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潔華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每一所學校的每一個班級,都存在著一部分成績差、道德行為也差的學生,即所謂的后進生;因此幫助教育好這些后進生,促使其由后進生轉化為優(yōu)等生,后進生教育好了,不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風、校風,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改革深入。但是,要教育轉化后進生,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善于總結,運用現代教育學、心理學、情感理論做指導,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教育轉化后進生工作的被動局面。我們老師只要用心澆灌,后進生也可脫穎而出。
本人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在轉化后進生工作方面有如下體會。
一、重新認識后進生
要教育好后進生,首先要求我們全面正確地了解認識后進生。我們的學生之所以成為“后進生”,往往是不良的生活環(huán)境(家庭的、社會的)影響和錯誤的教育方式(如寵愛、打罵等)造成的后果。我們教師應該重新全面正確地認識后進生。千萬不能帶有色眼鏡,認為后進生一無是處,片面地放大后進生的缺點,抹殺后進生的閃光點。教師要學會與學生交朋友,特別是后進生,教師只有真正成為他們的朋友,以心換心,得到他們的信任,他們才愿意暴露靈魂深處的秘密;教師深入了解后進生的意義,還在于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及時抓往時機,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有些“后進生”其實并不差,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動手能力、勞動、體育、社交組織等能力往往表現得很出色。但是每個學生都有學好的從善心理和改過自新的愿望,我們的后進生更加如此,因此,我們教師更應該緊緊抓住這點,樹立起一定能教育轉化好后進生的信心和決心,從而使我們堅定不移地去開展各項轉化工作。
二、主動接近后進生,強調師生互動
對后進生進行轉化工作,就必須要求先接近后進生,讓后進生接受您,這就是一個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教育轉化后進生,所以我們在教育轉化后進生工作過程中,不僅要在理論上超越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現實中的“學生特殊客體論”和“主導主體論”,而且在實踐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往往后進生都有自卑性心理和戒備性心理,不愿意接近教師并同教師交往,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告訴教師。因為作為一名后進生,肯定有不盡人意的地方,經常處在“冷”環(huán)境和氛圍中,他們在班里感到抬不起頭,直不起腰,老是不如別人。所以他們常常以逃避同學、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為此我們教師,應采取主動方式去接近學生,更應平等地甚至更偏心地接近和關心后進生,讓師生關系在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交往中進行教育,在交往中特別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尊重學生的自尊心,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鼓舞、感化、指導和建議,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tài)度與情感體驗。使后進生由逃避、討厭,甚至是拒絕班主任,轉而樂意接近、喜歡和接受班主任,這對轉化后進生有極大的幫助。
三、“愛”字當頭,信任學生
中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俄羅斯有句俗語:“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歡,而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所謂“難看”的孩子就是指后進生。教師熱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基礎,要特別熱愛關心后進生,才能有教育轉化后進生的基礎。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當一個后進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觀察和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和諄諄教導,完全是為了自己健康成長的時候,就會由尊重教師,到對教師產生感情,并轉化到樂意聽從教師講道理,努力把教師的要求化為自己的行動。教育就是信任,教師在教育轉化后進生的實踐中對后進生表現出來的信任感,是激勵后進生上進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后進生克服缺點,進行自我教育,特別是毛病比較多的學生,教師的“信任”,往往能激勵他們克服缺點的勇氣,促使他們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例如,我們班的夏小倩同學,她言辭漂亮,卻不能約束自己;為此,我信任她,讓她做班上宣傳委員,她由于得到班主任的信任,她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常常以自己是班委的形象嚴格要求自己,把本班的宣傳工作做得有聲有色,自己也成為一個勤奮好學上進的好學生。
四、巧制契機,事半功倍
教育的效果,并不一定與所費時間,教育次數成正比,在采取有效方式的前提下,捕捉有利時機,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則可能起反作用,甚至激化師生矛盾。在他們身體不適時,及時送去關心和問候與及幫助;在他們遇到困難甚至是自嘗自釀的苦酒時,老師不是在一旁幸災樂禍,并乘機狠狠教育一番,而是從對方的角度出發(fā),為他著想,幫助他解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后才以潤物無聲之勢來感化他。這不僅不傷后進生的自尊心,可以澆滅后進生敵對情緒之火,還可能澆出一株尊師上進之苗。表揚后進生時也一樣。
五、構建良好的健康心理環(huán)境
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是指人在德、智、體、美、勞等幾個方面都能得到發(fā)展,也應包括身心或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的健康發(fā)展。班主任教師在構建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起著主導作用,教師在師生關系中的主導地位,教師本身就是最主要的心理環(huán)境之一,“教師的一言一行皆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體現尤為突出,各種心理環(huán)境的形成,教師都直接地參與或調控施加以影響。我們教師不但要為“經師”,更要為“人師”,才能讓學生在良好的健康心理環(huán)境下成長,為后進生教育轉化提供最好的環(huán)境。
總而言之,后進生的轉化方法不勝枚舉,如寬嚴結合法、正逆并舉法、捕捉閃光點法……等等。但是,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在教育后進生的過程中應充滿愛心,應深刻領會到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您的教鞭下有瓦特,您的冷眼里有牛頓,您的譏笑中有愛迪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