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麗麗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必備的素養(yǎng)。華東師范大學李寶敏教授指出,在教學實踐當中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策略簡單地說可以概括為“追求四化”:統整化、情景化、活動化、深度化。其中,深度化即我們現在倡導的深度學習。問題教學法是用“問題”組織教學,把知識點轉化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運用知識,最終完成自我構建知識的過程。在基于問題教學法的課堂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探索、交流和合作理解和建構知識,實現深度學習。本文將深度學習策略與問題教學法結合起來,進行融入深度學習策略的問題教學過程設計,以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并在《神奇的引導層動畫》教學中進行實踐,在實踐后進行教學反思。
融入深度學習策略的問題教學過程設計
我們將深度學習策略融入到問題教學法中,由問題貫穿課堂始終,嘗試以問題教學法支持學生的深度學習。在傳統課堂的導入、新課、拓展、總結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我們設計了問題導入、問題層層深入探究、問題深化、問題總結的問題教學的四階段,得到了融入深度學習策略的問題教學過程(如下圖)。
首先,在開始問題教學之前,確立高階思維發(fā)展的教學目標。將學生高階思維的發(fā)展作為教學目標,這是深度學習的要求。其次,在問題導入階段,提出與以前所學知識相關的問題,整合意義聯接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批判建構;在問題層層深入探究階段,選擇持續(xù)關注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深度理解;在問題深化階段,創(chuàng)設促進深度學習的真實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遷移所學的知識;在問題總結階段,采用持續(xù)關注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深度反思。每一個問題教學階段都包含若干問題,分別支持學生批判建構、深度理解、遷移知識、深度反思的深度學習特征。需要說明的是,在每個問題解決過程中,設想采用問題教學法的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反思問題三個環(huán)節(jié)。
《神奇的引導層動畫》教學實施
本文以蘇科版初中八年級信息技術教材第1章第3節(jié)《神奇的引導層動畫》一課為例。首先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詳見下頁表中“培養(yǎng)的高階思維”一列。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哪些問題詳見下頁表中“問題”一列。下面闡述整個教學過程如何實施。
1.問題導入,引導學生批判建構
首先,給學生展示一個引導層動畫合集,包括鳥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飛、船在彎曲的河道上航行、飛機花樣飛行三個小動畫,讓學生直觀體會引導層動畫的效果。為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引導層動畫,教師首先拋出問題,請學生思考:上節(jié)課學習的補間動畫能否實現物體曲線運動?其次,教師請學生上臺嘗試使用動畫補間動畫的方法制作鳥沿著曲線飛的動畫,然后請學生思考這樣制作在呈現效果和耗費精力上如何。以上設計將本節(jié)課與上節(jié)課的知識聯系起來,有助于學生思考動畫補間動畫的適用范圍,讓學生建立起動畫補間動畫和引導層動畫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
2.問題層層深入探究,引導學生深度理解
這一部分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引導層動畫的原理和掌握引導層動畫的制作方法。在這一部分,教師設置了三個問題探究的活動。問題1對應引導層動畫的原理,問題2和問題3對應引導層動畫的制作方法。在問題一個個浮現,然后被一步步地解決的過程中,學生漸漸掌握了引導層動畫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問題1:引導層動畫和動畫補間動畫的源文件界面有什么不同?首先學習引導層動畫的原理。課前發(fā)給學生助學文件夾,里面有兩張引導層動畫和動畫補間動畫的源文件界面截圖。教師使用PowerPoint展示問題1,讓學生兩人一組找出其不同。學生發(fā)現舞臺上的一個區(qū)別——多了根線,圖層上的兩個區(qū)別——多了一個圖層,一個圖層向里縮進。教師解釋這是引導層動畫里特有的三個新朋友:引導層、被引導層和引導線。教師進行問題拓展,引導學生總結引導層動畫的原理:引導層動畫就是在引導層中繪制引導線,運動物體在引導線的引導下,沿著引導線的路徑進行運動。
問題2:引導層如何創(chuàng)建?接下來學習引導層動畫的制作方法。第一步讓學生根據上節(jié)課的學習,自己做一個鳥從左往右飛的動畫補間動畫。第二步建立引導層,由此產生問題2。學生自己摸索如何創(chuàng)建引導層。教師提示學生仔細觀察引導層的標志,尋找創(chuàng)建引導層的按鈕。教師請學生上臺展示建立方法,并且指出需要注意的事項:在建立引導層之前,先選中被引導層,注意不要選錯圖層。最后,教師講解并演示繪制引導線的方法,說明繪制引導線的要求,強調引導線具有起點和終點。
問題3:運動物體如何吸附到引導線上?問題3由學生自己發(fā)現并提出,對應制作引導層動畫的第三步:將運動物體吸附到引導線上。學生導出動畫,發(fā)現小鳥還是按照直線飛,那么學生就會產生疑問:為什么不按照我們設計的路線飛呢?這時教師指出,運動對象和引導線之間還沒有建立起聯系,由此產生問題3。由于這個問題對于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并且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所以沒有讓學生去摸索,而是由教師演示將運動物體的中心點吸附到引導線的起點和終點上。
在以上問題解決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對引導層動畫的制作過程進行反思,展示PowerPoint請學生對制作步驟進行排序。
3.問題深化,具體情境中遷移知識
《龜兔賽跑》是學生耳熟能詳的一個寓言故事。在這里,教師把故事情境設置為:龜兔賽跑之后,兔子輸了不服氣,提出要和烏龜在山路上再進行一次賽跑。因為山路是彎曲的,學生在制作動畫時要使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引導層動畫的知識。教師給學生一個半成品的Flash源文件(做好了山路和背景)和一個制作導學案,學生自主探究制作烏龜和兔子在山路上賽跑的動畫。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可否用一根引導線引導烏龜和兔子兩個對象呢?先由學生自己嘗試完成,然后教師演示兩種方法,請學生評價哪一種方法更方便。
在學生完成山路賽跑的動畫之后,教師拋出問題:如果烏龜和兔子在一個圓形的跑道上賽跑一周,那么引導線要怎么畫呢?怎么確定它的起點和終點呢?這兩個問題用來引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引導線的特點,留待下節(jié)課解決。
4.問題總結,引導學生深度反思
教師提出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引導層動畫的原理、制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項,誰來說說你對引導層動畫有了哪些認識呢?引導學生反思自己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并請學生來總結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實踐反思
本文將深度學習的策略融入到問題教學的過程中,提出了“問題導入,引導學生批判建構—問題層層深入探究,引導學生深度理解—問題深化,具體情境中遷移知識—問題總結,引導學生深度反思”的問題教學過程,支持學生的批判建構、深度理解、知識遷移和深度反思,最終實現深度學習的高階思維發(fā)展的目標。整堂課教學層次分明、內容豐富,學生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主動建構了知識和技能,發(fā)展了高階思維。但是本文僅提供了一堂課的案例,因此,對本文所提出的融合深度學習策略的問題教學過程設計的有效性,還需要在更多的課堂實施中加以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