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微
《江蘇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禮儀規(guī)范(試行)》中明確指出,江蘇將在全省1700萬未成年人中全面推行“八禮四儀”。“四儀”則以7歲、10歲、14歲、18歲為重要節(jié)點,分別組織舉行寓意深刻、莊重簡樸的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和成人儀式,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yǎng)。作為德育工作18年的輔導員,看到文件激動萬千——制度的出臺為德育工作大展拳腳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支撐。如何把握大好時機,務實又創(chuàng)新地開展好儀式教育,成為筆者思考和踐行的重點。
儀式究竟是什么?我們也在一次次的思考中清楚地領悟到:儀式是一種神圣莊嚴的氛圍,一場內涵豐富的活動,一次意義深遠的慶典,一個與眾不同的日子,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
儀式,原指“典禮的秩序形式”,是在一定場合舉行的,具有專門程序、規(guī)范的活動。在人類學研究范疇內,儀式是人的一種社會行為,是關于重大性事物的一種形態(tài),是一種非物質的文化傳承載體。
學校的“儀式教育”是指體現(xiàn)教育目的,經過精心設計而固定下來的具有較強儀式感的教育活動形式,它注重儀式背后存在的文化內涵,并且承載著某種象征意義。學校儀式教育是一種教學手段,也是一種教育方式。而一年級新生正處于身體和心理雙重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學校精心預設,舉辦入學儀式,目的是讓這些剛踏入小學門檻的孩子們在同伴相助、師長引領、家長陪伴下更快適應小學生活、感受學習樂趣、感知禮儀規(guī)范;讓教師們更加明確自己的責任,愛心育人,慧心做事;更是一次溫情的“家長課堂”,引導家長做好心理、物質、習慣及能力等方面的準備,與孩子共同成長。
以我校的“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睘槔?。本次活動設計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求學之門迎我來——叩開門,學校歡迎孩子
一段教師與孩子的對話,傳遞著孩子即將跨入漫長的求學之路,沿途有師長相迎、有學長牽手,有家長陪伴。
環(huán)節(jié)二:學哥學姐伴我行——贈伙伴卡,結互助友
伙伴結互助友很重要,我們安排三年級與一年級結對,這樣的組合將一直延續(xù)到六年級,以后每年的三年級都會和一年級結對,既富于三年級孩子一種使命感、責任感,也讓剛入學的一年級小朋友心安,有伙伴,不寂寞。
環(huán)節(jié)三:成長宣言聽我——分年級宣誓
宣誓,讓活動儀式感更強。宣誓詞以童謠的形式,從生活、學習、行為等方面編寫,方便記憶,朗朗上口,最后的大主題莊嚴宣誓,則是明確目標,指明方向。
環(huán)節(jié)四:師長家長來護航——教師朗誦,師者承諾及致信家長
學校教育是良好習慣形成的加速器。教師以朗誦的方式,表明自己的職責,讓家長放心,同時,一封告家長信則更清晰地提出一年級階段,家長身上的職責。(我們每個年級都有一封給家長的一封信,讓家長明白不同成長階段,孩子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和需求)
環(huán)節(jié)五:——好人生的第一??圩印议L給孩子扣第一??圩?,并看著孩子自己扣完余下的扣子;家長給孩子讀家書并擁抱放手。
這是一個高潮,通過扣扣子,家長要學會等待、學會放手,結束語中再次強調,這僅僅是個開始,之后人生中的每一道門檻都需要陪伴,在陪伴中學著等待、聆聽、溝通、交流,關注孩子的習慣,好習慣決定一生。
環(huán)節(jié)雖小,但“小”中見“大”,從“扣扣子”到“好習慣決定一生”,從具體形象到深刻教育目的的傳達,拓寬了入學儀式的深度和廣度。
教育的主體是關注人,關注人的存在與發(fā)展。所以儀式教育必須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并讓這種主體作用在儀式活動中體現(xiàn)它的價值。換句話說,既要讓儀式保持隆重、熱烈,又要讓儀式涉及具體教育情境中的人、事、物,只有這樣,才能觸動孩子的靈魂,引起生命的共鳴。
營造體驗氛圍。儀式與活動不同,它不能僅僅只是一場大秀,更重要的是設計恰到好處的體驗環(huán)節(jié),讓參與者感同身受,深有體會。
增加情感交流。通過伙伴互助、師長護航、家長相伴這幾層設計,最大程度的呵護了新生的情感,消除家長和孩子的入學焦慮,提高對學校的信賴,激發(fā)孩子們對校園生活的向往,家長們對學校工作的認可和支持。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人最先接受的教育,更是會伴隨一個人一生的“終身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以后的思想和行為,因此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也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基礎。我校首創(chuàng)少先隊家庭輔導員制度,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相互完善,相互補充,讓家庭走進學校教育,了解教育的意義,更支持學校的教育。
作為一所與孩子距離最近的學校,家校合力,建立共贏是我們的追求,正如我校入學儀式的主題“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這句習主席對廣大青少年的寄語,家長就是幫助孩子扣好第一??圩拥娜耍绻谝涣?圩涌坼e了,那么余下的扣子都會扣錯。
在活動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扣扣子”中,學校留足了時間讓家長幫助孩子扣上第一??圩?,并且注視著孩子自己動手把其余的扣子一一扣上。在舒緩的音樂背景下,恰如其分的旁白想起“現(xiàn)在,我想說,不要急,要等待——要用愛心與耐心等待你的孩子獨立完成他們自己的事。我們不是天生就能手腳麻利、雷厲風行的,當孩子動作慢的時候,請耐心等待,請用最溫暖的目光注視他們,每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都是在溫暖的注視中成長起來的?!?/p>
當孩子的活動結束后,緊接著是家長對孩子的期待,當家長拿出事先準備的家書讀給孩子聽后,背景音樂又恰當?shù)捻懫?,一席溫暖的旁白,一段精心的細?jié)設計,讓一場入學儀式變成了一次溫情的“家長課堂”,引導家長做好心理、物質、習慣及能力等方面的準備,與孩子共同成長。
儀式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方式,是小學階段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書本知識可以通過教師的傳授和記憶嵌入腦海,但可見可感的儀式教育卻能讓孩子對生命中每個重要的日子刻骨銘心,啟迪心靈,形成長久的發(fā)展力。
(南京市南師附中新城小學南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