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花都區(qū)人民醫(yī)院(510800)劉蕊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神經內科疾病,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漸嚴峻,導致老年腦卒中患者數(shù)量逐漸增加。大部分老年腦卒中患者經治療后會出現(xiàn)較多的并發(fā)癥,例如肢體功能障礙、語言功能障礙及吞咽功能障礙等[1]。針對患者吞咽功能障礙及早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可有效降低患者殘疾率和死亡率。本次研究針對老年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實施標準吞咽功能評估及飲食管理,旨在探究該種模式對其康復效果的影響,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集老年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146例,所有患者在明確研究內容和目的后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且均經影像學確診腦卒中,并已經排除合并意識障礙、精神障礙、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根據數(shù)字表法進行組別隨機劃分,包括對照組73例,觀察組73例。對照組中有43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年齡區(qū)間62~75歲,平均年齡(67.2±3.2)歲;觀察組中有41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年齡區(qū)間61~76歲,平均年齡(66.5±3.1)歲,兩組患者年齡及性別數(shù)據在統(tǒng)計學軟件中不存在明顯差異,即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具有可行性。另,本次研究已上報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病情觀察、用藥指導等常規(guī)護理,根據患者情況開展康復訓練。觀察組患者行標準吞咽功能評估及飲食管理,具體措施如下:①標準吞咽功能評估,對護士進行相關培訓,考核合格后為患者提供標準吞咽功能評估。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檢查,觀察其意識狀況,可否對語言刺激產生反應,能夠直立坐位或長時間維持頭部位置,能夠自主咳嗽,是否存在流涎癥狀,舌頭能夠活動及范圍,以及呼吸、發(fā)音情況。在上訴所有指標中,若患者存在任意一項指標異常則可評定為吞咽障礙。若無異常,需實施吞咽飲水試驗。指導或輔助患者直立坐位,先后將5ml水進行3次吞咽,60ml水進行1次吞咽試驗,觀察患者口外是否漏水,是否缺乏吞咽動作,是否飲水過程中有咳嗽、嗆咳及氣促情況,吞咽后其發(fā)音是否異常等。根據量表進行結果評價,分值與患者吞咽功能呈負相關。根據患者飲水情況對視誤咽情況進行評定,飲水時有嗆咳或飲水后發(fā)音異常判定誤咽,飲水時無嗆咳或飲水后無發(fā)音異常判定非誤咽。②飲食管理,根據吞咽功能評估結果為不同程度吞咽障礙患者實施飲食管理,針對輕度患者:為患者及家屬開展飲食管理健康教育,對患者飲食習慣進行調整并提供康復訓練。保證患者進食環(huán)境的安靜氛圍,使其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有效進食方面,若非必要不與患者進行交流。抬高患者床頭避免反流。吞咽障礙患者應食用軟食,小口慢速進食。可在食物中加入適量藕粉進行食物稠化以預防嗆咳。患者進食應遵循少量多次原則,同時必須有人陪同進食。針對中度患者:基于上述護理措施外,可為急性期患者留置胃管進行鼻飼,病情緩解且穩(wěn)定后開展康復訓練。針對重度患者:鼻飼進食前抬高其頭部,并確定胃管的位置無偏差。鼻飼前對胃管使用溫開水沖洗,控制好鼻飼進食量、溫度及速度。初始鼻飼階段進食量200ml為宜,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后可恢復經口飲食。
1.3 觀察指標 ①患者吞咽功能康復效果評定標準參考藤島一郎吞咽功能量表[2]評分,分值超過9分(包括9分)評定為痊愈;分值介于6~8分評定為顯效,分值介于3~5分評定為有效,分值介于1~2分評定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②不良反應包括誤吸、吸入性肺炎及窒息評定標準為:有既往誤吸史患者,X片結果顯示肺紋理改變,或有新病灶,同時包括體溫超過37.5℃、痰量增加、肺濕啰音、外周血白細胞數(shù)或中性粒細胞數(shù)增加等條件中任意一項,可評定吸入性肺炎[3]。進食時發(fā)生呼吸受阻導致患者呼吸停止為窒息。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采用SPSS17.0計算,經百分比表達計數(shù)資料,行X2做統(tǒng)計學檢驗,計算結果顯示P<0.05則說明數(shù)據差異顯著至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附表1 兩組患者吞咽功能恢復效果比較(n,%)
附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n,%)
2.1 兩組患者吞咽功能恢復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吞咽障礙康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數(shù)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患者吸入性肺炎、誤吸及窒息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shù)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2。
臨床中針對吞咽障礙患者多采取各種手段的治療,未能意識到患者功能評估的重要性。有臨床研究表明[4],腦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礙發(fā)生率高達70%,雖然這其中有一部分患者屬于一次性吞咽障礙,但是其會對患者臨床預后造成不良影響,同時會導致非一次性吞咽功能障礙患者漏診。
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發(fā)生吸入性肺炎、營養(yǎng)攝入不足、抑郁癥等疾病的風險較高,導致患者康復效果不理想,康復時間延長。因此針對患者的吞咽功能進行及時有效的評估,對患者康復護理方案的開展具有指導性作用。以往臨床中對患者是否存在誤吸情況的篩查采取觀察其飲水過程中是否發(fā)生嗆咳的方式,雖然該種篩查方式操作簡便,但是患者誤吸概率高,雖然水不會對患者的呼吸道產生強烈刺激,但是嚴重誤吸情況下大量飲用水進入氣道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在本次研究中,針對觀察組患者實施了標準吞咽功能評估,首先對患者意識、唇舌、咽喉及體位控制等情況進行常規(guī)檢查,針對無異常者進行飲水試驗,可有效規(guī)避患者誤吸風險,進而使得吞咽功能障礙篩查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得到良好提升。
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由于進食障礙,多伴有營養(yǎng)不良情況,這對于患者的康復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針對該疾病患者實施有效的飲食管理具有重要意義?;跇藴释萄使δ茉u估結果,將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三種級別,分別根據其特點及患者實際情況開展同時模式的飲食管理干預,既能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還可有效保證患者的營養(yǎng)攝入。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標準吞咽功能評估及飲食管理對老年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康復具有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標準吞咽功能評估與飲食管理用于老年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護理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