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尹軍
元認知主要指對自己認知歷程的認知。數學元認知是,在數學活動中,以一定的數學觀念為指導,主體對自己的思維過程的意識調節(jié)與控制,包括數學元認知知識、數學元認知體驗和數學元認知監(jiān)控。那么,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呢?
1.內隱型元認知訓練
元認知是一種從“他控”發(fā)展到“自控”,從“外化”到“內化”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元認知能力的最好方法莫過于比較自然的幫助,特別是應當反復經常地提出提示語,使學生能夠內化吸收。在日常教學中,主要以提問單的形式進行數學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
提問單的具體形式是——
計劃 (理解和分析題目時):這道題問的問題是什么?我讀懂每一個句子了嗎?題中給了我哪些已知條件?我是否忽略了一些條件?這些條件對我解題有什么幫助?我的解題計劃是什么?我還有沒有別的方法來解這道題?
監(jiān)控(在解題過程中):我是否正在執(zhí)行我的解題計劃?我是否需要一個新的解題計劃?我的目標是否已經改變了?我現在的目標是什么?我是否正在接近我的目標?我的解題思路有沒有偏差?
評價(在解題之后):這道題我這么解是否正確?在解題過程中哪些做法對解題很有用?哪些做法對解題沒有用?在下一次解題時我需要做出哪些改變?
2.外顯型元認知訓練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興趣,對自己的認知能力和主體性知識有比較清晰的認識。我們主要從對認知主題內部差異的認識和對認知個體間差異的認識兩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一是學生應該對任務的目標要求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二是學生需要對學習的新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與自己原有的知識和認知體系建立必要的聯系。
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下,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對增強學生的策略性知識、提升元認知體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主要分為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全班討論、師生總結四個部分。合作小組中,具有不同智力水平、認知風格、認知結構的學生可以相互補充,小組成員之間討論、協(xié)商,相互啟發(fā),豐富了元認知的個體知識及個體與他人的差異知識。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的成就感,激發(fā)了他們主動參與認知活動的熱情,提高了元認知體驗能力。同時,在小組合作中,學生的自我調整、客觀評價、組間的相互校正和補救,都有利于元認知監(jiān)控能力的培養(yǎng)。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一般課題“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元認知能力的研究”(課題批準號CDDB16183)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