癥狀加重,因此要多食清淡食物以及水果,避免食物誘發(fā)的癥狀加重;皮膚護理方面,加強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的皮膚綜合護理,減少衣物、化妝品的刺激,有利于患者皮膚健康狀態(tài)的改善,提升治療效果。此外,中藥大黃、苦參、菊花、蛇床子、地膚子等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親膚止癢的作用,使用中藥藥浴可以舒經活絡、化瘀解毒、調和氣血,而且也有助于防止疾病復發(fā)[10]。
綜上所述,在尋常型銀屑病患者治療中應用循證護理干預,效果明顯,可幫助患者調整心態(tài),合理飲食,降低復發(fā)率,還可以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