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永如
【摘 要】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科的應用能力,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如何增強教學評價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促進作用就成為當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主要內容。信息技術支持“互聯網+課堂”以生動形象的形式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評價,營造了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科學習氛圍,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熱情,并提高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作為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師的我們,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理解能力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內容,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展開科學的教學評價,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5;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0-01
引言
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教學相比較,具有時代性和先進性。在網絡信息化飛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小學時期展開信息技術教學是時代的要求。而結合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和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就成了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那么作為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怎樣借助互聯網加課堂,展開有效的小學信息課堂的教學評價。通過教學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來實現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更好發(fā)展。
一、小學信息技術學科中的教學問題研究
(一)教學模式陳舊
盡管在21世紀這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也不能否認傳統(tǒng)應試教育給現代的教育和教學帶來的影響。而信息技術學科作為現代型的新型學科,更加不能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維去展開具體的教學。但是在現實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常常采用單一枯燥的講解方法,去給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傳授。并且,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往往不夠客觀科學,方法老舊,反而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使得教學評價并不能起到反作用于課堂教學的作用。
(二)學生和教師的信息技術素質有待提升
目前在大多數的小學中,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專業(yè)的信息技術能力還不夠專業(yè)和系統(tǒng)。這類型的信息技術教師,他們往往采用簡單的板書來進行信息技術的傳授,而不采用多媒體教學。大多數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根本無法采用高難度的創(chuàng)客教育,思維導圖,或者是互聯網小課堂。這樣的信息技術教學脫離了現代化的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使得現實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存在局限性,影響了信息技術在學科教育中的有效性。所以說,目前學生和教師的信息技術素質還有待提高。
二、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評價的實踐應用研究
(一)教學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1)教師的評價
教師是評價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成員?!澳隳苌吓_來給大家演示一下嗎?”“還有不同的方法嗎?”“能把你的方法給同學介紹介紹嗎?”通過鼓勵幫助學生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產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例如:信息技術時,基本沒有人敢上臺演示或者說沒有學生愿意舉手回答問題,老師總是自說自話,自導自演,但通過老師將學生電腦展示給全班同學欣賞、老師的充分肯定的評價,學生逐漸在課堂學習中找到自信,敢于上臺演示了,課堂氣氛也一下子活躍了許多。
(2)學生的自主性評價
學生的自主評價可以讓學生學會自我認識。能力較弱的同學往往比較害羞,總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也隨之就不愿去給自己評價,同時也容易造成的對立情緒,引導學生看到自己的弱點的同時更要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從而提高評價效果。隨著學生主體意識和獨立性的增強,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作出正確客觀的評價,不斷增強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與能力。現在學生基本能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說明,比較中肯的點評自己的作品。
(3)學生之間的互評
在信息技術課作品的展示交流過程中,在學生作完自己作品的闡述評價后,教師應該讓其他學生結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驗進行評價,并要求不光提出缺點,更要提出值得自己學習改進的地方。學生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能夠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然后展開積極的思考。他們在評價別人過程中也會進行自我的反思,然后學會吸收別人的經驗和教訓,轉變自己的學習方式,雙向性的促進學生同學之間的提高,也促進自己的提高。
比如說,在畫圖“添加文字”這一課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對其他同伴的作品有這樣的評價:“這幅作品添加文字的顏色搭配比較協(xié)調,但添加的位置好像不是很恰當,或許往上一點效果會更好!”
(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1)綜合性評價
主題活動中,評價每一件作品除了以作品的完成情況外,更重要是考查作品的制作報告,對學生的制作的過程進行客觀評價。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評價學生搜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評價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學生交流合作表達的能力、評價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能力。進行多方面內容的綜合評價。
(2)發(fā)展性評價
在信息技術的學評價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發(fā)展性評價,結對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過程中,系列發(fā)展的過程的評價。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利用互聯網,便捷的資源管理,收集并且保存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過程中一系列的成長和變化。主要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展開發(fā)展性的評價。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給學生建立興化的電子檔案,每個電子檔案中,客觀地記錄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過程中的發(fā)展過程和變化。根據這些發(fā)展過程和變化,展開科學性的評價。
參考文獻
[1]高峰.互聯網時代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分析[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5(22):197-198.
[2]李靜靜.基于“互聯網+”時代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新課程(上),2017(1):143-143.
[3]李波.“互聯網+”時代的小學科學“生命世界”教學變革[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7(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