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展
【摘 要】低音提琴最早起源于16世紀,英文叫做“Double Bass”。它在提琴家族中是體積最大的成員,在音樂世界里低音提琴以其獨特的音域與音響效果獨樹一幟。
【關鍵詞】低音提琴;樂隊;演奏
中圖分類號:J622.4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6-0082-01
在最早的時候,低音提琴僅僅是一個在樂隊中演奏的數字低音樂器,大多數沒有旋律性的片段,均是演奏一些節(jié)奏性的低音與一些簡單的和聲。在十九世紀以后隨著一些杰出的低音提琴演奏家的出現,低音提琴慢慢開始由伴奏樂器往獨奏方面發(fā)展,隨之而來的越來越多的作曲家開始為它獨特的音域和演奏技法作曲,著名的低音提琴協(xié)奏曲有迪特爾斯多夫的D大調協(xié)奏曲,德拉戈內蒂的A大調協(xié)奏曲,庫塞維斯基#f小調協(xié)奏曲等。這些協(xié)奏曲和越來越多的低音提琴演奏家的出現,讓低音提琴無論是在樂團中還是獨奏中的地位都發(fā)生了變化,從一個伴奏樂器開始向獨奏樂器發(fā)展。在馬勒第一交響曲的第三樂章中,樂章剛開始就由低音提琴開始進行主旋律的演奏,然后其他樂器再慢慢加入進來,在舒伯特的鱒魚鋼琴五重奏中,低音提琴更是作為一名重要的聲部加入其中,并且擔任了許多SOLO的任務,這也充分的說明了低音提琴在交響樂團和重奏中的地位也在發(fā)生著變化,越來越多的作曲家開始重視這件“冷門”的樂器。
在音域方面低音提琴的實際音高會比記譜音高低八度,記譜時最低的音為大字組的E,然而這么低的音也不能夠滿足一些作曲家的需求,因此為了演奏出想要的音響效果,有的在低音提琴上裝了延音板或者·擁有5根弦的低音提琴,這種經過特殊處理的低音提琴可以演奏出記譜為大字組C的音,相比于樂隊中追求的低沉音響效果,在獨奏時由于低音提琴聲音過于低沉,已經近乎人類耳朵對于低音的極限,所以說經常在獨奏時把弦往上調一個大二度,由原來的E,A,D,G變?yōu)?F,B,E,A,這樣的定弦可以使其音色更加鮮明,更加明亮,更有表現力,所以說低音提琴是弦樂中唯一一個擁有樂隊和獨奏兩種定弦方式的樂器。
低音提琴由于其獨特的聲音與音域,以至于它的獨奏效果沒有大提琴,小提琴那么悅耳動聽,但大部分練習曲改編自大提琴,按原譜拉奏的話則音響效果比大提琴低一個八度,如果想要還原曲子的原本音高,則難度大大提升。所以感覺低音提琴的獨奏難度相比大提琴來說較難。但是正因為其獨特的低沉音域,低音提琴應用在重奏中的比較多,尤其是民族樂器重奏方面。因為民族樂器中低音樂器較為稀少,只能由大提琴與低音提琴來拉奏,而低音提琴的低沉的音色,更多的重奏是需要低音提琴來加入。
低音提琴最獨特的地方是這件樂器的持弓方法有許多種,而弓子的種類也有兩種,分別為弓桿和弓毛間距較窄的法式弓子和弓桿與弓毛間距較寬的德式弓子,在持弓方面也有內掐,外掐等方法。低音提琴在樂隊中的撥奏時,如果是法式弓子則撥奏時需將弓子鉆在手中,用中指在相應的弦中撥奏;如果是德式弓子,則撥奏時用手提著弓子,弓尖向下用食指進行撥奏。但是無論是那種方式,撥奏時須注意,指尖是斜切過琴弦,而并非挑琴弦。挑琴弦是讓琴弦進行上下運動,斜切是讓琴弦進行左右運動。斜切琴弦的優(yōu)點在于首先撥奏出來的音較為渾厚,聲音較大,其次是如果琴弦的上下運動會使琴弦擊打指板發(fā)出雜音,那么斜切琴弦則不會發(fā)出這種雜音。還有就是在撥弦時手指撥奏接觸琴弦的位置越靠近碼子,發(fā)出的聲音就會越大。
低音提琴的音準問題是一個困擾很多人的難題。由于低音提琴的特殊音域,以至于它的部分音幾乎達到了人們耳朵的極限。與大多數的弦樂相同這需要清晰的了解熟悉每個音的位置和長時間的鍛煉以達到的肌肉記憶,所以說想要在這件樂器上有所建樹則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進行練習。
低音提琴在交響樂隊中是負責樂隊中的低音聲部,但是相比于其他的低音管樂,低音提琴齊奏的低音渾厚而有彈性且更潤澤有活力。在交響樂里低音提琴主導低音區(qū),大提琴主導中高音區(qū),最常見的演奏方式是和大提琴相差8度的同一樂段,低音提琴的渾厚有力的音色與大提琴清晰靈活的音色。
低音提琴經過這漫長的發(fā)展無論是從琴的樣式,琴的定弦,弓子的發(fā)展和演奏的技法上都不斷地發(fā)展變化,現在的低音提琴已經不再是之前那個只能為樂隊打節(jié)拍,配和聲的伴奏性樂器了,它不僅能夠演奏出優(yōu)美舒緩的旋律,也能為樂隊烘托出富有激情和震撼力的片段。低音提琴的這些改變是我們的前輩們經過不斷地探索,創(chuàng)新和研究所出現的,所以我們作為一名低音提琴的演奏者,一名低音提琴的教師要把前輩們的精神繼承下來,要不斷的在技術上,方法上,教學上創(chuàng)新,不斷地探索,使低音提琴的聲音富有有生命力,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這門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