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云強 陳 浩 黃藝生 林銜亮
1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00 醫(yī)院心血管內科,福州 3500022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00 醫(yī)院醫(yī)學影像中心,福州 3500023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00 醫(yī)院干部一科,福州 350002
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致使冠狀動脈機械梗阻,進而血流動力學紊亂,心肌細胞急性或慢性缺血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2018 心血管病報告顯示我國目前冠心病患者為1100 萬,且呈年輕化發(fā)病趨勢[2]。開展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以降低CAD 的病死率,但隨著PCI帶來顯著疾病獲益的同時,要導致嚴重的并發(fā)癥造影劑腎?。╟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發(fā)生[1]。但在圍手術期時增加他汀劑量,強化他汀治療,可以明顯減少圍手術期再發(fā)心血管事件及CIN 的發(fā)生。同時他汀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應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CIN 的發(fā)生[3]。本研究探討阿托伐他汀強化聯(lián)合尼可地爾注射液預防冠心病介入術后造影劑腎病的發(fā)生及其發(fā)生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7 年2 月至2018 年2 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00 醫(yī)院因行PCI 治療162 名冠心病患者。納入標準:(1)經冠脈造影證實的冠心?。ü诿}1 支或多支病變,管腔狹窄≥50%)患者,根據(jù)目前我國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判定具有PCI 指征(管腔狹窄≥ 80%)的患者。排除合并急慢性感染、外科手術和創(chuàng)傷、骨骼疾病、嚴重的心、肝、腎功能衰竭、惡性腫瘤、近期應用炎性抑制劑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按照治療方式不同進行分組,為A 組54 例、B 組50 例和C 三組58 例。
所有入選患者術前和術后12 h 給予水化治療(使用0.9%氯化鈉溶液+ 維生素C 注射液3000 mg) 靜脈輸注,保持輸液速度1.0~1.5 ml/kg·h;造影劑均采用非 離子低滲型造影劑,術中嚴格控制造影劑的劑量在200 ml以內。
(1)A 組術前2 h 給予40 mg 阿托伐他汀,術后繼續(xù)40 mg/d 阿托伐他汀維持。(2)B 組術前6 h 以2 mg/h靜脈泵入尼可地爾溶液(12 mg 尼可地爾溶于50 ml 0.9%氯化鈉溶液);在支架植入或第一次球囊擴張前1 min,冠脈注射尼可地爾尼可地爾溶液(4 mg 尼可地爾溶于15 ml 0.9% 氯化鈉溶液)20s 內注射完畢,并持續(xù)以6 mg/h 靜脈泵入尼可地爾溶液(12 mg 尼可地爾溶于50 ml 0.9%氯化鈉溶液)至術后24 h。(3)C 組術前12 h 40 mg 阿托伐他汀、術前2 h 40 mg 阿托伐他汀和術后繼續(xù)40 mg/d 阿托伐他汀;術前6 h 以2 mg/h 靜脈泵入尼可地爾注射液(12 mg 尼可地爾溶于50 ml 0.9% 氯化鈉溶液);在支架植入或第一次球囊擴張前1 min,冠脈注射尼可地爾溶液(4 mg 尼可地爾溶于15 ml 0.9% 氯化鈉溶液) 20 s 內注射完畢,并持續(xù)以6 mg/h 靜脈泵入尼可地爾注射液(12 mg 尼可地爾溶于50 ml 0.9% 氯化鈉溶液)至術后24 h。
術前及術后第1 天測定血肌酐(Scr 肌酐酶法)、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ACR)、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計算肌酐清除率(Ccr)。各項檢測均由解放軍900 醫(yī)院檢驗中心進行操作。Ccr 由Cockcroft - Gault 公式計算:Ccr(ml/min) =[(140 - 年齡)× 體重]/(72×Scr)。如果是女性計算結果需乘于0.85。
CIN 指血管內注射造影劑后3 天內出現(xiàn)Scr 濃度較基線絕對值升高44.2 μmol/L 或相對增加超過基線的25%,新發(fā)生腎功能障礙或原有的腎功能障礙加重并除外其他原因。
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和Fisher檢驗;P< 0.05 時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三組患者年齡、性別和BMI 指數(shù)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表1 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術后第1 天,B 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高于術前,A和C 組患者的術后Hs-CRP、Scr 和ACR 均低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 組患者術后的Hs-CRP、Scr 和ACR 均高于C 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表2)。
A 組患者CIN 發(fā)生率為5.56%(3/54),B 組患者CIN 發(fā)生率為10.00%(5/50),C 組患者CIN 發(fā)生率1.72%(1/58)。C 組患者CIN 發(fā)生率低于A 組和B 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造影劑作為不可或缺的醫(yī)用藥劑,廣泛應用于臨床各個專業(yè),如心血管介入領域、神經介入領域、消化介入領域、腫瘤介入領域等[4]。由于造影劑通過腎臟代謝,對腎臟功能有一定影響,當造影劑使血管及組織顯像的同時,也增加了腎臟的負擔,甚至導致腎臟功能受損,因此產生CIN 這個疾病概念。
從流行病學角度來講,造影劑腎病發(fā)病率存在較大差異,與患者本身基礎狀態(tài)及造影劑干預劑量有密切聯(lián)系[5-6]。當研究樣本的選擇偏倚,合并危險因素較多,如高齡、基礎腎功能不全、糖尿病史、免疫疾病時,CIN 發(fā)病風險相應比較高。造影劑使用劑量、種類和性質等各不相同,根據(jù)介入手術的不同部位及方法,其所用劑量及種類差異很大,均會導致CIN 的發(fā)生。CIN 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當造影劑注射后進入機體,導致腎血管相對灌注不足,腎組織單位面積上出現(xiàn)缺血缺氧及炎性反應,造影劑對腎組織具有直接毒性作用,使腎小管組織變性[6]。研究表明,CIN 一般與基礎腎功能不全、糖尿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壓、>75 歲、貧血、冠狀動脈多支病變、造影劑使用劑量過大和使用腎毒性藥物有關[7]。
表2 三組PCI 術前和術后各項指標比較(±s)
表2 三組PCI 術前和術后各項指標比較(±s)
注:與術前同組內比較,*P <0.05;與C 組同時間點比較,#P <0.05;Hs-CRP,超敏C 反應蛋白;Scr,血清肌酐;ACR,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
項目 時間 A 組(n=54) B 組(n=50) C 組(n=58)Hs-CRP(mg/L) 術前 4.25±1.38 4.98±1.21 4.37±0.75術后第1 天 3.24±1.25*# 5.17±1.33* 2.37±1.78*Scr(μmol/L) 術前 89.32±15.74 87.12±14.53 90.68±11.36術后第1 天 80.36±10.59*# 89.92±12.82* 78.23±9.89*ACR 術前 1.25±0.34 0.98±0.14 1.01±0.27術后第1 天 1.18±0.67*# 1.31±0.42* 0.86±0.13*
臨床研究中,如何在應用造影劑的同時避免發(fā)生CIN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對于CIN 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較多,進行提干預,同時在操作過程中減少造影劑的用量都可以進行預防。因此探索藥物預防CIN 顯示出重要的意義。他汀類藥物幫助患者在治療冠心病的過程中,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當擴大他汀藥物的應用范圍,在CIN 的預防方面也有值得研究。首先他汀類藥物能夠競爭性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合成限速酶還原酶,抑制甲羥戊酸的合成,而甲羥戊酸是許多非固醇類類異戊二烯化合物的前體物質。法尼基焦磷酸酯(FPP)和焦磷酸香葉(GGPP)作為前體物質參與了許多膜結合蛋白的亞細胞定位和細胞內轉運,這些膜結合蛋白是至關重要的,其介導了血管收縮、氧化應激、細胞凋亡等過程。這些膜結合蛋白的活性被他汀類藥物抑制,而后通過發(fā)揮其非脂質依賴的多效性功能,從而起到降低CIN 發(fā)生風險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診斷及預防CIN,選取了各項生物標志物去衡量、預測造影劑腎病的發(fā)生[8]。其中ACR、Hs-CRP和作為研究的熱點標記物。尼可地爾為類硝酸酯化合物。其化學名為N-(2- 羥基乙基)煙酰胺硝酸酯,包含煙酰胺和硝酸基兩個基團,是臨床上第一個有硝酸酯樣作用且有效的ATP敏感性鉀離子通道開放劑可作用于微循環(huán),產生心肌預適應,減輕心臟后負荷,改善近期和長期心肌預后。同時具有減少氧自由基生成作用,減輕微血管循環(huán)障礙[8]。而且尼可地爾作用于微循環(huá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腎臟微血管的缺血缺氧,進而改善腎臟功能。
另外尼可地爾具有減輕微血管的損害作用。微血管阻力的增加引起的微循環(huán)障礙是造成心肌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微血管主要受K-ATP 通道的調節(jié),在100 μm 以下的微血管可由鉀離子通道開放劑擴張,減輕微循環(huán)阻力,從而改善微循環(huán)障礙[9-10];在微血管與微血流水平上發(fā)生的功能或器質性紊亂引起的微循環(huán)障礙,發(fā)生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管外間質水腫,造成心肌的損害;在Ozcan[11]研究中了鉀離子通道的開放可減輕心肌細胞纖維變性和間質水腫,維持線粒體的完整性,減輕微循環(huán)障礙引起的損傷。因此,尼可地爾可以減少CIN 的發(fā)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第1 天,B 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高于術前,A 和C 組患者的術后Hs-CRP、Scr 和ACR 均低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A 組患者術后的Hs-CRP、Scr 和ACR 均高于C 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A 組患者CIN 發(fā)生率為5.56%(3/54),B 組患者CIN 發(fā)生率為10.00%(5/50),C 組患者CIN 發(fā)生率1.72%(1/58)。C 組患者CIN 發(fā)生率低于A 組和B 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CIN 是PCI 治療后不可避免的并發(fā)癥之一,需要引起重視。但本研究為單中心、小樣本的研究,尚缺少大規(guī)模臨床研究,故有一定的局限性。強化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尼可地爾對PCI 治療后降低CIN 發(fā)生率,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