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
【摘 要】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是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和多種手段作用下的自主構(gòu)建,教師的作用在于創(chuàng)設(shè)情景和氛圍,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引導和促進,本文就個人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和實踐操作展示摘要部分課例。
【關(guān)鍵詞】角色;感悟;評價;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159-02
我是一名中學美術(shù)教師,在親歷課程改革過程中,有幸參加省、市新課程創(chuàng)新教育課改活動曾獲市級教學能手稱號,并多次做示范課展示。實踐的磨練使我懂得:‘課堂中教師并不是唯一的主角,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的主角是學生。在課程改革的《美術(shù)課程標準》中也有這樣的建議: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唯一主角的現(xiàn)象,應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guān)系”教育家也曾說:“教育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喚醒、激發(fā)、鼓勵?!保覈L試摸索總結(jié)出一些心得,供大家參考。
一、學生先感悟,教師后評價
美術(shù)欣賞教學是美術(shù)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我以前上欣賞課,總是一幅接一幅的從作品的來歷背景講到作者,最后再到作品的思想內(nèi)含。一節(jié)課下來口干舌燥,學生卻神色漠然。課堂紀律也十分混亂,我常想:我怎能用教學參考書上的簡略文字代替學生們個性化的體會呢?每個學生的心理世界都是不相同的,“教師的任務是喚醒未被知曉的沉睡中的能力,使得每個人都能分享到人的完全能夠發(fā)揮自己才能的幸?!泵佬g(shù)《課標》也建議:‘教師不要急于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其實我們的欣賞課完全可以讓學生先說,老師后講。
案例:《走進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教師出示古代不同時期服飾圖片。(重點是南通藍印和南京云錦)
教師:“請同學自由欣賞,可互相聊一聊你對這些服飾的感受和想法?!?/p>
學生:自由欣賞討論5-8分鐘。
教師:同學們聊的很熱烈也很開心,下面我們根據(jù)下面的話題一起來說一說這些服飾吧。
課件出示話題(1)你能說出有關(guān)‘衣字的詞或成語嗎?
(2)這些服飾給你什么感覺?
(3)你喜歡或不喜歡哪幾件服飾,為什么?
(4)這些服飾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學生:
我們小組收集的成語有:衣不解帶、衣冠禽獸、衣食父母、豐衣足食……
我喜歡這件南京云錦作品,作品中牡丹花很漂亮,給人一種絢麗多彩,華貴的感覺。這件作品可能是用金屬絲制成的吧?老師您能不能給我們講一講云錦的制作工藝?
我不喜歡那件斜襟短襖,它樣式的太簡單,顏色也不好看,很土氣。讓我感到象是《秋菊打官司》的秋菊穿的棉襖。
我們小組不同意他的說法,我們認為:這件斜襟短襖花的圖案很精美給人一種樸拙、幽雅的感覺,有鄉(xiāng)土氣息……
這一案例;通過創(chuàng)設(shè)學生主體活動的情境,使得學生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感受,有的說見解,有的提問題,有的做補充,豐富他們的想象。這種方法勝于在學生毫無感受之前就輸入某種概念,防止造成先入為主的不良后果,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也得到轉(zhuǎn)變,主體探究活動得以落實。
二、學生先實踐,老師后指點
以前我教學生示范‘怎樣畫、怎樣做是完成國畫、色彩、手工課課堂教學傳統(tǒng)的唯一方法。因為這三種課需要學生準備的工具很多,那些工具對于學生來說很新鮮、很好玩。所以,常常是還沒等我示范完,學生早已嘰嘰喳喳、饒有興趣的開始“搬門弄斧”。這讓習慣了“先示范,后照做”教學程序的我大為不悅和為難。通過學習美術(shù)《課標》:“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xiàn)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焙髞碓趪?、色彩和手工課單元中,我先讓學生自己實踐、歸納、總結(jié)臨摹制作的步驟和方法,互相交流在實踐中得出的經(jīng)驗和疑問。然后再由我對學生沒有提到的問題進行補充,對學生互相不能解答的難點問題給予引導、指點、突破。
案例:《紙的立體表現(xiàn)——紙浮雕》
一上課,很多同學就已經(jīng)開始擺弄起各種工具材料,
教師:“看樣子不需要我的介紹,同學們很喜歡這項工作。好吧,請注意我的這張荷花照片,誰能做出一片美麗的荷花瓣?”
學生:自由實踐5-8分鐘。
教師:誰來說說你用什么方法做出這片美麗的荷花瓣?同學們在制作中遇到了什么問題?
學生:﹝摘錄學生回答,關(guān)于技法問題﹞
我是先用筆卷一張紙,再根據(jù)紙的彎度剪一片花瓣的樣子
我是直接折的這張是撕的
我是先剪一片略寬的花瓣再把尖部剪開一些,錯位用雙面膠粘合,我試了好幾種方法這種方法挺象。
我覺得我做的不太象有些象菊花的花瓣可能是我選的紙的顏色的原因
教師:出示幾件形式不同的紙浮雕作品,
課件出示話題:1.你喜歡哪件作品為什么?
2.作品中用了哪些方法?
3.如果你來制作這個題材還能用其他的方法嗎?
學生:我喜歡《風景》作品有意境,顏色好看
我喜歡《向日葵》作品它的花心是用卷的方法,如果讓我來做中間的籽兒,我就用剪刻的方法并翻、出來……
同學們充分交流后,教師提供形式多樣的邊框和背景,給出假設(shè)、引發(fā)猜想、讓學生用自己想法制作,出豐富多彩的作品盛現(xiàn)在眼前。
從這一教學片斷可以看出,學生們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互相交流,輕松解決教學重點:紙浮雕技法問題;卷、折、撕、剪、粘、翻、以及教學難點:如何構(gòu)思制作作品。讓學生全面了解其他學生是如何處理他也曾經(jīng)遇到的各種問題。學生在此過程中掌握了良好的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了探究性學習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給老師提供了更多的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機會,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角。
三、學生當“老師”,老師當“學生”
教育先祖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有些知識,學生確實已經(jīng)掌握,甚至比我們的想法更新穎、更獨道、更優(yōu)秀,不妨就讓學生來當“小老師”,老師當“學生”。每學期剛開學第一堂美術(shù)課我給學生布置題目為《我來當老師》內(nèi)容是在美術(shù)課本中任選一課,四人一小組其中一人是記錄員,一人是發(fā)言員,一人是補充員,一人是噪音控制員,共同收集資料、制定方案、設(shè)計導課,拿出書面東西。
以上是我工作中的一點心得,“教師不僅僅要確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重要的是積極地創(chuàng)設(shè)條件,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僅是信息源、媒介體,更重要的是領(lǐng)路人、催化劑;”通過把課堂交給孩子加強了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shù)課程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緊密聯(lián)系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
參考文獻
[1]查爾斯·赫爾梅.《今日的教育為了明天的世界》.
[2]張熊飛.《實現(xiàn)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