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軒
摘 要:武術不僅是弘揚我國國粹的實踐方式,而且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主要方法。以體系化的武術套路進行鍛煉,能提升學生的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心性,并且對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個人精神風貌的塑造都具有積極作用。文章分析激發(fā)武術學習興趣的關鍵因素,探討武術課程的內容編排及難易度選擇,指出教導武術訓練過程的方式應多樣化,對武術課程考核應采取單獨標準。
關鍵詞:武術;學習興趣;課堂教學;身體素質
中圖分類號:G421;G623.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7-0048-02
武術教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教師需要迎合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學生對武術的認知多數(shù)都是從文化傳播類節(jié)目或者一些武術擂臺中了解到的,缺乏系統(tǒng)化的知識教育,在進行武術學習前需要進行一定的基礎知識普及。在這一階段最為適宜的就是通過視頻以及一部分功夫影片的形式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其對武術的正面形象有所認知。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習俗作為主題進行武術知識的滲透,將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逐漸激發(fā)出來。而且武術在集體演練的過程中能夠展現(xiàn)出聲勢浩大以及氣勢規(guī)模上的豪邁之感,是讓學生充分體會其魅力的重要方式。這些鋪墊,能為學生學習武術做好充足的準備。下面,本文對提高學生武術學習興趣的實踐進行探討。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武術教育,興趣是最關鍵的因素,如何引發(fā)學生對這一領域的新鮮感以及好奇是首要的問題。在學生進行基礎的身體素質鍛煉前,教師應在課堂上營造相應的氛圍,除了觀看武術影視作品以及比賽視頻之外,還要讓學生傾聽武術套路配樂,或者對一部分口號口令進行熟悉。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配合音樂節(jié)拍喊口號,就會熟悉武術套路所搭配的韻律節(jié)奏。
這些模式能夠讓學生對武術套路產(chǎn)生基礎性的記憶,同時促使學生對這一學科產(chǎn)生興趣,方便日后的課程安排及進行。教師應將武術的深層次理念進行推廣普及,畢竟作為中華傳統(tǒng)國粹,武術不僅是鍛煉身體的手段,同時也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身體式的表現(xiàn)。所以,教師要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對武術的真諦有更深刻的理解,使其意識到武術所帶有的民族特色,進而有效提升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
修習武術課程的形式不同于其他文化科目,學生只有通過對武術套路的了解以及圖片視頻的結合,加上教師的動作引導,才能形成對武術套路的基礎記憶。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很容易因為注意力不集中,難以長時間記憶教師所講授的課程內容。所以,學生通過教材進行課下復習以及練習,會成為卓有成效的學習方式。而且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武術課程雖然強調實踐式的身體教學,但是基礎性的教材仍舊是必需的課程工具。
另外,在學生的基礎引導上,武術畢竟是體育課的一個分支課程,所以不能脫離原有的體育課教學模式。尤其是武術套路的系統(tǒng)性以及難易度都應有適當?shù)娜∩幔吘谷狈A的學生在前期更為重要的是對筋骨的拉伸鍛煉,做好這一準備后才能進行相應難度的套路動作的練習。因此,教師應從傳統(tǒng)比賽的武術套路中選擇難度系數(shù)較低、適合初學者的內容進行改編,使其更加適合沒有基礎的學生。
而對于學生的基礎指導,需要教師根據(jù)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進行相應的鍛煉。有些學生在興趣愛好班中進行過相關的鍛煉,身體柔韌度以及強度都能達到需求;有些學生身體素質較弱,難以承受高強度的運動。因此,根據(jù)學生身體狀況進行分組練習是武術教育中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因素。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狀況分別指導,使其按照自己的能力范圍進行身體鍛煉,避免因為課堂中超出承受量的活動導致身體受傷等意外情況的發(fā)生。
武術教育應盡量避免課堂內容的枯燥化傾向,畢竟這不是傳統(tǒng)文化科目,需要普及大量的基礎知識等內容,最重要的就是對動作的模仿以及鍛煉。所以,教師應盡快將基礎知識普及完成,進入學生更有興趣的實踐操作階段,武術練習所需要的不僅是步法,還有肢體動作的協(xié)調性。對學生而言,要順利完成很多協(xié)調性的動作,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加上教師的指導以及示范,才能達到足夠的標準程度。
而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可以選擇先示范再讓學生進行模仿的方式,或者通過分解動作的形式讓學生按照動作的不同環(huán)節(jié)進行記憶,或者可以提前錄制分解動作的相關視頻,使學生能夠在重復觀看的同時進行思維的固化,避免自身動作的冗余性。另外,也可以采取有經(jīng)驗的同學教導的方式,結成武術學習小組,分別進行生生間的動作糾正以及互相幫助,以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
在這一階段,教師一定要對學生多鼓勵,避免學生因為缺乏耐心而對武術課程失去原有的興趣。例如,在選擇套路的過程中,教師可選擇少兒長拳基礎套路,這個基礎套路結構簡單,只需要十個左右的動作就能完成。在前期教育中,教師選擇這種結構的套路讓學生進行練習,能避免學生因為長時間的學習產(chǎn)生疲倦感,失去對武術的興趣。并且對于套路練習動作規(guī)范且完整的學生,教師可以單獨建立小紅花獎勵制度,按照對應的積分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評價。對學生而言,這種簡單直接的表揚形式更能培養(yǎng)其自信心。
因為學生武術課程的學習無法達到專業(yè)體校對學生培養(yǎng)的標準,所以在課程內容方面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進度進行考核。教師可以將前期教學的簡單套路動作進行教學指導后作為考試內容,讓每個學生按照動作標準進行演練,或者進行集體操練后由教師根據(jù)每個學生的表現(xiàn)情況進行評分。這樣一來,能夠客觀評價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況,也能夠取得足夠的身體鍛煉成果。
當然,在分數(shù)評價上武術課程應采取單獨標準,因為雖然動作本身有規(guī)范性的要求,但是對學生而言,完全按照標準進行要求也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教師可以適當放寬規(guī)則,在允許的限度內給學生充分發(fā)揮的自由空間,并在平時多傾聽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意見,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改變。
總之,在武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讓學生進行單純的體能鍛煉之外,還應該讓學生對動作結構以及起承轉合的順接動作進行記憶,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前期階段,學生可以通過模仿教師的動作達成對武術動作的修習,但后期應逐步脫離教師,通過自身記憶動作完成武術技能的訓練以及身體素質的鍛煉。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保持充足的耐心,積極進行引導而非提出超出學生能力的要求,讓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這樣,學生才能從武術中學到標準化的套路動作,并通過這種文化教導方式傳承中國國粹,將民族式的記憶融入心中,對武術中所蘊含的身體哲學的道理理解得更加透徹,提高身體素質,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1]錢梁.武術套路教學對提高學生武術學習興趣的實踐研究[J].運動,2016(21).
[2]余林霞.小學校本武術教育實施策略的思考[J].當代教研論叢,2016(08).
[3]王佩娟.以趣為先 身心康健——小學生武術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探究[J].體育風尚,2018(11).
[4]陳健才.淺談小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J].搏擊,2012(07).
[5]邵建華.找準切入口,提高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J].中國學校體育,2018(03).
[6]王建.如何提高高校學生對武術課的興趣[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9).
[7]李新.合作教育在武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應用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9).
[8]李會杰,李亞英.如何提高學生對武術課的興趣少年[J].體育訓練,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