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473012)苗小麗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yī)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間收治的中青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參加此次研究,共120例。男性63例,女性57例;年齡21~48歲;其中大專及以上46例,高中62例,初中及以下12例?;颊咧椴⒑炇鹬橥鈺?。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進行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有效的社會支持進行干預,主要包括:①家屬及朋友的理解支持:充分調(diào)動家屬及朋友發(fā)揮最大的支持鼓勵作用,在患者心理壓力巨大、充滿負性情緒時,需要家人及朋友的關心和安慰,通過與患者不斷深入交流,了解患者的處境及心理感受,積極支持引導患者勇敢面對人生,有利于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②醫(yī)護人員的正確引導和健康教育:醫(yī)護人員采用一對一的護理治療方式,根據(jù)患者的年齡、職業(yè)、生活習慣及性格等進行一對一的溝通和交流,鼓勵患者多傾訴,并協(xié)助解決問題,從而改善患者面對疾病的心態(tài)。此外,通過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深入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相關知識,克服恐懼心理,并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治療,盡早恢復身體健康;③社會的支持:通過建立交流室,定期舉行講座,可以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患者之間的不斷交流,還能加強自我護理能力,提高治療效果。
附表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CLDQ評分比較(分)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及生活質(zhì)量評分。其中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的焦慮、抑郁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說明抑郁越嚴重;采用生活質(zhì)量核心量表(QLQ-C30)評估其生活質(zhì)量,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分析,兩組患者的SAS、SDS及QLQ-C30評分以±s表示并用t檢驗進行比較,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SAS及SDS評分對比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44.45±7.64)及SDS評分(41.62±7.67)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3.02±8.13)、(50.12±8.38)(t=5.950、5.796,P<0.05)。
2.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QLQ-C30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嗜肝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其發(fā)生、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機體的免疫功能。有資料研究顯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青中年患者多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嚴重影響了其生活質(zhì)量。通過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有利于患者緩解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進而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臨床上常采用社會支持干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達到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的目的。大量臨床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社會支持與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呈負相關[1][2]。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得到明顯緩解,生活質(zhì)量也明顯提高。該研究結(jié)果提示社會支持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有積極作用,提高了其生活質(zhì)量。這可能是因為親朋好友不斷與其交流,使患者得到安慰和理解,醫(yī)護人員有針對性的溝通和鼓勵,增強了患者面對疾病的信心。
綜上所述,社會支持可積極促進中青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負性情緒的改善,并使其生活質(zhì)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