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劉春雷
摘 要:從STEM教育到STEAM教育,說明藝術教育在人的終身教育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時也肯定了形象思維在學習過程中的地位。學前兒童階段是培養(yǎng)人一生所需能力的重要階段,應注重科學與藝術融合,理性與感性融合,邏輯思維與想象思維融合。科學繪本是運用科學與藝術教育的融合,促進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有機統(tǒng)一的有效方式。根據(jù)STEAM教育的啟示,闡述科學繪本對學前兒童的價值,即體現(xiàn)科學與藝術整合的跨學科性,心靈與情感共鳴的藝術性,精神與理性交織的實證性,愉悅與自由交融的趣味性,理論與實踐統(tǒng)一的情境性。同時,闡述兒童科學繪本閱讀的指導策略,即選擇合適的科學繪本,選用適宜的啟發(fā)手段,采用正確的引導方式,實施全面的發(fā)展計劃。
關鍵詞:兒童;科學繪本;繪本閱讀;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9)07-0086-03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激發(fā)探究興趣,發(fā)展幼兒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兒在體驗探究的過程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充分發(fā)揮形象思維,并逐步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為其他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苯逃且婚T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育既有科學的邏輯,也有藝術的情感,因此,教育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統(tǒng)一。那么,在學前教育階段,由于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學前兒童對科學的理解并不透徹,對藝術的體驗并不充分,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前兒童科學知識與藝術素養(yǎng)有機整合,是值得我們成人深思的。
一、概念界定
繪本(Picture Book)以圖畫為主,以文字為輔或是無文字的一種書籍表現(xiàn)形式。繪本于17世紀誕生于歐洲,《彼得兔的故事》是一本適合兒童的圖畫故事書,被認為是現(xiàn)代兒童繪本的開端,日文稱其為“繪本”[1]。
科學繪本(Informational picture books/Nonfiction book)是以傳遞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為主要內容,采用多種敘事方式呈現(xiàn)出科學的事實與概念,并且以圖畫為主要解釋方式,文字為輔,其中文字只占有少部分甚至沒有文字的文學作品[2]。
1986年,美國發(fā)布了一個關于STEM教育(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Mathematics)的指導性文件,報告肯定了STEM教育的地位并提出指導意見,這成為STEM教育的開端。隨著STEM教育的發(fā)展,人們意識到“藝術”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便將藝術(Art)融入到STEAM教育中,形成STEAM教育。STEAM教育注重實踐,是一種強調跨學科知識遷移與協(xié)作創(chuàng)新,融合工程、技術、藝術等內容的學習方式[3]。
科學繪本是將“科學”與“繪本”結合,反映了科學繪本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考慮了學前教育學、藝術學、科學、社會、語言、情感、藝術等方面的整合,同時體現(xiàn)出STEAM教育跨學科的理念??茖W繪本將具有邏輯思維的科學知識與具有形象思維的藝術體驗結合在一起,帶領學前兒童深入了解現(xiàn)實生活的趣味。
二、科學繪本的價值
STEAM教育是以數(shù)學為基礎,通過工程和藝術解讀科學和技術[4],STEAM教育中蘊含著跨學科的理念,使科學與藝術相輔相成,使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有機統(tǒng)一??茖W繪本與STEAM教育有異曲同工之處,繪本是以圖畫為核心,是用圖畫和文字表現(xiàn)的藝術??茖W繪本傳遞的是自然與社會的知識,并運用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去描繪嚴謹?shù)目茖W事實與概念。繪本是兒童早期的最佳讀物,通過繪本的方式為兒童展現(xiàn)自然和社會的神秘,貼近兒童現(xiàn)實生活,使科學素養(yǎng)與藝術底蘊緊密整合。那么,科學繪本正是通過藝術去解讀科學的一種易于兒童接受的學習方式。
1.科學與藝術的整合——跨學科性
當代教育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逐漸取消了分科教學,取而代之的是各學科的整合,將跨學科作為教育的核心理念。由于學前兒童在認知能力方面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科學繪本將科學與藝術整合,不僅使兒童在早期接觸到科學知識,還使學前兒童通過對圖畫的理解去感受科學知識,使藝術逐漸滲透到科學中。國家層面也逐漸重視學??茖W活動的開展與兒童的學習情況,說明科學知識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部分兒童的父母只重視知識的學習,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往往忽略了人的情感體驗的重要性以及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僅如此,科學繪本還具備繪本的共同特征,將社會、語言、情感、藝術融入其中,充分體現(xiàn)出跨學科性。
2.心靈與情感的共鳴——藝術性
成人可以通過繪畫、雕塑、書法、攝影等藝術作品感受到美感,而兒童認知發(fā)展還不成熟,不能與其他藝術作品產(chǎn)生共鳴,因此,繪本所帶給兒童的藝術感是其他藝術品不可比擬的。若想讓兒童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從小培養(yǎng)兒童審美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茖W繪本所帶給兒童的不僅僅是科學知識的積累,更是心靈的洗禮。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兒童展現(xiàn)出繪本給予的潛移默化語言藝術的影響;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兒童展現(xiàn)出繪本給予的日積月累的藝術美感,增加兒童審美熏陶,提高兒童審美能力。
3.精神與理性的交織——實證性
實證性是科學的本質內涵之一,遵循科學的客觀規(guī)律是培養(yǎng)科學精神與科學理性的基礎。而探索科學的秘密實質上是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僅僅依靠科學知識是不行的,要懂得在科學知識的基礎上運用藝術,基于現(xiàn)實生活并運用于現(xiàn)實生活??茖W繪本以科學知識的實證性為主,其中滲透著藝術的氣息,理性與感性的融合,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為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新能力打下基礎。學前兒童的好奇心是科學探索的重要因素,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執(zhí)著探究、敢于發(fā)現(xiàn),成人對兒童的好奇心應給予關注和鼓勵??茖W繪本中的知識是經(jīng)得起推敲的,是值得我們信賴的。
4.愉悅與自由的交融——趣味性
有些科學知識枯燥無味,科學知識對于成人理解能力來說都有些困難,更何況是兒童呢?成人在教授兒童科學知識時往往注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忽略了科學知識本身所帶給兒童的想象空間與探索興趣。兒童毫無情感的誦讀各類科學知識,限制了兒童思維的空間,逐漸消磨了閱讀的興趣與激情。愛玩是兒童的天性,通過玩耍的方式學習是最有效率的??茖W繪本中色彩鮮艷的圖畫帶給兒童無窮的樂趣,激發(fā)兒童學習科學知識的欲望??茖W繪本中恰到好處的文字解釋既為兒童指出方向又不深入討論。成人應保護兒童的好奇心,給兒童想象的空間,放手讓兒童自己去尋覓科學的神秘。
5.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情境性
以往的科學教育活動形式單一,教師通過科學知識的灌輸,扼殺了兒童的探究能力。由于科學繪本中的知識與兒童生活密切相關,使兒童在生活中就能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動手的操作體驗、動腦思考,充分滿足了兒童的好奇心。繪本本身色彩鮮艷的圖畫,將兒童帶入到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不僅如此,兒童在繪本文字內容的帶領下,再加上自己對圖畫的理解,自主創(chuàng)設畫面??茖W繪本將知識還原于豐富的生活,兒童通過獲得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兒童有機會在錯誤中成長與反思,因此獲得成就感??茖W繪本中蘊含的哲理,給予兒童生活的啟迪。
繪本區(qū)別于其他幼兒讀物,繪本中有少量的文字和大量的圖畫,西方稱這種搭配方式為誘人的“缺口”,這種“缺口”為兒童的想象力留有無限的空間;東方稱這種搭配方式為“留白”,這種“留白”召喚兒童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創(chuàng)造力是智慧的源泉。
三、科學繪本的指導策略
學前兒童在空洞地講述科學知識時,作為成人是感到驕傲呢?還是遺憾呢?這不禁讓教育者產(chǎn)生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認為,這么小的孩子知道成人都不知道的冷門科學知識很驕傲,另一方面認為,這么小的孩子逐漸被冰冷的科學知識束縛很遺憾。
科學繪本是集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于一體的,在闡述科學知識的同時,為兒童插上想象的翅膀。留白的文字和圖畫不會禁錮兒童想象的空間,兒童反而會根據(jù)自己邏輯思維對故事內容進行分析,再通過形象思維的加工闡述出來。那么,成人如何利用科學繪本促進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
1.選擇合適的科學繪本
成人在為兒童挑選科學繪本時,首先注意的是,選擇適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科學繪本。不僅繪本的科學知識要適合兒童的理解,還要適合兒童探究。科學繪本的內容是區(qū)別于其他繪本的,科學繪本中的科學知識是沒有情感的,兒童需要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去面對無味的科學知識。兒童面對浩瀚的宇宙時,宇宙距離我們還很遠,那我們就可以選取每天能夠看到的星星、月亮作為基礎去探究“無窮”和“一”的關系。合適的繪本內容是基于生活、來源于生活的。其次,興趣也很重要,讓兒童對繪本感興趣,成人的指導才有意義。這就需要成人關注兒童的喜好,兒童喜歡搭積木,成人可為其選擇建筑類的科學繪本,不僅會展現(xiàn)出對建筑的熱愛,同時也培養(yǎng)兒童的審美能力,這對兒童今后的發(fā)展會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選擇繪本時秉承多樣性、豐富性,成人需要考慮到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宇宙到能源,從植物到動物……不同的生活經(jīng)驗帶給兒童不一樣的感受。不同風格的科學繪本也會有不一樣的體驗,抽象派、印象派等不同的繪畫風格給兒童不同的審美感受。最后,選擇高質量的繪本也是非常重要的。選擇一些經(jīng)典的科學繪本,它們從兒童的心理出發(fā),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待世界。質量高的繪本能夠保證繪本中科學知識的科學性、構圖的合理性。
2.選用適宜的啟發(fā)手段
科學繪本由色彩鮮艷的插圖與簡短的文字構成,其中,科學繪本有大量的留白處,而成人要充分利用空白處引導兒童探尋科學知識。科學的進步需要創(chuàng)新能力,而創(chuàng)新能力來源于想象。恰到好處的文字充分利用兒童好奇的特點,培養(yǎng)兒童的想象力,讓兒童插上想象的翅膀,暢所欲言、動手實踐??茖W繪本為兒童提供一個自由探索的環(huán)境,深受兒童的喜愛,兒童自主探究對其來說是有意義的學習,而有意義的學習本身就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合適的科學繪本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是兒童探尋世界上隱藏的秘密的有效途徑。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科學繪本中天馬行空的插圖將讀者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它不再拘泥于現(xiàn)實世界所看到的“現(xiàn)象”,而是可以透過“現(xiàn)象”追尋到本質??茖W的探究不僅需要人們有窮追不舍的精神,同時也需要跨越現(xiàn)實局限的創(chuàng)造性。當今社會,審美教育的缺失,使部分兒童審美感受遲鈍,想象力貧乏,進而影響兒童創(chuàng)造精神的培養(yǎng)[5]。利用科學繪本中的圖畫培養(yǎng)兒童審美能力,利用科學繪本中的留白培養(yǎng)兒童的想象力,利用科學繪本中的科學知識培養(yǎng)兒童的思維能力。
3.采用正確的引導方式
科學繪本較其他類型的繪本更需要系統(tǒng)性,科學知識的學習需要嚴謹和深刻的態(tài)度,這就需要成人在兒童閱讀的過程中去適宜地加以引導。首先,成人在引導過程中,不易過度的將繪本中的圖畫進行切割,盡量讓兒童完整地看完繪本。在此過程中,不要打擾兒童的思緒,以免影響兒童閱讀的興趣和思維的連貫性。其次,成人充分利用科學繪本的每一個部分,從封面和環(huán)襯到扉頁和正文,再到封底,每一部分都帶給兒童很多有用的信息。成人應抓住機會促進兒童科學知識的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兒童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兒童的學習動機。最后,注意對同一本科學繪本多元解讀,不同兒童之間也有很大差異,引導兒童以主觀經(jīng)驗為基礎,盡量向客觀的科學知識靠近。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引導兒童根據(jù)理解能力把握科學繪本的細節(jié)加深理解。要實現(xiàn)這一點,就要求成人自身對同一本科學繪本的理解具有多元性。在閱讀過程中讀者總是將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融入到對繪本的理解中,這與自身的經(jīng)歷是分不開的。
4.實施全面的發(fā)展計劃
科學繪本閱讀的初衷就是跨學科整合發(fā)展,成人在指導兒童閱讀時,不僅對兒童進行科學知識、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還應與其他學科進行融合??茖W繪本與科學實驗相結合,了解科學知識后動手實踐,使兒童更加期待,會達到意想不到的結果。科學繪本中留白的部分,邀請兒童說一說、猜一猜,不僅鍛煉兒童語言能力,還有助于培養(yǎng)兒童思維的深刻性??茖W繪本與美術活動結合,引導兒童想一想、畫一畫,實現(xiàn)兒童多元能力的發(fā)展。
雖然科學繪本本身是以科學知識為主的,但情感是摻雜在科學繪本之中的一條暗線。閱讀科學繪本時,不僅可以感受到繪本中的情感交互影響,還能夠增進讀者之間的親密關系。首先,兒童與兒童之間通過閱讀科學繪本,他們的思想相互碰撞,引導兒童之間分享觀點。其次,教師與兒童之間也存在互動,師幼之間共同品味繪本故事中的精彩內容,肯定兒童的進步,激發(fā)兒童的閱讀熱情,增加交流的話題和頻次。最后,親子閱讀是激起兒童閱讀興趣的最好方式,教師應積極引導、指導家長進行親子閱讀。家長的關注會使兒童更愿意去探究,家長的幫助會使兒童更容易去分享。
隨著繪本逐漸成為兒童的重要讀物,成人也應逐漸轉換教育理念,將繪本教學引入到兒童教育中去??茖W繪本為兒童提供新的認識世界萬物的視角,是科學、藝術、社會、語言、思維等領域的整合,對兒童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成人應調整視角,帶領兒童探究、思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奧秘。
參考文獻:
[1]李媛.現(xiàn)代日本幼兒科學教育發(fā)展史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8.
[2]王曉霏.中美科學繪本對中班幼兒創(chuàng)造性影響的比較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5.
[3]范文翔,張一春.STEAM教育:發(fā)展、內涵與可能路徑[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8,28(3):99—105.
[4]趙慧臣,陸曉婷.開展STEAM教育,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訪美國STEAM教育知名學者格雷特·亞克門教授[J].開放教育研究,2016,22(5):4—10.
[5]王燦明.情境教育視域下的兒童創(chuàng)新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14(2):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