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治療后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觀察組(48.21%)明顯高于對照組(23.2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姜和
【摘 要】目的:對心源性腦梗死與非心源性腦梗死采用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治療的效果進行對比。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56例心源性腦梗死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期選取56例非心源性腦梗死患者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均采用rt-PA靜脈溶栓治療,對比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總有效率方面,觀察組為89.29%,對照組為92.86%,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觀察組(48.21%)明顯高于對照組(23.2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rt-PA在心源性腦梗死與非心源性腦梗死治療中,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對心源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后,患者并發(fā)癥相對較多,所以對非心源性腦梗死患者采用rt-PA治療,更值得推廣。
【關鍵詞】心源性腦梗死;非心源性腦梗死;rt-PA;并發(fā)癥
腦梗死屬于臨床常見疾病,可因不同原因引起,患者以局部腦組織區(qū)域供血不足,導致腦組織缺氧缺血壞死,引起神經(jīng)功能缺失的疾病。腦梗死類型較多,主要分為腦栓塞、腦血栓及腔隙性腦梗死等[1]。根據(jù)發(fā)病原因,可將腦梗死分為心源性與非心源性,心源性腦梗死起病比較急,短時間內癥狀達到高峰,導致神經(jīng)功能缺損,常規(guī)治療預后相對較差[2]。臨床研究顯示,采用rt-PA靜脈溶栓治療在時間窗內對早期腦梗死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針對本院心源性與非心源性腦梗死患者采用rt-PA靜脈溶栓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56例心源性腦梗死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齡最小46歲,最大77歲,平均(63.8±5.4)歲;同期選取56例非心源性腦梗死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齡最小47歲,最大78歲,平距(64.1±5.2)歲。所有入院患者均經(jīng)臨床診斷確診為心源性腦梗死或非心源性腦梗死,無溶栓治療禁忌癥,發(fā)病時間4.5h內;所有入選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一般資料對比,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0.9mg/kg rt-PA靜脈溶栓治療,治療24h后,對患者是否仍存在出血采用頭顱CT檢查,確定無出血后,觀察組給予5000U/次低分子肝素(生產企業(yè):意大利阿爾法韋士曼制藥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90246)皮下注射,12h/次;治療7d后,給予患者口服華法令(生產企業(yè):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7021314),INR維持在2.0~3.0;對照組患者治療24h后,經(jīng)頭顱CT檢查確定無出血后,給予100mg拜阿司匹林(生產企業(yè):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71021)口服,1次/d。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統(tǒng)計對比,療效評價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病殘程度在0~3級,NIHSS評分減少46%以上;有效:治療后患者生活可自理,NIHSS評分減少18~45%;無效:治療后患者病情惡化或NIHSS評分減少18%以下,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對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fā)癥情況進行統(tǒng)計對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總有效率方面,觀察組為89.29%,對照組為92.86%,對照組略高于觀察組,但組間對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fā)癥情況對比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觀察組為48.21%,對照組為23.21%,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中,腦梗死屬于多發(fā)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較多發(fā),且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腦梗死危險因素主要包含高脂血癥、動脈硬化及糖尿病等。根據(jù)發(fā)病原因可將腦梗死劃分為心源性腦梗死與非心源性腦梗死,心源性腦梗死主要因心臟的脫落栓子對供血動脈造成堵塞,導致腦供血區(qū)缺血缺氧壞死[3]。心源性腦梗死的誘發(fā)因素主要有心臟瓣膜病、心房顫動、先心病、心肌梗死及心肌病等[4]。對腦梗死患者治療中,常規(guī)方法主要有對癥治療、改善循環(huán)、抗凝治療、營養(yǎng)神經(jīng)及原發(fā)病治療等,但效果有限。
近些年來,臨床中對腦梗死治療研究中,rt-PT靜脈溶栓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從本組研究結果來看,對心源性腦梗死患者與非心源性腦梗死患者采用rt-PT靜脈溶栓治療,總有效率分別達到89.29%、92.86%,雖然對照組略高于觀察組,但兩組差異不顯,提示rt-PA在心源性與非心源性腦梗死治療中均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原因可能是由于rt-PA的藥理性質,該藥物用于溶栓治療中,對機體血栓部纖溶酶原激活,使其轉變?yōu)槔w酶,并且與血栓表面纖維蛋白可選擇性的結合,使血栓溶解,達到血管再通的目的[5]。該藥物使用優(yōu)勢在于半衰期短、體內無蓄積、起效快等。有研究顯示,心源性栓子富含纖維蛋白,比動脈硬化血凝塊對纖溶劑敏感性更強。治療后并發(fā)癥方面,觀察組達到48.21%,高于對照組的23.21%,差異顯著(P<0.05),可能與心源性腦栓塞發(fā)病快,對腦組織損傷嚴重,血管再通后,再灌注損傷明顯,導致血液外滲;溶栓后出現(xiàn)纖溶亢進,導致凝血、止血功能亢進,導致腦血栓加重,所以對溶栓禁忌癥需嚴格掌握,在溶栓治療前,對患者的病情需綜合評估,采取合理的治療措施,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rt-PA在心源性腦梗死與非心源性腦梗死患者治療中應用,均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治療非心源性腦梗死中,并發(fā)癥相對更少,安全性更高,更值得推廣。
(通訊作者:申月芹)
參考文獻
[1]傅懋林,張永剛,肖雪玲,等.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動脈內接觸性溶栓治療心源性腦栓塞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9,17(03):449-452.
[2]赫鵬.rt-PA靜脈溶栓治療心源性及非心源性腦梗死的療效對比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23):73.
[3]皇甫留杰,鄭明,張武昌,等.阿替普酶溶栓治療心源性腦梗死后血清BNP、HGF和S-100β蛋白的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24):6096-6098.
[4]李建彬,段偉,陳秀麗.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靜脈溶栓治療心源性腦梗死及非心源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安全性對比[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7,16(14):1404-1406.
[5]李敏,郝建華,劉穎.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心源性及非心源性腦梗死的療效對比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56):10894-1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