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崇英
【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制度的不斷改進,教學模式也發(fā)生了很大改變,如今人性化的教學模式備受人們關注。教學不單單是只看教學結果,完成教學目標就行了,如今是動態(tài)地觀察教學的各個方面,特別是教學過程,要求師生之間默契配合。因此,生成性教學成為新課標下主要的教學方式。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討了小學語文生成性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成性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0-02
生成性教學強調教學的生成性,突出教學的個性化建構,追求學生的生命成長,是一種開放、互動、動態(tài)、多元的教學形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生成性教學,非常有助于整體課堂氛圍的活躍。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延伸、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進一步提升生成性教學的有效性,真正達到小學語文整體教學質量提高的目的。
一、積極革新教學手段,提升領悟能力
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yè)的基礎,語文又是小學教育教學中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小學語文教學既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又是學生心靈成長的關鍵,而高度重視生成性教學可以充分發(fā)揮另一種關鍵作用。要想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反映出教學方式的多樣靈活化,在生成式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努力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說白了就是有效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與學生處于平等地位,一起研究、探索語文知識,尊重、發(fā)揚學生個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完全摒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最好是把其與現(xiàn)代教學手段有機整合,給予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牢牢吸引學生眼球,使學生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有效激發(fā)、深度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而朗讀是增強學生領悟能力的最好方法。例如:在教學《孔子拜師》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鼓勵學生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fā)學生對大思想家孔子、老子的崇敬之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細細品讀、積累語句,讓其深入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不畏艱辛、彬彬有禮的品質和老子謙遜有禮、誨人不倦的品質。例如:在教學《鳥的天堂》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在這個過程中從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培養(yǎng)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見解的能力,讓學生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深入體會,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領悟能力,還能真正實現(xiàn)生成性教學目標。
1.構建開放性教學模式,真正實現(xiàn)生成性教學
針對小學語文而言,生成性教學其實是動態(tài)化的,其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如空間、思維等等。而如何才能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活力?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適當放手,多給予學生表現(xiàn)自我、展示自我的機會,有效突破學生思維,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并且還要充分發(fā)揚學生個性。眾所周知,語文學科本身就帶有很強的靈活性,因此,要想充分發(fā)揚學生個性,教師就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開放性教學模式的構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加強鼓勵,讓學生敢于表達,不管是何種想法,都應該大膽說出來,并且要與其他同學分享、交流,如此,才能充分反映教學的動態(tài)性,使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在此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同時嚴格依據(jù)教學內容,適時轉換教學地點,適時調整教學結構,以此真正實現(xiàn)生成性教學。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讓其了解西沙群島是個物產豐富、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在此基礎上再加強指導,讓學生嚴格依據(jù)課文描寫與自身理解,把美麗、神奇的西沙群島畫出來,并把畫好的作品分享給班級的其他同學,與他們一起探討,如此,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又能拓展學生思維,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2.有效豐富教學內容,增強課外拓展
生成性教學是生成性思維視角下的教學形態(tài),它是指教師根據(jù)課堂的互動狀態(tài)及時地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行為的教學形態(tài)。小學語文生成性教學帶有很多特性,如:多元性、互動性、表現(xiàn)性等等,既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又能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但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知識畢竟有限,并且它的更新速度也非常緩慢,因此,這就需要增強課外拓展,說白了就是有效借助多種開放性途徑幫助學生無限獲取知識,在一系列過程中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感染、啟發(fā),讓學生印象深刻。所以說,要想確保小學語文生成性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注重延伸、拓展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例如:《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主要意圖是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對此,在學生學習完之后,教師可以適當延伸課堂教學內容,如引導學生聯(lián)系家鄉(xiāng)秋天的某一景物特點,仿照書上某一句式寫一句話;或者是寫寫自己眼中的秋雨、秋色;或者是和爸爸媽媽到野外去秋游,尋找秋天其他的特點;或者是嘗試著創(chuàng)編歌詞,改編《小雨沙沙》,唱給大家聽;或者是畫一些秋天的景物等等,采用此種方式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學生的視野,還能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有效推動生成性教學目標的快速實現(xiàn)。
二、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生成性教學不管是對于學生來說,還是對于課堂教學來說,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不僅能使學生的情感受到良好熏陶,心靈得到快速成長,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還能極大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丹.小學語文生成性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分析[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7(4):8-8.
[2]郭玉.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生成性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5(a2):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