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琳,劉 晴,吳海霞
(西北民族大學醫(yī)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隨著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發(fā)展及經濟全球化對醫(yī)療市場的要求,提升護理學本科生英語應用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是一項重要的課題。雙語教學及翻轉課堂是目前醫(yī)學教育的重要教學方法,已經在很多發(fā)達地區(qū)、重點院校開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3]。少數民族地區(qū)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是全國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少數民族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培養(yǎng)大批高素質、高層次的醫(yī)學專門人才是我國民族高校醫(yī)學教育的重要目標,采用雙語教學是民族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但由于教學資源、學生知識背景、接受能力的差別,使得雙語教學方式要因地因人而異[4]。民族高校尤其是西部民族高校,由于其地域及招生特點,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學習方法單一,欠缺主動思考、分析的意識及能力[5-6],如果生搬硬套其他院校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效果。如何結合其他學習方法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有效的雙語教學改革是西部民族高校護理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有研究認為,將雙語教學與翻轉課堂相結合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7]。本研究以西部民族高?!鞅泵褡宕髮W醫(yī)學院護理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分析學生對雙語教學及翻轉課堂的接受情況和影響因素,為進一步設計有效的雙語教學模式提供依據。
2017年12 月至2019年1月,選取西北民族大學醫(yī)學院護理學專業(yè)2015級、2016級與2017級在校的所有本科生共206名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26名,女生180名,年齡17~24歲,已通過英語四級考試者占20.39%。
1.2.1 調查工具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學生對雙語教學、翻轉課堂的接受程度、需求程度及認知情況,問卷包括五部分:(1)一般資料,如性別、生源地、民族;(2)被調查者的英語水平,如大學英語四級、六級考試成績等;(3)被調查者的英語基礎水平及興趣;(4)對翻轉課堂的認知及接受情況;(5)對雙語教學的態(tài)度。
1.2.2 調查方法 采用現場調查的方法,發(fā)放問卷前向研究對象說明本次調查的目的和意義、調查問卷填寫的注意事項。問卷采取不記名方式進行,填寫完后當場收回。最終收回有效問卷206份,合格率100%。
1.2.3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錄入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應用頻數分布、構成比、χ2檢驗等統(tǒng)計學方法分析數據。
本次研究對象中,男生26人(12.62%),女生180人(87.38%);生源地分布在20個省、市、自治區(qū),包含23個民族,將學生生源地按地理位置分為西北、西南及中東部3個地區(qū);民族按聚集地區(qū)及生活、風俗習慣分為藏族、維吾爾族、回/東鄉(xiāng)/撒拉族、漢族及其他西南少數民族五類,結果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一般狀況
在被調查者中,四級通過者占20.39%,參加過四級考試的學生平均成績(366.99±122.27)分;六級考試通過1人,參加過六級考試的學生平均成績(306.11±146.43)分。96.6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基礎水平一般、比較差甚至很差;68.93%的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一般、比較討厭甚至討厭英語。結果見表2、表 3。
表2 被調查者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情況
表3 被調查者對自己英語基礎水平及興趣評價[n(%)]
表4 被調查者對雙語教學的態(tài)度
表5 被調查者對翻轉課堂的認知及接受情況
四級通過的學生較未通過及未考試者認為雙語教學有必要者比例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不同生源地及不同民族的被調查者對于雙語教學是否有必要及對翻轉課堂接受程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6、表7。
表6 不同特征學生對開展雙語教學的態(tài)度比較
表7 不同特征被調查者對翻轉課堂的接受比較
諸多研究指出,學生英語基礎水平及興趣是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6]。西部民族高校學生大多來自西北、西南地區(qū),其中大部分來自較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qū),與其他高校相比,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在民族院校開展專業(yè)課雙語教學的難度和挑戰(zhàn)很大。本研究中非大一學生四級通過率僅為20.39%,顯著低于發(fā)達地區(qū)及重點高校[8-9],甚至略低于其他民族高校[6];學生對自己英語基礎水平評價普遍不高(僅有3.40%的學生認為自己英語基礎比較好,53.8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基礎比較差甚至很差);在英語學習興趣方面,僅31.07%很喜歡和比較喜歡英語學習,14.07%甚至比較討厭和很討厭英語學習。但絕大部分學生對雙語教學的必要性持肯定態(tài)度,與包烏仁等[10]對民族高校學生研究結果相似。這可能是因為雖然學生英語基礎并不好,學習興趣不高,但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學生了解到畢業(yè)、就業(yè)、考研對英語的要求,明白了英語的重要性,所以即使基礎并不好,但還是對英語學習及雙語教學有較大需求,這一結果說明在民族高校護理專業(yè)中開展雙語教學符合學生學習要求。
本研究還發(fā)現,在不同特征學生中,四級通過者較未通過和未考試者對雙語教學必要性持肯定態(tài)度的人更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調查中絕大部分學生(72.33%)認為,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此外,雖然不同生源地及不同民族學生對于雙語教學接受程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從比例來看,中東部的學生較西北部學生認為雙語教學有必要的比例更高,這可能與中東部學生較西北部學生英語基礎更好、接觸英語的機會及接受新事物的積極性更高有關。藏族及維吾爾族學生較其他民族學生認為雙語教學有必要的人數比例更低。在與學生交談中發(fā)現,這部分學生從小用本民族語言交流,學習漢語課程就有一點吃力,如果再加上英語授課,接受起來就更加困難。由于西部民族高校中,母語為非漢語的學生占有一定的比例,這一結果也說明,在這些高校開展雙語教學時,更要考慮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雙語教學英語授課應該的占比方面,71.85%的學生認為英語所占比例不應該≥50%。說明西部民族高校還是應該以滲透型教學為主,尤其是雙語教學初期,英語講授比例不能過高,在學生慢慢適應并接受后,逐漸提高英文講解比例,做到學生基本能聽懂,不影響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
有研究指出,通過一些教學方法督促學生積極主動預習及復習,并且將網絡輔助教學與雙語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在課前和課后獲取學習資料是提高雙語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5-6]。翻轉課堂是促進學生提前、主動學習的教學方法。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先通過線上平臺對知識點進行在線學習,再進行面對面課堂教學,教師針對學生在線上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與答疑。翻轉課堂使不同基礎、不同學習習慣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自主安排學習,對于難點知識可以有更多的消化時間,防止出現跟不上教師課堂講授節(jié)奏的情況。因此,將翻轉課堂的理念與雙語教學結合起來,有助于提高雙語教學的效率,還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在一些雙語教學中應用起來[7]。但由于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在西部民族院校中依舊占據絕對比例,同時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等原因,學生是否能接受這種教學方法需要進一步研究。本次調查顯示,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不了解甚至沒聽說過翻轉課堂(92.23%),但在解釋了什么是翻轉課堂后,不接受該教學方法的僅占19.90%,不同民族、不同生源地學生對翻轉課堂的接受程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學生對于翻轉課堂這一形式普遍還是持接納、歡迎態(tài)度,與李靜等[3]對藏族本科生的研究結果類似,說明在將來的教學改革中,可以將雙語教學與翻轉課堂結合起來,起到相互促進、提高效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