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珺萌
梅賽德斯-奔馳中心里傳出了山呼海嘯的吶喊——對于經(jīng)常舉辦各種演出活動的梅奔來說這聲音已經(jīng)司空見慣了。
接受吶喊的對象是VG和LGD,他們在爭奪TI9勝者組決賽的名額。走上舞臺的都是熟悉的面孔——357的頭還是锃光瓦亮,水友還是在擔心他的下一手BP是不是又會出乎意料;rOtK還是那個不甘寂寞的話癆,機智的水友早早就打開了微博,等待賽后他的“微博DOTA”,意料之中的,上千條評論掀起了另一場狂歡;Maybe還是帶著那個圓框的眼鏡,拒絕者還是頂著一張白凈的娃娃臉,而所有人都知道這兩個看似呆萌的人其實是比賽中最令人忌憚的殺手。
唯一的不同在于,看上去他們好像更緊張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今年能聽懂的場館內(nèi)的吶喊給他們帶來了一絲壓力。有時候,主場是一種優(yōu)勢,也是一種壓力。
對陣的彼此也太熟悉了。訓練賽這邊贏一場,那邊贏一場,想要保留些戰(zhàn)術(shù)又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暴露了自己的操作習慣,連兩個教練的相愛相殺都可以追溯到DOTA2的上古時代。
在中國職業(yè)DOTA水平走在低估的過去一年里,這兩支隊伍努力地站上波峰,成為國內(nèi)為數(shù)不多具備一線實力的精銳。再了解不過的彼此也就默契地成了彼此的假想敵。“我是Vkun(VG的粉絲)?!薄八诙灸??!边x手們游戲外的battle也透著老熟人的氣息,順帶著一股子濃重的火藥味?!?/p>
這場老熟人打老熟人的對決,因為TI第一次來到中國,好像有了更多的意味。相信很多人都是這樣——明明在賽前宣言式地說定了支持的隊伍,但當另一支隊伍陷入絕境時,還是不愿承認地希望戰(zhàn)場的天平能夠再次平衡。
當然,不管結(jié)果如何,這場在梅賽德斯-奔馳中心進行的中國德比之戰(zhàn)始終是上海TI9給所有DOTA玩家的一顆定心丸。
比賽進行到一半時,以前微博和賽事幾乎同步更新的DOTA2社區(qū)大V、人在美國的HOHO哥發(fā)微博說“熬不住得去睡覺了”——看到微博的玩家們都會心一笑,這一次有時差的終于不再是我們,而是住在地球另一端的刀友們。
中國選手終于不用再漂洋過海還要頂著時差或者水土不服的debuff,但和選手們一樣,對于大多數(shù)玩家而言,這是一種喜訊,也是一種壓力——沒有人希望在家門口丟掉這個冠軍。
對于大多數(shù)觀眾來說是再也不用忍受在凌晨響起的鬧鐘,對還在假期習慣睡懶覺的人來說則是正賽第一天直接習慣性睡過,錯過了G胖一年一度的“Welcome to the International”。
恢弘的交響樂、振奮人心地鼓聲、主持人UFC式的介紹,一番鋪墊后,“Welcome to the International”已經(jīng)成了開啟信仰的開關(guān),足以點燃所有在場觀眾的熱情。只是G胖可能沒想到,多年后回憶起TI9開幕式時,玩家們一再提起的可能不再是充滿中國元素的歌舞,而是中國玩家對G胖極為簡短但充滿調(diào)侃的呼喚:“還錢!”
諸多年年咬著牙“為信仰充值”的水友們終于有機會面對G胖時,他們還是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迎接這場競技的盛宴。
就像那面涂鴉墻。在中文遍布的涂鴉墻上,“FGNB”的字樣格外突出。這是中國刀圈的通用語言,是外國玩家看不懂的縮寫。這也是DOTA玩家自己的發(fā)泄方式,于是,“FGNB”之余,不斷被描粗字體的對某票務網(wǎng)站的diss似乎成了另一個TI9的標志。
屬于TI舉辦城市的IP終于不再是《西雅圖夜未眠》,去看TI時順便逛逛的地方也不再是派克市場或者斯坦利公園。也許這時候合適的BGM應該是《上海灘》——巧合的是,在作為上海灘的舞臺似乎和梅奔中心的舞臺對于普通人而言,有著相似的意味。
簇擁著這項年輕的、新潮的賽事的是從藏在高樓大廈縫隙中的小巷弄間飛揚出來的吳儂軟語。與一口吃一個漢堡相比,用筷子挑起一根黃魚面從下往上吃的騷操作絕對可以秀翻外國友人,當然也別忘了提醒他們吃湯包的千萬別一口吞。就是逛街的時候想要偶遇一下中國老牌選手們就有點難了——他們都在宇宙電競中心不假,但是不少人不用住酒店也沒什么可逛的,看完八成就回家了。
超過10位職業(yè)選手,包括了TI2、4、6的冠軍的33位官方欽點中文解說算是給到場觀眾的福利。氣質(zhì)軍哥哥,門票蓋哥哥、身懷六甲的小舞陪著2009、陪著父母的冠軍隊長……最初的偶遇當然會帶來驚喜,但后面再多明星出現(xiàn)在身邊也都習以為常。周四半夜,DOTA2主播謝彬在魚吧更新了狀態(tài),第二天被叫去解說第二現(xiàn)場。消息唐突到水友只能整齊地回復,詢問直播間的號碼。真是應了那句玩笑:“請誰?說話!簽證?不用!一個人?拖家?guī)Э?!?/p>
回想一下,過去在國外的TI現(xiàn)場,說不是中國主場,但到場支持中國隊的留洋僑居水友陣仗絕對不輸主場觀眾。這回在中國打了,舞臺上還是兩支中國戰(zhàn)隊,為誰喊都不虧。Paparazi和Ame各自悶頭刷著,Maybe和Ori也緊著尋找對方的破綻。想想開幕式中國隊伍出場時震徹長空的歡呼,中國選手們局局比賽壓力都堪比回家局了——開幕式上,n0tail到底是來“還”盾的,還是“寄存的”,這一次,玩家們不再爭了。
暮色漫上了整個黃浦江,東方明珠和其他樓宇亮起的霓虹燈代替太陽點亮兩岸。這是中國觀眾們再熟悉不過的風景了,但這里又是TI嶄新的舞臺。趕上奇數(shù)年,又時隔三年沒有奪冠了,此時不喊,更待何時?
不經(jīng)意地,現(xiàn)場的歡呼聲又更大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