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久 裴曉娟
有“意思”和有“意義”,一字之別,差之千里。很多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感受:三四年級以后,不少小學生的習作寫不出,寫不具體,憋來憋去就那么干癟癟的幾個字。這就是“小學習作現象”。以往我們在指導和評價小學生的習作時,都會或多或少地強調要寫得“有意義”,文章要有境界,一定要升華出“高、大、上”的思想。其實不然,學生就那么點生活閱歷,去哪找那么多“有意義”的事情來寫呢?看過的書和名著,能記住其中有趣的情節(jié)就已經很不易了,非要感悟出某個“大道理”來確實是難為學生了。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于學段習作要求有明確的說明。低年級“要對寫作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中年級“要注重發(fā)現自己覺著新奇有趣的事物……”這樣的指導要求傳遞給我們語文教師一個信息,那就是圍繞“有趣和有意思”展開習作教學。統(tǒng)編教科書里的課文,很多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特別兒童化,我想恰當地使用好這套教材,吸取教材的精華,引領學生學會個性化的表達,進而對寫作產生興趣,是我們所有小學語文教師迫切要思考的問題。
一、遵從童心 ,真真實實
樸實的語言中蘊藏著巨大的吸引力,這吸引力就來自于以小見大,來自于真真實實。反過來,如果文章是虛假的,例如:一提到助人為樂,就是扶老爺爺過馬路,幫賣水果的阿姨撿撒落在地上的水果……這樣的選材絕對不會引起讀者的閱讀欲望。學生沒有親身經歷,只是一味照搬,是不可取的。換個角度想,如果學生的習作內容真是親身經歷,那么他們一定會寫得很高興。比如學生寫到:“我喜歡生病,可惜就是機會太少?!笨此苹奶频囊痪湓挘遣皇亲屛覀兛吹搅藢W生心里的真實想法?教師引導學生的習作方向很重要,只要選材真實,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再比如:寫到切圓蔥,有個學生寫到:“不就是切圓蔥嗎?這有什么難,我把它放到砧板上,唰唰唰……輕松切下了很多片,切著切著,眼睛開始感覺到辣了,哎呀,眼淚順著臉頰嘩嘩流,情況不妙啊,于是我把眼睛瞇成了一條小縫,一通亂切,嘴里還不停地叫著‘太難切了,受不了……”平實的語言中流露出小作者的天真,切辣眼睛的食材,每個人都經歷過,這樣的文字給人畫面感,讓人感同身受。唯有選材真實的文章才能觸碰讀者的心靈。
二、童言無忌 ,妙趣橫生
學生眼中的世界是斑斕多姿的,我們成人看似無聊的事情,學生會饒有興致地去探個究竟。有這樣一個學生,為了觀察大魚生小魚,足足等了一下午。她寫到:“忽然發(fā)現‘鸚鵡娘娘尾巴下面有一個小洞洞,這個洞洞似乎比平時大了一點,于是我高興地喊:‘快來看,大魚是不是生小魚了?奶奶趕忙跑過來一看,‘可不,是要準備要生小魚了。我仔細地觀察‘鸚鵡娘娘,它在水里不停地搖動著尾巴,在魚叢中游來游去,跟這條魚碰碰頭,跟那條魚撞撞尾,好像在說:‘我要生孩子啦!我要做媽媽了!我搬個小板凳坐在魚缸前,目不轉睛地盯著,終于,我看見有一些東西從這個洞洞里擠了出來,我問奶奶:‘我們是不是要把醫(yī)生請來,幫助它生小孩呀?”你看,學生就是這樣,懷著懵懂的心去探索這個世界,他們對所有的事物都有天然的好奇心,流淌成文字,自然就變成了有意思的作文。作文來源于生活,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總會有無數的奇思妙想,教師和家長不要誤認為這個不合乎邏輯,那個不現實,也不要打壓和遏制學生選擇的習作素材,保護和認可學生的天真思維是我們語文教師的責任。
三、放飛童心 ,創(chuàng)造想象
童話可以說是伴隨著每個孩子的童年生活,善惡美丑盡在其中。為什么學生如此熱愛童話?我想無外乎“奇思妙想”。教師要尊重學生天性和奇特的想象,不能去否定,更不能扼殺,通過適當的鼓勵和指導,學生必然能寫出很多優(yōu)秀的文章。反之,如果教師和父母認為胡鬧、荒唐,那么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不是老師說怎么寫,就是父母說怎么寫,不會有學生自己的思想了?!渡衿娴男印分行∽髡邔π拥拿鑼懀骸斑@種鞋子有很好的抗臟性,當臟東西落在鞋上,它能順著鞋子滑下來,始終像新的一樣,穿上這種鞋子再也不怕被爸爸媽媽批評了。這種鞋子還能通過不同光線的照射變換不同的顏色,今天在太陽照射下是白色的,明天在小雨中又是藍色的,是不是很有趣?。 蔽恼聦τ谛拥拿鑼懞艿轿?,貌似荒唐,但充滿了兒童特有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根本不會有那么多的“有意義”,倒是“有意思”的事情無處不在。教師要根據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大膽地引導學生選材,大膽下筆,無論善惡美丑,都可以作為習作素材。讀者讀文章不是追求受教育,而是追求被觸動。“平淡之中見真情”,選材真實,有個性化的思想和表達方式,文章才會有生命力。尊重童心,保護好學生的“奇思妙想”,正確引導學生“以小見大”地寫好習作,是我們語文教師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