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67000)陳玉娜 馬平均
心臟是高血壓病最常損害的靶器官之一,冠狀動脈病變是高血壓導致的全身血管病變的一部分。高血壓在冠心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作為合并癥,高血壓一般沒有較明顯的臨床表現,如果不進行及時干預,在疾病的發(fā)展中,會充當重要的角色。本研究目的在于通過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讓患者掌握疾病相關知識,控制患者血壓,達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護理目標。
1.1 臨床資料 2015年1月~2016年11月入住我院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160例,年齡45~70歲,臨床診斷明確,病程3~20年。此次護理計劃已告知患者及家屬,并簽署護理、知情同意書。按照數字表法將這160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80例。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經確診并入選分組后,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模式,包括:①定時監(jiān)測血壓;②定時服用藥物;③心理干預指導;④指導飲食禁忌。觀察組給予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對照組基礎上),成立自我管理教育小組,包括病房護士長、主管醫(yī)師、主管護士(各一名),入院后即開始,內容包括:①給予患者心理溝通、疏導;②舉辦疾病相關知識健康講座(患者及家屬同時參加);③發(fā)放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知識相關資料;④舉辦病友交流會,尤其是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分享其感受;⑤給予患者用藥指導;⑥給予患者生活方式的指導。
1.3 觀測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對自身疾病了解情況、血壓控制情況及對護理滿意度的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以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對自身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對照組對疾病知識、運動飲食對血壓的影響熟知率分別為75.00%(60/80)、71.25%(57/80),觀察組的熟知率為93.75%(75/80)、92.50%(74/80)。觀察組兩項數值評分均高于對照組(x2=5.105,P=0.016;x2=6.005,P=0.011)。
2.2 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 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模模式干預后,比較其血壓控制情況。觀察組血壓控制情況明顯較對照組好(t=3.555,P=0.000;t=5.927,P=0.000)。見附表。
2.3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以后,觀察組滿意率為93.75%,高于對照組的87.50%(x2=5.005,P=0.05)。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由多種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疾病,其中高血壓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其他因素有血脂異常、吸煙、超重肥胖、糖代謝異常、運動量不足等。此病不但需要藥物對癥治療,還需要護理人員的監(jiān)測記錄,患者的配合。
附表 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常規(guī)護理包括測量患者體重,監(jiān)測患者血壓,監(jiān)測患者用藥情況等,自我管理教育模式除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另給予現代的管理模式,側重點在于醫(y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2]。當醫(yī)護人員給予患者治療時,同時給予人文關懷,關注患者情緒,若患者情緒有焦慮、恐懼等問題出現,及時進行有效溝通,使患者釋放壓力,避免情緒影響到藥物對疾病的治療和身體的恢復。普及關于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開展健康講座,患者與其家屬共同參與,更有利于普及疾病知識,特別是在生活方式方面,患者與家屬需要根據科學的知識進行改進,如合理的膳食、適當的體育鍛煉、控煙禁酒等。使患者在生活方式上做出適當調整,從而達到有效地控制血壓,提高生活質量。此外,在治療藥物方面,給予患者藥物知識普及,讓患者知曉簡單的治療原理。通過自我管理教育模式的患者,對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了認知度,在交流過程中,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主動性,使患者釋放疾病壓力,轉移注意力。在護理知識普及中,也學會了日常生活中自我的護理能力,對疾病的恢復有極大幫助。
自我管理教育模式下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比常規(guī)護理下的患者疾病恢復更快,患者滿意度更高,血壓控制效果更好,值得各醫(yī)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