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需要突破淺層的知識符號的學習,需要下潛到知識內核的意義系統(tǒng)與邏輯形式。這就需要教師精準把握深度教學與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立足生活情景,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實踐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深度教學;思想政治課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24-0069-03
一、核心素養(yǎng)和深度教學相關概念的內涵及關系
理解相關概念是學習研究的基礎,因而探討及理清核心素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深度教學等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一)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
2016年研究成果報告確定了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和總體框架,核心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的子概念,從內容上看,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由“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四部分組成,四者在內容上相互交融、邏輯上相互依存,構成一個有機整體[1]。
(二)深度教學的概念
顧名思義,深度教學是相對淺層教學這一概念提出,對于深度教學的概念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定論,但在眾多研究成果中,郭元祥教授的《知識的性質、結構與深度教學》具有較大的影響力[2]。郭元祥教授指出,知識是由“符號表征”“邏輯形式”“意義系統(tǒng)”這三要素共同構成的。單純把“真理性知識”以“符號”的形式簡單、直接、機械地灌輸給學生,除了提高學生的成績以外,并沒有真正關注學生的身心成長和素養(yǎng)發(fā)展[3]。
通過將郭原祥老師對深度教學這個概念的理解與思想政治課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將高中思想政治課深度教學的概念理解成為老師在了解思想政治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下,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挖掘,通過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呈現(xiàn),懂得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邁進,以精益求精的精神訓練學生的思維,并且呈現(xiàn)出知識的意義??偟膩碚f,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核心素養(yǎng)與深度教學是和諧一致的。
(三)核心素養(yǎng)與深度教學的關系
通過對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和深度教學概念的分析,教師可以得出這兩者的關系較為密切。教師要實現(xiàn)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yǎng)這個目標,需要通過深度教學這個手段來實現(xiàn),深度教學理念把“學生本位”放在首位,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這一堂課是不是能夠真正給學生帶來思想上的啟迪、知識意義的呈現(xiàn),把學生和教師放在一個很公平的位置,以期構建和諧的、友好的、有序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受到思維的啟迪,以形成更好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4]。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現(xiàn)如今,高中思想政治課目前正面臨著改革,改革的任務十分迫切,但是總的態(tài)勢來說還是呈現(xiàn)出一個良好向上的狀態(tài),教師的觀念正逐步從以教師為重轉向以“學生本位”,如“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
“體驗式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正得到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新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是長期且艱巨的,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也正是如此,要改變傳統(tǒng)的淺層教學的狀態(tài),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tài),需要包括教師、學生、家長、社會等方面共同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也比較容易出現(xiàn)一些偏離教育教學目標以及其他問題。
(一)教學思想導向的不明確性
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理論的支撐,雖然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從小學到高中也一直在尋求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的路徑,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教師明確思想教學的導向,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核心素養(yǎng)概念有深度的理解,不僅是浮于表面的,要落實核心素養(yǎng)首要的就是理解核心素養(yǎng)的深層次概念,明確思想政治課的導向性,明確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知識,但是在實際過程中,這方面做得還不夠好[5]。
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課的授課時,將社會實際與學生生活實際的相結合得還不夠,并沒有充分在課程資源的選擇上挖掘校本教材與本地教材,列舉的問題也沒充分圍繞著學生與社會生活。除此之外,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傳統(tǒng)接受式教學依舊占據主要地位,新型的教學方式沒有得到足夠的應用,如創(chuàng)設情境等,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獲得感依舊還沒有得到重視。
(二)教學主體缺位
現(xiàn)如今,在新課程的持續(xù)改革后,還是有許多的教師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師觀和學生,以“學生為本”逐步成為業(yè)界共識。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依舊能看到有體現(xiàn)在師生關系上的“教學霸權”的存在。在思想政治課上,學生與教師交流少甚至不交流的依舊占據很大的部分[6]。
在進行思想政治課授課的時候,仍舊有許多教師僅僅只是將書本上的知識點簡單傳授給學生,里面少了許多趣味性。上課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師生互動為主,活躍好課堂氛圍。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通常采用的還是基于講授法、對話法、案例分析法等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活動探究、情境教學、讀書指導法等教學方法的涉及還較少。教學過程,應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和諧統(tǒng)一過程,教學主體的缺位,會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到被動,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達到,就難以樹立其獨立探究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評價單一,忽視情感體驗
在如今時代,教師不僅僅要教授教材內的書本知識,更要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實踐能力,而這就要求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做到多方面的評價,引導學生培養(yǎng)適應未來時代工作的諸多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轉向多樣化,而現(xiàn)今的教學評價僅僅在乎知識評價,評價方式非常單一。不但如此,教師也常常忽視對學生情感方面的體驗,在進行思想政治課的授課過程中,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情感體驗往往還不夠,雙向互動比較流于知識上的互動而忽視情感上的體驗[7]。
三、高中思想政治課實施深度教學的策略探究
課堂授課方式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有極其重要的影響。高中思想政治課有與其他課程相區(qū)分的特性,如內容的豐富性與廣泛性,以及知識更新速度迅速性等。想要完成對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極不容易,要基于深度教學進行授課,就不應只是對深度教學理念進行一個膚淺的理解,不是一味的追求知識體量與難度,而是能夠深刻理解其內涵,懂得知識的來源及應用,能夠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并且基于此豐富和深化內容體系,以及建構知識的內核。
(一)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首先要求自己充分理解深度教學的內涵,充分把握深度教學的知識內核,鍛煉出自己深度教學的思維。然后授課的方式也可以多元化,不單單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授方式,應注重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可以有體驗式教學、案例教學法、活動教學法、情境探究法等方式,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講究多種策略,如知識理解性的、設問題情境探究的、對話式回應式的[8]。
第一,知識理解性的教學策略。教師對知識的理解應是首要的,對教材知識、學生學情進行深度的分析,從宏觀上對課堂教學內容及教學程序有一個宏觀上的把控。其次,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對知識層層解構,一步一步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能夠通過知識的解構逐步掌握知識。在設置問題上,教師應該熟知教學重點,根據重難點設置核心問題,再根據核心問題設置可將核心知識點展現(xiàn)出來的小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探究,一步一步推導出結論,并在此過程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以及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
第二,對話回應式的教學策略。在采取知識理解性的教學策略的同時,教師也應注重課堂氛圍,采取對話回應式的策略,及時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對本堂課的核心知識點經行反思,也要根據學生的獨特個性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進行思維的鍛煉和知識點的理解深化,在這個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情感表達與訴求,注重對多樣化的學生知識經行回應[9]。
(二)以學生為本,創(chuàng)設邏輯性的生活情景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注重“學生本位”。在教學過程中,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采取一定的手段設置有邏輯性的、情感豐富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有深深的代入感,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從而讓學生得到發(fā)展。高中思想政治課是生活性很強的科目,其中“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哲學生活”與“文化生活”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立足于教材,將學生生活實際與教材知識連接,幫助學生深化知識內核。情境教學的類型是多樣的,包括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藝術情境、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等,思想政治課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進行選擇。在創(chuàng)設邏輯性的生活情景時應注意創(chuàng)設的標準應是學生,要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除此之外,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問題應該有張力,能深能淺,能讓不同知識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說,且能從中深化理解知識,爭取到學生的全員參與;最后,情境創(chuàng)設應有時代性,課程資源應跟得上時代發(fā)展的潮流。
(三)建構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學反思
學習共同體強調學習者通過協(xié)作等方式不斷探究,以期達到對學習內容的深層理解。學習共同體以合作學習為基礎,在形式上又超越了合作學習[10]。教學是“教”與“學”的統(tǒng)一過程,在授課中,學習共同體應明確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思想政治課的核心素養(yǎng)。在這個理解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團結協(xié)作,相互分享,構建有互動性的課堂。在課后,教學反思同等重要,以教學反思為手段,形成自己的理性認知。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等,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探究、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轉變教學評價理念,注重多元化評價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過于注重篩選功能,為考試服務。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轉變教學評價理念,因為思想政治課有其特殊性,表現(xiàn)在本學科的教學評價涉及到的不單只是知識層面,還有人的情感、行為、思想意識等,具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這就要求教師的評價應該向多元化轉變。第一,教學的主體應多元化,不僅是教師的評價,還應有學生的評價,家長的評價等。第二,教學的方式應該多樣化,定性評價應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第三,評價重點應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這也是評價的目的??偟膩碚f,在深度教學的視域下,不僅要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應注重以評價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那么進行深度教學就極為必要?,F(xiàn)今的思想政治課需要超越表層的知識符號的學習,進而下潛到內在知識核心的意義領域和邏輯形式,就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與教學方式,積極反思,并且轉變教學理念,使學生真正培養(yǎng)理性的思維,發(fā)展成時代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郭元祥.知識的性質、結構和深度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9(11).
[1]郭元祥.課堂教學改革的基礎與方向:兼論深度教學[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5(6).
[3]王玉強.深度教學:構建幼稚高校課堂的方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4]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田庚.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2012.
[6]張偉娜.深度教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
[7]張敏敏.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教學素養(yǎng)提升研究[D].2018.
[8]姜紅梅.貫徹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深度教學[J].新課程,2011(11).
[9]王實玲.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教學的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3(12).
[10]張曉娟.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課堂深度教學的實施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16).
【作者簡介】
鄭曉慶(1993~),女,漢族,四川省南充市人,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