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梅
[摘 要] 科學品質是個體在認識客觀世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和特點,是科學意識、科學精神、科學思維、科學能力等的綜合。作為一種綜合性教育活動的陶藝活動可以發(fā)展幼兒的科學認知與操作能力以及勇于探索、大膽想象、堅毅耐心等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教師要注意在陶藝活動過程中激發(fā)幼兒的內在學習動力,給予幼兒適當的教育支持并控制不恰當的干預,引導幼兒開展多樣的實踐活動,積累豐富的表象素材,促進幼兒科學探究過程,關注幼兒科學品質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科學品質;陶藝活動;科學教育
科學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方法和途徑,[1]科學品質則是個體在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所表現
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和特點,反映了人們在認識過程中的認知態(tài)度、知識體系和活動過程,[2]是科學意識、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科學思維、科學知識、科學能力等的綜合。培養(yǎng)兒童的科學品質和科學素養(yǎng)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活動不僅有助于提升幼兒的科學興趣和科學能力,還有助于促進幼兒學習品質的發(fā)展,為其終生學習奠定良好的態(tài)度和方法基礎。[3][4]研究表明,接受學前教育對中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5]科學活動可以通過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來發(fā)展幼兒的學習品質和思維品質。[6]由于幼兒學習具有啟蒙性、綜合性和生活性的特征,學前兒童科學品質一般側重于其對科學活動的興趣、發(fā)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等方面,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著重于激發(fā)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而使其獲得終身受益的態(tài)度和能力。學前兒童科學品質的培養(yǎng)涉及多個學科,如數學、工程、技術、美術等,[7][8]幼兒園教育要充分把握幼兒的學習特點及其科學品質的發(fā)展規(guī)律,利用多種教育活動來培養(yǎng)其科學品質。陶藝是兼具藝術和科學特性的綜合活動,[9]同時又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可以成為培養(yǎng)幼兒科學品質的理想的教育載體。
一、陶藝活動對于促進幼兒科學品質發(fā)展的價值
陶瓷藝術的發(fā)展可追溯到原始社會勞動人民對土壤的開墾和操作,陶器的發(fā)明與產生也被認為是人類由野蠻社會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它是一種世界性的語言和藝術表達形式。作為一種古老而又充滿活力和魅力的藝術表現形式,陶瓷制品兼具藝術和生活的雙重功能。不管是傳統陶藝還是現代陶藝,其本質都是在不斷滿足和適應不同歷史時期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文化以及審美需要。從陶藝的歷史發(fā)展來看,傳統陶藝首先注重人類自身實用功能的滿足,陶藝作品多來自于客觀世界,而不是純粹的思維產物。在此基礎上,陶藝通過造型和裝飾來展現一定的藝術效果,從而使其自身發(fā)展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10]陶藝活動是一種綜合性活動,它涉及科學、哲學、繪畫、雕塑等諸多學科,[11]因而在被視為一門藝術學科的同時也被賦予了廣泛的教育功能。隨著現代陶瓷藝術的興起,陶藝的藝術地位得到進一步的確立,陶藝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形式而進入學校教育或專門的藝術教育范疇,從而使其兼具教育和休閑的雙重功能。[12]因此,現代陶藝在二十世紀后半葉就進入了歐美國家的學校教育體系,設置了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完整的陶藝課程體系,為學生學習陶藝制定了詳細的教學計劃、設置了相應的研究機構以及提供了相應的物質條件,并且形成了學校與社區(qū)良好互動的陶藝教育生態(tài)體系。
陶藝作為一種綜合性教育活動,被認為廣泛地具有樹德、增智、溢美、創(chuàng)新、強體等教育功能,它通過以文化傳承的方式來發(fā)展個體的文化歸屬感和藝術表達能力,讓個體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形成關于自然、文化、技藝、身體等的認知和能力。[13]在陶藝活動的諸多功能當中,在生活功能之外最為根本是其藝術表現功能,因而陶藝活動一般被視為一種藝術活動,教育者側重于通過陶藝的藝術功能來發(fā)展學生個體的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陶藝教育寓教于美,它既可反映社會生活,又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和審美理想,還可發(fā)展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就是說,陶藝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活動興趣,提高學生對藝術的感知、理解、表現和表達,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14]陶藝既是一種表達美、創(chuàng)造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又是一種需要個體身體參與的操作活動,作為一種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幼兒園開展陶藝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幼兒動手操作、想象、審美等多種能力的發(fā)展。作為一種綜合教育活動,陶藝活動能夠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發(fā)展多種科學品質。這主要是因為,陶藝活動的材料陶泥是一種柔軟且易于造型的低結構材料,幼兒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要通過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對陶泥自然性質的認識、對創(chuàng)作對象進行造型與著色等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僅需要借助已有的經驗和自身的想象來完成創(chuàng)造,還需要對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斷進行觀察和分析,而在這個過程中所發(fā)展起來的持續(xù)的活動興趣、積極的態(tài)度、大膽的想象、良好的觀察與分析能力等是幼兒重要的科學品質。例如,在幼兒對陶泥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捏塑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陶泥在搓的過程中容易斷裂、在裝飾的過程中泥片容易脫落、塑造的動植物容易倒等問題,其背后都蘊含著相應的科學原理,幼兒正是在不斷嘗試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自身的科學品質,最終使自身成長為一個具有科學精神、科學知識和科學能力的個體。
科學不僅是對自然的認識,也是對自然的欣賞和審美,科學與藝術的融合是達成對事物完整理解的重要途徑。因此,陶藝活動在成為一種藝術活動的同時,也是一種科學活動,它能夠滿足幼兒在科學方面的發(fā)展需求。陶藝活動的全過程都滲透著幼兒科學品質的發(fā)展契機,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獲得科學認知、科學觀察、科學分析與推理、科學想象以及科學態(tài)度等品質的發(fā)展。首先,陶藝活動的制作內容可以發(fā)展幼兒的科學認知。幼兒所選擇的陶藝制作內容是他們生活經驗的體現,反映了他們的認知水平。教師在組織引導幼兒開展相應的陶藝制作活動時,往往會引導他們對所制作的對象進行更為系統和深入的觀察與認識,這種觀察是幼兒進行陶藝活動的前提。也正是因為活動中的系統觀察,讓幼兒對所創(chuàng)作的對象有了更為全面、深刻和科學的認識,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印象和生活層面。例如,幼兒在用陶泥制作蝸牛時往往將眼睛的位置貼錯,此時引導幼兒對蝸牛的生理結構進行進一步的認知,就可以使幼兒對蝸牛的生理特性形成更為深入的認識,這也就拓展了幼兒的科學認知,使其認知從經驗和生活層面過渡到科學認知層面。
其次,陶藝活動的制作過程可以發(fā)展幼兒的科學觀察能力。陶藝制作不僅需要對創(chuàng)作對象有深刻而細致的把握,還需要遵循一定的工藝程序,只有這樣才能用陶泥完美地表達所創(chuàng)作的對象,幼兒觀察的仔細程度和觀察順序都會影響作品的效果。幼兒在陶藝活動前后都需要運用觀察來支撐自身的活動,這種觀察既有創(chuàng)作對象本身的物體細節(jié),又有創(chuàng)作過程的對象布局與創(chuàng)作順序。因此,這種全方位、全過程的觀察需要推動了幼兒觀察能力的發(fā)展和觀察水平的提高,對于發(fā)展幼兒的科學品質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再次,陶藝活動可以培養(yǎng)幼兒勇于探索、耐心、堅毅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陶藝活動需要幼兒調動已有的認知經驗、創(chuàng)作想象和動手能力,并能夠面對制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在陶藝活動過程中,幼兒大膽的想象和探索有助于他們突破對象本身而獲得認知、審美上的升華,但這都建立在創(chuàng)作出相應的作品的基礎之上。為了創(chuàng)造出相應的作品,幼兒不僅要通過主動的創(chuàng)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還需要在遇到困難時學會提問以及與同伴進行討論,使問題在自我思考與同伴協作中得到解決??茖W需要想象,也需要協作,陶藝活動借助其自身所特有的藝術想象來促進幼兒的科學想象,同時它也以符合幼兒學習特點的方式來引導幼兒對陶藝活動的支持關注和投入,這個過程就是發(fā)展幼兒科學想象、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的過程。
富有情境性和趣味的科學活動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生動、直觀、形象和富于變化而容易吸引幼兒,幼兒的探索過程必然存在失敗的風險,而這種失敗或者困難正是推動幼兒科學品質發(fā)展的契機。陶藝活動作為一種綜合性教育活動,它可以不斷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思維,促使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從經驗走向科學原理。也正是因為陶藝活動的這一特點,我們在實踐中充分抓住各種教育契機,開展了諸如“和泥”等陶藝自主活動。泥和水混合的比例不同會使泥產生不同的形態(tài),水多泥少的稀泥可供幼兒在墻上畫畫,水少泥多的稠泥可供幼兒在墻上造型,造型泥則因其柔軟的質地適合捏塑成型而被用來捏塑幼兒自己喜歡的動物。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幼兒通過反復的實踐來認識和把握泥水混合后所發(fā)生的變化,并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不同形狀的泥來開展不同的活動,這一活動過程既是進行科學探索的過程,又是進行藝術表達的過程。
二、通過陶藝活動培養(yǎng)幼兒科學品質的實施途徑
在陶藝活動中,邏輯理性并不排斥藝術想象與創(chuàng)造,依靠對藝術以及操作活動的興趣,幼兒就會在制作陶藝作品的過程中不斷發(fā)展自身的科學品質。在當前陶藝教育活動實踐中,人們往往更為關注陶藝的美育功能,雖然認識到陶藝涉及科學領域,但對科學的關照則比較少,幼兒園教育應該充分發(fā)揮陶藝的科學教育功能,促進幼兒科學品質的發(fā)展和提升。
首先,教師應該關注陶藝活動中幼兒科學品質發(fā)展的內在動力。幼兒科學品質的發(fā)展需要幼兒在生活和自然探索過程中,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手段來體現,進而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的學習具有經驗性,通過陶藝活動來發(fā)展幼兒的科學品質,需要充分考慮幼兒對陶藝活動的興趣及其偏好,并要引導幼兒將對活動的原始興趣發(fā)展成為一種內在長久的學習動力。對幼兒參與陶藝活動動力的引導,需要從幼兒的年齡和個體特征出發(fā),要通過適宜的活動方法來引導幼兒產生對陶藝所涉及的對象的全面認知以及良好的態(tài)度情感,讓他們通過獲得美的享受和活動成就感來維持對陶藝活動的內在動力。
其次,教師要在幼兒陶藝活動中實施適當的教育行為并控制不恰當的干預,讓幼兒通過自主的探究活動來發(fā)展良好的科學品質。幼兒在陶藝活動中的自主探究可以使他們不斷獲得關于科學世界的具身認知,教師應該為幼兒的陶藝活動搭建良好的支架,將活動的自主權交給幼兒,避免對幼兒活動的過度控制和不斷干預。教師應該鼓勵并引導幼兒自發(fā)地制定陶藝活動方案、自主規(guī)劃陶藝活動過程、積極面對各種陶藝制作問題,引導他們不斷進行觀察、反思和討論,從而發(fā)展他們的科學能力、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幼兒充分的探索空間,允許幼兒在活動中進行試誤,教師的干預要適時和適當,要做到放手而不放縱。
再次,教師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來開展陶藝活動,并在此基礎上豐富幼兒的形象庫??茖W必須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15]雖然陶藝活動注重探究的過程,但如果幼兒頭腦中缺乏足夠多的事物形象,這也將影響他們形象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陶藝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不能僅著眼于活動本身,還要引導幼兒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要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觀察所見的人、物、事等來積累豐富的表象素材。這對于幼兒科學品質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因為科學本身就是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而客觀世界往往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將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反應在陶藝活動中,又是通過幼兒的操作深化了對科學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彭琦凡.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滲透人文精神[J].學前教育研究,2009,05(173):28-30.
[2]席岳歆.幼兒園科學集體教育活動中的兒童行為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0:12-14.
[3]彭芬.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3.
[4]駱仲怡.幼兒科學素養(yǎng)和學習品質培養(yǎng)探究[J].青海教育,2016(9):49-50.
[5]陳純槿,柳倩.學前教育對學生15歲時學業(yè)成就的影響:基于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上海調查數據的準實驗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17(1):3-12.
[6]朱鳳.利用科學活動促進幼兒深度學習[J].學前教育研究,2018(9):67-69.
[7]呂萍.論兒童科學概念的形成[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180-183.
[8]楊曉萍,楊柳玉,楊雄.幼兒園科學教育融入STEM教育的核心價值與實施路徑[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4):72-77.
[9]劉瓊.陶藝活動對當代幼兒教育的價值探析[J].學周刊,2014(10):201-202.
[10]曹明亮.論當代中國陶瓷藝術教育[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5-6.
[11]李小默,熊慧超.通過陶藝活動啟迪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6(10):11-13.
[12]蔡孟.從一體化到分化:中國現代陶瓷藝術發(fā)展歷程的分析[D].北京:清華大學,2004:13.
[13]陳麗娟.陶藝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實踐與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9:11-12.
[14]陳林林.3~6歲幼兒陶藝學習活動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7:3.
[15]張衛(wèi)民,喻秋.幼兒園繪畫活動中教師示范的發(fā)展與實施[J].學前教育研究,2018(8):60-63.
Cultivate the Childrens Scientific Quality through Pottery Activities
Xuemei Wu
(Yucai Kindergarten of Jiangdu District in Yangzhou City, Yangzhou 225200 China)
Abstract: The scientific quality refers to the relatively stable stat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s in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the objective world. It is the synthesis of scientific consciousness, scientific spirit,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scientific ability. Ceramic art activity is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activity, which can develop childrens cognition and operation ability of science, as well as scientific spirit and attitude, such as the courage to explore, bold imagination, perseverance and patience. The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imulate childrens inner learning moti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ottery activities, give appropriate educational behavior and control in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and enrich childrens life practice to enrich their image of things.
Key words: scientific quality, pottery activities, scienc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