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萍
摘 要:服務型政府職能的實現必然要依靠諸多資源,這些資源是服務型政府職能實現的能力條件。服務型政府及政府服務能力的建設早已提到政府日程多年,然而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只有提升了政府的整體能力,特別是公共服務能力,服務型政府服務職能才有實現的基礎條件和可能。因此,研究通過政府能力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得出,服務型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存在的問題與提升思路。
關鍵詞:服務型政府;職能能力;服務能力建設
中圖分類號:F28?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3-0178-01
服務型政府及服務能力的建設早已提到政府議事日程多年,然而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這與政府自身的公共服務能力欠缺密切相關。只有提升了政府的整體能力,特別是公共服務能力,服務型政府服務職能才有實現的基礎條件和可能性。
一、政府能力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
(一)政府能力
政府能力是政府在實現其職能、從事某項活動時所擁有的資源、能量。政府能力應該從總量和結構雙角度進行分析。就結構而言,微觀上,任何政府能力都是由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信息資源等多種資源組成的系統(tǒng),稱“政府能力系統(tǒng)”;宏觀上政府能力是運用政府擁有的人、財、物、信息等資源,通過有效完成政府職能的目標和任務,而顯現出不同形式和能力,以及政府能力系統(tǒng)邊界。政府能力的結構一般包括政府能力構成要素和政府外線能力的結構。
(二)政府能力的內部結構
根據政府能力構成要素與政府職能實現的相關性、不可替代性、穩(wěn)定性、可比性等準則,把政府能力分解為以下幾種構成要素。
1.權力資源。擁有權力是政府存在的重要條件,權力是政府能力區(qū)別于其他社會組織能力的根本因素,是政府能力的核心要素和直接來源。對強制性公共權力的壟斷是政府行使職能、保證自身權威性的重要基礎。
2.財力資源。財力資源是政府能力中的核心要素,是政府的發(fā)展和運行的經濟基礎,也是權力資源、人力資源等其他政府能力要素的基礎。財力汲取能力是政府整體能力的重要和關鍵的因素。
3.人力資源。人力資源是政府能力實現的必要條件和因素。人是行動的發(fā)起者,也是一切行動的完成者。人力資源具有量和質的規(guī)定。政府工作人員數量與政府能力間存在函數關系。政府能力隨人數的增加而降低。影響政府能力的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資源的質,即政府人員的體質、品質、智力、技能、態(tài)度、價值觀、團隊意識等。
4.文化資源。與企業(yè)的組織文化相比,政府的行政文化對其中人的活動有巨大的影響。文化資源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政府能力。它涉及政府工作人員對行政活動的態(tài)度、情感、理想、價值觀等,以感召力、凝聚力等形式發(fā)揮作用,影響著行政行為。例如,官本位的意識就嚴重影響了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行為,對服務型政府建設不利,必須進行破除。
5.權威資源。政府的權威來自于政府的合法性,是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無形權力。政府的權威首先來自其自身所擁有的得到人民認可的權力。此外,政府的權威也來自于其政績合法性,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政府的滿意度和信任度?!罢帕Α币辉~是政府權威的一種表現形式。
6.信息資源。隨著信息網絡社會的到來,信息成為政府能力中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政府職能的實現也是信息流動和處理過程。
7.結構資源。結構力的大小主要由政府內部管理水平決定。政府能力的強弱一般取決于政府能力構成要素間的協調程度。
(三)政府能力的表現形式
政府能力的結構表明政府擁有的資源、能量,而政府能力的外顯形式表明政府運用這些資源和能量去做什么。有什么樣的政府職能分類,就有什么樣的政府能力表現形式。當前,除了政治統(tǒng)治職能外,我國政府的主要職能是經濟管理、社會管理、生態(tài)管理、文化管理和公共服務。當然,每項職能下面又包含許多更加具體的職能,諸如經濟管理職能主要包含宏觀調控職能、市場監(jiān)管職能等,公共服務職能主要包括提供公民事物性服務、公共物品、社會信息服務、社會保障等具體職能。這些職能分別對應一種政府能力,比如公共服務對應公共服務能力。
二、服務型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存在的問題與提升思路
(一)服務型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存在以下問題:政府公共服務觀念落后;服務方式單一,以壟斷方式為主,依賴直接手段,較少使用間接手段,習慣發(fā)號施令;過多使用行政手段。政府服務越位、缺位、錯位現象突出,不該管的管死了,該管的事卻未管好;政府過多干預微觀經濟活動,對宏觀的管理和調控不夠。對形勢分析不準,宏觀調控手段運用有時錯位。基于以上問題的存在,造成政府公共服務能力不足。
(二)服務型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的思路和途徑。
基于以上存在的諸多問題,政府必須轉變職能,加快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建立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和陽光政府。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我國必須完善和強化公共服務職能,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公共服務能力提升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目標。除了政治統(tǒng)治之外,必須實施宏觀調控以保持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創(chuàng)造良好的市場環(huán)境,提供公共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的主要職能。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目標主要是:充分調動政府自身、市場等各個方面的力量,以政府為主導,以市場和社會為主體,構筑全方位的無縫隙的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公共服務的高質高效提供。
2.構筑政府公共服務能力體系。構建公共服務核心能力和基本能力體系。核心能力體系應由宏觀調控能力、社會管理能力、公共服務能力指標構成。其基本能力體系,一是戰(zhàn)略管理能力、目標管理能力、科學管理能力,政府決策的公眾參與。二是信息管理能力、統(tǒng)籌協調合作能力、人才資源開發(fā)能力。三是績效管理能力、監(jiān)督管理能力、資源整合能力。我國地方政府必須以能力體系作為績效指標和任務,開展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建設。
3.完善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機制。為了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作為服務型政府一定要在重塑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公眾的關系的條件下,按照實際情況,明確政府、市場、社會、公眾各自服務的方式、標準和內容,充分發(fā)揮市場經濟在配置資源方面的基礎性作用,培育和發(fā)展社會力量,通過聽證、“公共質詢”等參與制度使公眾能夠直接地參與公共服務的決策與提供過程。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提高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社會化和管理民間部門的能力。
4.強化政府責任。與能力相對應的是責任,對責任的強調能保證能力提升的正確方向。如政府把某項公共服務項目委托給市場主體建設經營,政府直接投資管理的就責任減少了,而保證服務水準的責任則加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