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洪梅
摘要: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并不是一氣呵成的,是修改出來的。一直以來教師批改作文都是精批、細改,但學生寫作水平提高甚微。教學生學會修改作文,讓學生體會修該作文的意義,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從中領悟寫作技巧,既達到作文教學的目的又培養(yǎng)學生了養(yǎng)成修改作文的習慣,進而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學生;學會;方法;作文;習慣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長期以來受“學生作,教師改”這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為改好一篇作文可謂是花盡心思,而學生卻收益甚少,教師也被拖得精疲力竭,且效率低下。于是有人編了這樣的順口溜:“上輩子不是人,這輩子改作文;白天上課寫筆記,晚上點燈改作文?!倍覍W生并不領情,常是一塞了之,正所謂“作文一筆糊涂賬,改與不改一個樣”。葉圣陶先生曾直言不諱:“我當過教師,改過學生的作文本不計其數,得到個深切的體會:徒勞無功?!逼鋵?,就達成文從句順這個作文目標而言,學生的自改互改要比教師的批改有效得多?,F(xiàn)在,傳統(tǒng)的“精批細改”觀念已經不能適應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教學建議”部分強調:“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將修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把批改權交給學生,既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互相借鑒間接增強學生作文能力。當然,在教給學生自批互批之前,教師應做好示范,先教給學生評改方法,規(guī)定修改符號,明確修改程序。
那么,教師應該怎樣教會學生修改作文呢?我本人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有這么幾點體會:
一、扭轉學生思想
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強弱是其獨立寫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教學生修改作文,不僅能促進“寫”,而且能讓學生在不斷品嘗成功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學習,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習慣。我們應該讓學生明白: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只有反復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語句、段落、情節(jié)改美,使自己的文章生動感人。讓其在反復修改的過程中領悟到:只要反復認真修改,就能把作文“改好”,樹立起修改自己作文的信心。
學生只有轉變了思想,充分認識到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樹立起了寫作的責任感,才會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二、教會修改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教給學生修改方法,培養(yǎng)學生修改能力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關鍵。
1.示范法
完成一次習作練習后,教師要瀏覽學生的習作,了解并歸納出學生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本次習作的訓練重點,選取較典型的文章作“鏡子”,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找準修改點,集體修改。再把原作與改作打印后發(fā)給每個學生,指導學生找到“治病的良方”,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接著,我們以啟發(fā)、誘導等多種形式和學生一起逐詞、逐句、逐段進行討論,從而悟出修改的方法。
學生在掌握了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后,我們還應引導他們加以鞏固??捎猛队皟x打出一個未經修改的作文片段,指導學生在投影片上修改,其他學生當參謀。學生改完之后,我們再發(fā)給每個學生一篇未經修改的作文讓他們當堂修改,以鞏固和消化所學的修改作文的知識與方法。之后,便可讓學生為自己的病文“對癥下藥”。修改時,對修改困難大的學生,教師要個別指導。
2.誦讀法
讀中改也是個好辦法。作文中語言不流暢、銜接不緊湊、情感不相稱等表達方面的毛病,光看是不容易察覺的,只有運用“讀讀改改,邊讀邊改”的方法才能很快發(fā)現(xiàn),才能動手把毛病治好。如:陳東同學在作文中這樣寫到“一進校園,我首先第一個看到的就是那富饒的假山”。當他朗讀此句時,總覺得別扭,后經仔細思考,認為“首先”與“第一個”保留其一 ,避免重復,又覺得用“富饒”來形容假山有些不妥,改為用”造型新穎”更為合適。修改好的句子再來讀一讀,覺得流暢多了??磥怼岸洹边@個老師還真挺稱職,把毛病都挑了出來。另外朗讀自改法對于作文中的丟字落詞現(xiàn)象,修改有明顯的錯誤的句子現(xiàn)象是快捷有效的修改方法。正如葉圣陶先生說:“文章改完后,最好是念一兩遍,這也是個好習慣。要跟平常說話一樣地念?!闭b讀修改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3.互評法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因為自己寫的作文,是自己心理想說的話,而別人并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只能憑文字來理解。往往會出現(xiàn)自己寫得不清楚,可是自己明白,別人卻不明白。正因如此,同學互評就顯得十分必要了,彼此“橫挑鼻子豎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就難逃“法眼”了。如:一位寫作能力挺強的學生在作文中的好詞佳句不斷,比喻擬人交錯使用,可是一到“小老師”那就通不過了“你一會兒寫花,一會兒寫藍天,一會兒又寫樹,一會兒又寫小草,按著你這樣的順序,讀完作文害得我象吃了‘點頭丸似的,忽上忽下”。小作者也不服氣,辯解自己就是按這個順序觀察的。二人爭執(zhí)不下,找我理論。我因勢利導,講解了觀察順序的重要性和觀察方法。兩位同學點頭稱是。不見得“小老師”比小作者的水平高多少,但能挑出毛病來加以改正,寫作水平就會在這一次次的修改中提高,再加上小作者的辯解,老師因勢利導,寫作水平就會在這一次次的修改中提高。
三、樹立好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每次習作訓練后,讓學生將草稿及修改后的作文一齊上交。教師找出修改認真的同學樹為榜樣,促使每個學生都養(yǎng)成良好的修改習慣。
“玉不琢不成器”這個成語是說粗糙的玉石只有經過精心雕琢,才能制成晶瑩剔透的藝術品供人們欣賞。作文也不例外,只有經過反復認真地修改,才能寫出文質兼美的好文章。我們教會學生修改作文,不僅能使學生把語文課中學到的字、詞、句、篇等方面的知識在修改文章時得到運用,還能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細心,一絲不茍的寫作與做人的良好行為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