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興敬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其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從小到大都在閱讀,通過閱讀獲取更多的知識,開拓眼界,獲取能力,提升審美能力,培養(yǎng)自身的道德品質。因此,閱讀教學理應受到語文工作者的重視和關注。本文通過分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面臨的現狀,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閱讀教學;現狀;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24-0051-02
閱讀是學生從小就接觸的學習活動,是每位學生都應當具備的重要的語文能力[1]。大量的閱讀能夠使學生拓寬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對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新課標的背景下,語文閱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然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仍存在很多問題,需要不斷改進。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通過作者對本校中學生閱讀學習現狀的搜集和了解,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總結,發(fā)現現今的語文教學中存在個別問題,中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面臨的困擾,導致語文閱讀教學成為難題。
(一)灌輸式教學,缺少閱讀習慣
當前,部分初中老師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上往往是實行“填鴨式”“灌輸式”等教學方法,一節(jié)課基本都是以教師的講為主,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閱讀教學中全程主導著課堂,學生只是在教師的指引下進行閱讀學習。有的時候甚至是教師“以講代替閱讀”,為了節(jié)省時間,將閱讀環(huán)節(jié)直接省略,直接由教師來講解文章,沒有學生閱讀和解析的過程,這樣就減少了學生閱讀的機會和時間。這一現象是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相違背的,不僅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會使得學生厭倦學習。
(二)勤做習題,代替閱讀
閱讀的重要性在不斷地提升,教師往往會利用新的方式來強化閱讀,就是做閱讀習題。程序化教學,用練習替代閱讀,容易導致課堂沉悶。語文試卷中的主觀題往往都是以閱讀的形式存在的,給學生一篇古文、文言文或者現代文,讓學生快速閱讀,然后實時訓練。
而做題和訓練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學習方式,做習題是有一套專門的做題思路,拿到一篇文章,教師一般是根據“介紹作者介紹文本創(chuàng)作的背景字詞解析概括段落總結中心思想寫作手段”等套路進行,沒有給學生時間進行獨立思考,教學過程完全程序化,學生的課上閱讀僅僅局限在做閱讀題,致使課堂沉悶,影響了教學效果和學習語文的熱情。導致學生缺乏閱讀能力,體會不到閱讀的快樂,無法抓住閱讀的要領。
(三)教學方法有待優(yōu)化
部分教師在升學壓力的影響下,只一味地精細講解教學內容,強調知識點重要性,忽視了教學方法上也要實現創(chuàng)新。學生在遇到篇幅較大的文章時,會有抵觸和犯難的現象,這個時候教師應該逐段分析,把重點內容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重點標注,讓學生根據這一段的重點去學到教師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采用合作教學的方法,實行小組合作,強化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精神,多渠道創(chuàng)設情境,盡可能活躍課堂,以此提高教學效果[1]。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一)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引導作用
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所以教師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文本和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以多種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興趣,多呈現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簡短的文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閱讀參與度,這樣才能讓學生多一些思考,才能讓學生真正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只需起引導作用,向學生介紹作者以及寫作背景,然后讓學生自主進行文本閱讀的分析,在閱讀的時候談談自己的感想,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獨立的思考,并且在分析之后與同學、老師一起分享閱讀的感悟,這樣還能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然后教師再進一步地指導學生閱讀,逐層逐段的分析重難字、描寫手法、敘事手法和文章結構,以及深入思考作者的感情和情感升華,研究一下每位同學在讀完文章后會有如何的情感態(tài)度和情感體驗。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將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更好的進入課堂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二)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模式,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師應適應新型的教學理念,樹立創(chuàng)新教學意識,改變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積極采用情境導入、小組合作學習等有效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形式。但無論運哪用種教學手段,都應避免形式主義和華而不實的現象。如在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應有效地分組,并且安排好每個小組和小組不同成員的具體任務,確立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設計有價值的討論主題,避免討論過程中出現“分化”現象。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更新先進的教學設備,利用多媒體技術多給學生展示一些視頻、圖畫和音樂,讓學生在多種藝術感染下進入學習狀態(tài),愛上學習、愛上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閱讀感興趣了,才會更加喜愛語文課,更愿意廣泛閱讀。如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完課文的時候,能夠利用課文所學知識或者閱讀中積累的美文美段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并取得優(yōu)異成績之后,那么會更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明確閱讀的重要性,也提升寫作技巧與能力,達到一舉兩得的功效。
(三)教師積極引導,樹立良好閱讀理念
教師應積極引導,采取措施激發(fā)學生語文閱讀的興趣,并且?guī)椭鷮W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①找一個固定時間,教師帶領學生一起進行閱讀,給學生樹立榜樣。②在清晨創(chuàng)建讀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增強對課文的把握和理解,同時強化學生的說話能力,體會到閱讀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樂趣。③創(chuàng)辦讀書角,讓學生在有限的條件下能夠讀到更多的書目,這樣能拓寬學生的讀書范圍,開闊眼界,增加知識儲備量。④在閱讀過程中,給學生設置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這樣既提升閱讀能力,也提高閱讀效率。⑤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選擇書目進行閱讀,明白什么時候該略讀,什么時候該精讀;使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入“交流”,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提升學生的讀書品味和鑒賞能力。
三、結束語
語文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對初中階段遇到的重要問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積極去面對和解決,采取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以便更好地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做一個有素質、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馮恩芝,關于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