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波 俞曉軍
[摘要] 目的 評價低劑量CT在早期肺癌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納入2017年4月~2018年12月在醫(yī)院接受經(jīng)皮肺活體組織檢查確診為早期肺癌的5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研究組患者實施低劑量CT掃描,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劑量CT掃描,比較兩組患者CT診斷結果與病理組織活檢結果的符合率、影像學資料質量、輻射劑量參數(shù)水平。 結果 研究組患者CT診斷結果與病理組織活檢結果的符合率為96.15%,與對照組患者的92.31%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影像學資料質量優(yōu)良率為92.31%,與對照組患者的96.15%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輻射劑量參數(shù)有效劑量、容積劑量指數(shù)、劑量長度乘積分別為(1.32±0.33)mSv、(2.35±0.68)mGy、(69.25±13.17)mGy·cm,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46±0.38)mSv、(4.20±0.76)mGy、(122.30±14.02)mGy·cm(P<0.05)。 結論 低劑量CT掃描診斷早期肺癌的影像學資料質量和準確率與常規(guī)劑量CT掃描均相當,但低劑量CT掃描輻射劑量更小,安全性更高。
[關鍵詞] 早期肺癌;低劑量CT;常規(guī)劑量CT;輻射劑量;影像學資料質量;準確率
[中圖分類號] R734.2?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23-009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low-dose CT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52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who underwent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 from April 2017 to December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underwent low-dose CT scan, and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conventional dose CT scan.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CT diagnosis results and pathological biopsy results, imaging data quality and radiation dose parameter leve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CT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biopsy resul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6.15%,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92.31%)(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imaging data quality between the study group(92.31%) and the control group (96.15%)(P>0.05). The effective dose, volumetric dose index, and dose length product of the radiation dose parameter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1.32±0.33) mSv, (2.35±0.68) mGy, (69.25±13.17) mGy·cm,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2.46±0.38) mSv, (4.20±0.76) mGy, (122.30±14.02) mGy·cm(P<0.05). Conclusion The imaging data quality and accuracy of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diagnosed by low-dose CT scan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conventional dose CT scan, but the radiation dose of low-dose CT scan is smaller and safer.
[Key words]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Low-dose CT; Conventional dose CT; Radiation dose; Imaging data quality; Accuracy rate
肺癌為我國人群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疾病,更是占據(jù)男性惡性腫瘤疾病發(fā)病第一位,女性惡性腫瘤疾病發(fā)病第二位,其不僅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也造成了嚴重的社會經(jīng)濟損失。國內外大量資料表明,吸煙、特殊職業(yè)接觸、遺傳因素、環(huán)境惡化等多種因素均與肺癌的發(fā)生存在密切關系[1-2]。伴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人群的身心壓力不斷增大,吸煙人數(shù)比例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工業(yè)發(fā)展造成的環(huán)境破壞也日益嚴重,導致我國人群的肺癌發(fā)病形勢日益嚴峻[3-4]。肺癌具有治療難度大、復發(fā)率高、預后不佳的特點,長期臨床實踐已經(jīng)證實,早期確診、及時接受對癥治療是肺癌患者獲得良好預后的關鍵。因此,提高該疾病的早期確診率具有多方面的現(xiàn)實意義[5]。上個世紀80年代,胸部X線為各國臨床診斷肺癌應用最廣泛的手段,在當時該種診斷方法發(fā)揮著其他診斷方法無法比擬的應有價值[6]。伴隨著放射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CT、PET等多種高科技影像設備也逐漸在肺癌的臨床診斷中得到應用,使得肺癌的早期確診率得到明顯提高。至今CT仍是我國臨床診斷早期肺癌應用最廣泛的放射診斷方法,但關于CT劑量的選擇尚存在爭議,有部分研究發(fā)現(xiàn)低劑量CT掃描診斷肺癌能夠獲得與常規(guī)劑量相似的診斷結果[7-8]。為進一步明確低劑量CT掃描在早期肺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我院開展本次課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2例早期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jīng)皮肺活體組織檢查確診為早期肺癌;(2)既往無惡性腫瘤疾病史。排除標準:(1)合并患有其他重大軀體疾病;(2)既往有放射檢查過敏史。應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26例。收集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錄入至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均衡性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后進入研究階段,患者及其家屬知曉研究目的和方法后,均自愿參與研究,由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劑量CT掃描。檢查前囑咐患者去除身上的金屬飾品,指導患者取正確體位,均勻呼吸,保持平靜呼吸下屏氣掃描。掃描設備為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chǎn)的西門子Definition As128 64排螺旋CT機。掃描參數(shù)設置:電壓120 kV,電流100 mA,層厚和層間距均為5 mm,螺距1.5,掃描范圍為從胸口至肺底,觀察窗口為肺窗和縱膈窗。肺窗窗位為700~600 HU,窗寬為1500 HU??v膈窗窗位為24~34 HU。觀察患者肺動脈、縱膈解剖組織狀況,重點觀察病變組織的位置、大小、形態(tài)、質地等,將獲得的影像學資料上傳至CT掃描儀自帶工作站中保存。
1.2.2 研究組? 患者實施低劑量CT掃描。檢查前注意事項和準備事項均與對照組患者相同。掃描設備為美國通用公司生產(chǎn)的GE Br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掃描參數(shù)設置:電壓120 kV,電流80 mA,層厚和層間距均為3 mm,螺距1.5,掃描范圍為從胸口至肺底,觀察窗口為肺窗和縱膈窗。肺窗窗位為700~600 HU,窗寬為1500 HU。觀察內容與對照組患者相同。
1.3 觀察指標
(1)兩組CT診斷結果與病理組織活檢結果的符合率;(2)兩組影像學資料質量;(3)兩組輻射劑量參數(shù)。
1.4 評價標準
CT掃描確診標準:兩組患者的影像學資料由我院放射科2名高年資醫(yī)師共同閱片。2名醫(yī)師達成統(tǒng)一意見即明確診斷結果,若不能達成統(tǒng)一意見,由第3名高年資醫(yī)師參與,采取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
影像學資料質量評價標準:共從解剖結構顯示情況、對比度、偽影三方面對影像學資料質量進行評價。(1)優(yōu):解剖結構顯示清晰,對比度較好,無偽影;(2)良:解剖結構顯示較清晰,對比度較好,有輕微偽影;(3)可:解剖結構顯示略模糊,對比度尚可,有明顯偽影;(4)差:解剖結構顯示欠清晰,對比度不佳,有嚴重偽影。
輻射劑量參數(shù):包括有效劑量、容積劑量指數(shù)、劑量長度乘積。測量方法:由醫(yī)師選定每例患者軸位圖像中的同一層面作為研究層面,在該層面選擇兩個感興趣區(qū)域,每個區(qū)域顯示100像素,記錄感興趣區(qū)域的有效劑量、容積劑量指數(shù)、劑量長度乘積,最終結果取兩個感興趣區(qū)域的平均值。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學處理由專業(yè)人員進行,統(tǒng)計學軟件包版本為SPSS 21.0,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描述,組間資料差異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描述,組間資料差異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均衡性比較
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CT診斷結果與病理組織活檢結果的符合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CT診斷結果與病理組織活檢結果的符合率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影像學資料質量評價結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影像學資料質量優(yōu)良率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輻射劑量參數(shù)水平比較
研究組患者輻射劑量參數(shù)有效劑量、容積劑量指數(shù)、劑量長度乘積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影像學資料表現(xiàn)分析
本研究觀察兩組患者影像學資料發(fā)現(xiàn),低劑量CT掃描和常規(guī)劑量CT掃描均能較清晰的觀察到病灶結節(jié),典型病理的影像學資料見圖1~4。
3 討論
曾有研究調查肺癌手術患者和非手術患者5年生存率及早期肺癌患者和中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結果顯示肺癌手術患者5年生存率約為30%~42%,非手術治療的患者5年生存率約為4%~12%。TNM腫瘤分期為0~Ⅰ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80%,而Ⅲb~Ⅳ期患者的生存期僅為6~10個月[9-10]。上述調查結果無疑是強調肺癌早期確診的重要性。長期以來,影像學技術一直在肺癌的臨床診斷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應用價值,早期胸部X線為普及性最廣的肺癌影像學檢查手段,且具有低輻射、價格低廉的應用優(yōu)勢。但根據(jù)肺癌易感人群的篩查結果顯示,該種影像學檢查方法僅能發(fā)現(xiàn)30%左右的Ⅰ期肺癌,在早期肺癌的臨床診斷中存在明顯的應用局限性,但在中晚期肺癌的病情跟蹤和治療反應評估中仍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1]。CT是繼胸部X線之后在肺癌臨床診斷中得到應用的一種影像學診斷方法。早期以常規(guī)CT為主,目前已發(fā)展至多層螺旋CT[12]。國內外開展的大量實踐證實,與常規(guī)CT比較,螺旋CT能夠明顯減少和減輕影像學資料的運動偽影,并能發(fā)現(xiàn)常規(guī)CT無法檢出的微小病灶,因此,用于診斷早期肺癌的準確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CT,且輻射劑量僅為常規(guī)CT的10%,放射檢查安全性明顯高于常規(guī)CT[13-14]。
現(xiàn)階段,CT仍為我國臨床診斷早期肺癌的常用影像學方法,但目前關于該種影像學方法在早期肺癌臨床診斷中應用價值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爭議,主要爭論的焦點為放射劑量。一部分研究學者認為,早期肺癌患者結節(jié)灶較小,常規(guī)劑量CT掃描能夠獲得更高質量的影像學資料,便于臨床醫(yī)師進行鑒別診斷。但也有一部分研究學者嘗試對早期肺癌患者實施低劑量CT掃描,結果發(fā)現(xiàn)獲得的影像學資料質量并不差于常規(guī)劑量CT掃描。如夏禹等[15]的研究對比低劑量CT掃描和常規(guī)劑量CT掃描在早期肺癌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結果顯示,在臨床檢出率方面,常規(guī)劑量CT掃描和低劑量CT掃描的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分別為92.0%和90.0%,在圖像質量方面,常規(guī)劑量CT掃描的圖像質量評分為(3.5±0.6)分,與低劑量CT掃描的(3.4±0.5)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根據(jù)上述研究結果得出,常規(guī)劑量CT掃描和低劑量CT掃描在早期肺癌臨床診斷中具有較相似的應用價值,但低劑量CT掃描發(fā)生檢查相關風險事件的幾率更小。
為進一步明確低劑量CT在早期肺癌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選取52例經(jīng)病理組織活檢確診為早期肺癌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展開分析和探討。共從診斷準確率、影像學資料質量和輻射劑量參數(shù)三個方面對比低劑量CT掃描和常規(guī)劑量CT掃描在早期肺癌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CT診斷結果與病理組織活檢結果的符合率為96.15%,圖像質量優(yōu)良率為92.31%,與對照組患者的92.31%和96.15%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輻射劑量參數(shù)有效劑量、容積劑量指數(shù)、劑量長度乘積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上述夏禹等[15]的研究結果基本保持一致,表明低劑量CT掃描和常規(guī)劑量CT掃描診斷早期肺癌的準確率相當,影像學資料質量均較高,但低劑量CT掃描的輻射劑量更小,安全性更高。分析得到上述研究結果的原因可能為:早期肺癌影像學檢查確診的關鍵為發(fā)現(xiàn)結節(jié)灶,低劑量CT掃描和常規(guī)劑量CT掃描獲得的影像學資料清晰度和對比度均較高,不僅能夠發(fā)現(xiàn)結節(jié)灶,還能觀察到結節(jié)灶周圍組織狀況,并能較好的顯示肺門狀況[16-18]。因此,診斷準確率較高。同時低劑量CT掃描還能在不影響影像學資料質量的前提下,降低CT輻射劑量,一方面能夠提高患者放射檢查安全性,一方面還有利于減少醫(yī)療資源浪費[19-20]。
綜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低劑量CT掃描用于早期肺癌診斷與常規(guī)劑量CT掃描的診斷準確率接近,圖像質量均較高,且輻射劑量更小,檢查安全性更高[21-23]。但由于本研究選取的樣本量較小,且研究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混雜因素產(chǎn)生干擾作用,因此,本研究所得結論的客觀性還有待日后醫(yī)療領域開展更多相關實踐研究進行檢驗。
[參考文獻]
[1] 范建鋒,白鵬,許思思,等.低劑量128層螺旋CT掃描在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8, 29(5):747-748.
[2] Liang M,Tang W,Xu DM,et al.Low-dose CT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Computer-aided detection of missed lung cancers[J]. Radiology,2016,281(1):279-288.
[3] 郭俊辰,孫玲玲,吳業(yè)君.孤立性肺結節(jié)CT灌注成像與VEGF和CD105表達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8,20(1):60.
[4] 張宏賓,袁海燕,王小樂.低劑量CT與迭代重建技術在健康體檢篩查早期肺癌中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8,16(9):14-16,37.
[5] 單世民,毛毅敏,孫瑜霞.低劑量CT掃描在診斷早期肺癌中的應用[J].中國CT和MRI雜志,2018,16(10):75-76,92.
[6] Morgan L,Choi H,Reid M,et al. The frequency of incidental findings and subsequent evaluation in low-dose CT scans for lung cancer screening[J].Chest,2016,150(4):658A-658A.
[7] 張春芳,曾強,王維民,等.體檢人群肺癌篩查低劑量螺旋CT檢出率與成本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5, 22(4):247-251.
[8] 云游,陳學軍,王立峰,等.低劑量CT灌注成像早期評估抗血管生成治療對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8,34(21):3612-3616.
[9] 梁春意,許乙凱,嚴承功,等.低劑量CT聯(lián)合全模型迭代重組算法對周圍型肺癌圖像質量影響的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8,37(11):1928-1932.
[10] 邊曉,劉靈靈.低劑量CT、常規(guī)劑量CT診斷早期肺癌的效果對比[J].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2018,24(24):97-98.
[11] 黎斌.低劑量螺旋CT掃描在篩查早期肺癌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9,3(3):82.
[12] 祝軍偉,張漢宏,李峰.高千伏胸片及CT在粉塵相關性彌漫性病變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8,20(4):604-606.
[13] Shin DW,Chun S,Kim YI,et al. A national survey of lung cancer specialists' views on low-dose CT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in Korea[J]. Plos One,2018,13(2):e0192626.
[14] 凌俊強,王世疆.數(shù)字化X線攝影(DR)與低劑量螺旋CT在肺癌篩查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9,3(4):107-108.
[15] 夏禹,黃國飚.低劑量CT掃描與普通劑量掃描對早期肺癌診斷的臨床診斷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8,2(22):84-85.
[16] 吳強,張祥海,袁海軍.CD147、MUC5ac在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與CT征象的相關性[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7,19(4):549-551.
[17] 孫琦,黃遙,趙世俊,等.低劑量CT肺癌篩查中持續(xù)存在肺結節(jié)的CT體積和質量增長及其影響因素[J].中華腫瘤雜志,2018,40(4):274.
[18] 望云,范麗,周瑩,等.上海地區(qū)低劑量CT篩查肺癌基線初步報告[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8,12(1):51-54.
[19] 田恩照.低劑量CT聯(lián)合血清PTN、CEA水平檢測在早期肺癌診斷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8,27(2):129-130.
[20] 李勝鰲,李琦,曹春婕,等.多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在CT引導下氬氦刀治療肺癌時的應用價值[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8,39(2):185-189.
[21] 劉偉文,惠俊國.低劑量CT與常規(guī)劑量CT對早期肺癌的診斷效果對比[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9,57(9):102-104.
[22] 郭劍華,姚艷梅.探討低劑量胸部CT掃描在常規(guī)體檢中篩查早期肺癌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9,9(9):137-139.
[23] 鐘靈心,游欣,鄧學志,等.低劑量CT與常規(guī)劑量CT對早期肺癌的診斷價值對比[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8, 16(36):62-63.
(收稿日期: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