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旭
課堂觀察,即通過觀察對課堂的運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發(fā)展的專業(yè)活動。我校是一所新優(yōu)質初中,面對學校里較多的流動生群體,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程的目標和要求。將課堂觀察和詞匯教學結合起來,教師可以更全面、系統(tǒng)地發(fā)現詞匯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提高自身的有效語法教學行為,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課題組在課堂觀察的背景下開設了一堂基于語篇的詞匯教學的常態(tài)課,以下便是課堂觀察前后的準備以及課程開展情況。
筆者仔細研讀了新的課程標準,五年級教學目標要求學生須學會使用2000多個單詞和300多個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在初中英語課本里,Reading板塊通過對話或短文幫助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大部分以故事為線索,將詞匯、句型融入故事中,促使學生在一定的故事情境中學習詞句,以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通過全教研組多次開展的活動,參與者都對課堂觀察有了較全面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由教研組長安排了時間,并對參與教師分配具體的觀察任務。具體安排如下:
(一)七年級英語備課組——詞匯、句型、語篇理解目標達成觀察;
(二)八年級英語備課組——師生、生生互動方式觀察;
(三)九年級英語備課組——教師評價手段觀察、個案觀察;
2019年3月26日上午第三節(jié)課全體英語老師在錄播教室進行課堂觀察。本次觀課選自譯林版英語七下《Unit 6 Outdoor fun》Reading板塊。結合本課內容,設定總目標為:1.借助愛麗絲夢游仙境的故事片段情境,通過視頻、圖片、情景交流等方式,口頭復現目標詞匯“rabbit, hole, get away, fall, hit, lone, go through”;2.通過觀察圖片理解句型“She looked up and saw …passing by.” “She found herself alone in a long, low hall.”;3.通過觀看動畫、語篇朗讀、學生跟讀、師生共讀等方式理解語篇內容;4.通過角色扮演鞏固重點詞匯及句型;5.通過畫思維導圖復述課文; 6.感受童話故事的美妙并激發(fā)想象力,續(xù)寫故事的結局。
筆者的觀課視角是一位流動生(以下均以S1代稱)在Reading教學中詞匯目標的達成情況。
(一)觀察對象 S1
本次筆者主要觀察的對象S1是名流動生。大量剩余勞動力的轉移,造成了很多孩子跟隨父母四處流動,常常居無定所,教育場所缺乏固定性。受家庭流動性、缺乏監(jiān)督性等因素影響,他們學習目的、動機往往不是很明確,學習基礎較差,敷衍了事。
(二)課堂觀察、記錄與分析
想要提升流動生在英語詞匯學習能力,就要關注課堂是否能夠達成自身預設的教學目標或者課堂觀察活動組織者預設的觀察目標。而課堂上呈現的學生狀態(tài)直觀反映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通過觀察可以發(fā)現,S1在Step2中能夠根據出現的圖片理解并跟讀目標詞匯。在Step3的場景配對中,S1不能很快選出正確選項。Step4的兩人討論環(huán)節(jié), S1的預測不太順利,在partner的幫助下,能說出一些簡單的短語“a lovely rabbit,a big hole…” 經過執(zhí)教教師指導后,S1才能夠運用簡單句型勉強表達。在Step5的游戲環(huán)節(jié),S1通過教師豐富的肢體語言,能理解目標詞匯含義,并模仿動作,但無法同時復述。通過整節(jié)課的觀察發(fā)現,S1屬于不自信但又有一定表現欲的學生,遇到簡單的任務,他能夠積極參與。但遇見有一定坡度的任務,他在嘗試失敗之后,就情緒沮喪,想要放棄。S1不太容易體驗到強烈的學習成就感,學習愿望隨著學習內容的難度高低而起伏。對于簡單的學習任務,S1參與的積極性較高。在兩人小組活動中,他在感受挫敗感后,呈現自暴自棄的狀態(tài),但是在同伴和教師的幫助下,能夠較快重新回到學習中來,再次嘗試。一堂課上,S1在可以保持約30分鐘的專注度。在遇到可以勝任的學習任務時,他能夠及時關注教師的要求,注意力集中。遇到困難時,他的思想就會輕微游離。S1大部分時候處于“被交往”的狀態(tài),在兩人或四人小組活動中,他遇到難題時,不會主動求教。整節(jié)課結束后,S1只能掌握本課時應會知識的一部分,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有待提升。
筆者根據課堂上觀察到的詞匯目標達成情況分析,發(fā)現導致流動生在詞匯目標方面達成度降低的原因如下:
(一)教師方面
1.在教學中,教師對詞匯處理簡單化。本課時中,對于流動生而言,目標詞匯比較難讀。教師只采取了集體跟讀的方式教學,使得S1只能靠“照葫蘆畫瓢”地模仿。沒有引導其通過語境將生詞與已有知識相聯(lián)系,造成S1對生詞的回憶能力不足,詞匯學習效率較低。
2.缺乏詞匯學習策略的學法指導。詞匯的前期教學與后期閱讀活動的關聯(lián)性不夠,在下一步閱讀活動中并沒有承上啟下地整合,造成思維斷層。
3.本該由S1自己探索的詞匯,卻由老師帶讀和口述完成,其詞匯潛能被埋沒。
(二)學生方面
1.由于本身英語基礎薄弱,S1在英語詞匯學習過程中,只注意機械地記憶詞匯的拼寫和含義。因為缺乏記憶策略的運用,遺忘現象嚴重,難以形成詞匯的積累。
2.流動生詞匯學習的層次基本停留在記憶和領會兩個層次,停留在孤立地記單詞、背詞義的低效益水平上,而忽視了詞匯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運用,難以真正理解和運用所學單詞。
3.流動生詞匯學習方式單一,不會通過課外閱讀、聽錄音、查詞典等方式加大英語的輸入量,豐富自己的詞匯知識。
“課堂觀察式”的詞匯教學,正是以課堂觀察為基本載體,解決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加強學生的詞匯學習能力。筆者根據自己的學習和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針對提高流動生詞匯目標達成的策略:
(一)構建詞匯音、形、義、情、境五位一體的立體認知環(huán)境
威爾金斯(D.A.Wilkins,1983)說:“詞的意義來自它所出現的語言中,因此詞的意義必須通過它所出現的句子、語境和語篇去學習”。語境制約著詞匯的意義,同一單詞在不同的句子和語境下意義各不相同,詞匯意義必須在上下文中才能確切、具體。教師應該為學生構成詞匯音、形、義、情、境五位一體的立體認知環(huán)境。
(二)巧用識記策略和交際策略
識記單詞是流動生學習英語的一大難點,指導其掌握一定的詞匯記憶策略將會大大提高詞匯記憶的效果,減輕詞匯記憶的負擔。
1.識記策略
(1)利用詞匯有關的實物或利用教室里及學生身邊的物體邊呈現詞匯邊進行聽說訓練,使學生直接感知詞匯意義,印象鮮明。
(2)利用讀音規(guī)則來記憶單詞。在詞匯教學中,適當歸納字母組合的讀音,使流動生在英語單詞的音、形、義之間建立聯(lián)系。
(3)根據構詞法知識記憶和擴展生詞。掌握英語構詞知識有利于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引導學生掌握和理解基本的詞根和詞綴。
(4)引導流動生充分運用聯(lián)想策略,讓新的詞匯不斷融入舊的網絡,就會有助于記憶,并加深對詞義的理解。
2.交際策略
(1)談話法
談話式導入是指教師設計情景,在與學生交談的過程中,在復習舊詞匯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引出新詞匯。教師應抓住和利用課堂內外活動中真實、恰當的情景和場合,運用新詞匯和學生交談,達到引入、運用直至掌握的效果。
(2)語言描述法
對于某些比較抽象的名詞、形容詞、動詞,教師應盡量用流動生學過的詞匯進行繪聲繪色的描述,使他們能理解特定環(huán)境下的語言意義。
(3)游戲法
利用游戲導入詞匯,在邊玩邊學中輕松地掌握詞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利用“摸猜游戲”教名詞,利用“指令游戲”教動詞,利用“猜動作游戲”教動詞和職業(yè)名稱。
課堂觀察作為廣為使用的一種研究方式,能夠幫助觀察者和教師共同研究學生的學習,探討學生之間的差異對教學和學習的意義,從而實現觀察者、學生和教師的共同提升。通過課堂觀察,我們可以更清晰地觀察到作為課堂上常常被忽視的對象——流動生在課堂學習中發(fā)生了什么,怎么發(fā)生的;可以更好地幫助流動生制定詞匯學習計劃,設立目標,在實現階段目標后,能看到進步,提高流動生的自我效能感,發(fā)現語言規(guī)律,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
(南京市蓮花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