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朝
摘 要:長期以來,小學科學課程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教學質量也停滯不前,教學策略方法缺少變化與提升,極大限制了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造成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是比較復雜的,比如教學目標不盡合理、教學情境單一枯燥、缺少對學生主動探究精神的刺激與培養(yǎng)等。實際上,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是優(yōu)秀公民所必備的素質,是學生今后能夠在社會上立足與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本文即從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優(yōu)化完善教學情境和巧妙設計探究問題三個方面,淺談小學科學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科學;有效教學策略
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出之后,加強科學知識教學一直是我國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小學教學也不例外,但其落實往往是在具體學科上,比如數(shù)學等,在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上存在明顯的短板。即學生可能數(shù)學成績優(yōu)秀,卻不明白數(shù)學有什么用,不知道數(shù)學是所有自然科學學科得以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更不會從科學的角度看待各種問題。本來小學科學學科是能夠在這方面發(fā)揮作用、補上短板的,又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效果。這種局面亟需扭轉。
一、合理設置教學目標
很多教師在小學科學課程的目標設置上存在著不合理的地方??茖W課程的涵蓋范圍很廣,可以說與各種科學學科包括物理、化學在內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但其教學目標并不是為了“超前教學”,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就能掌握大量的專業(yè)學科知識,這超出了小學生的能力范圍,只會招致他們的反感,給他們帶來巨大的挫敗感。正確的教學目標,應該是促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知道怎樣用科學的手段去解決或驗證具體的問題,并具備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
例如,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植物”,這一單元的教學目的不是讓學生記住大量他們根本搞不明白的植物學知識,或者走馬觀花的讓學生看一些植物圖片,而是要讓他們學會怎樣以科學的方式去觀察和記錄植物的特征,能夠用“美麗”、“好看”之外的詞匯去描述自己看到的世界。所以,教師的教學目標應該是教會學生從不同的特征角度去觀察植物、對植物進行分類并且以客觀的方式記錄下來,乃至能夠用一些簡單的測量手段將植物的特征數(shù)字化。
二、優(yōu)化完善教學情境
科學是需要進行探索與實踐的,相對外邊廣闊的天地來說,教室場景是非常單調的。而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教學情境基本限制在小小的教室空間中。而且即使是在教室里,很多教師也沒有充分利用環(huán)境,還是采取非常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只是“轉述”教材中的內容,然后根據(jù)內容做一些板書,讓學生進行單純的記憶。有時,教師也會引入一些情境,但又與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或教學內容的關系不大,有生搬硬套之嫌,學生頭腦中難以建立起清晰的思維聯(lián)系。以上情況都降低了科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們周圍的材料”。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課堂教學相對來說能夠提供較為豐富的教學材料,但與生活場景相比還是非常不足的,也不夠真實,仍然有進一步豐富的必要。比如學生在生活中會接觸到紙、塑料、布料、橡膠等各種物品,它們在吸水性上有著巨大的差別。教師可以先設置一個生活場景:有一天下雨了,三名同學一個穿著雨衣,一個用塑料布擋在頭上,還有一個手里只有一張大紙。幾個人冒雨回家,最后這幾個物品會變成什么樣子呢?先用語言勾畫出一個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聯(lián)想,然后再拿出相應材料進行實驗。
三、巧妙設計探究問題
上文已經提到,科學需要進行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和基本的科學探究能力是小學科學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必須對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探究這些問題的答案,僅是對教材進行平鋪直敘的講述是肯定不行的。而問題的設置是有技巧的,要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要有明確且可行的教育意義,甚至還要考慮學生的意愿與興趣方向。因此,教師在平時要注意對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掌握充分的信息資料,然后根據(jù)這些信息來設計問題,以更好地起到吸引學生探究的作用。
例如,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溫度和水的變化”,其中提到了水結冰與冰融化的知識內容。如果學校所在地為南方地區(qū),全年氣溫較高,那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到這些現(xiàn)象的機會是比較少的,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能一上來就直接讓大家描述觀察到的生活現(xiàn)象。教師可以先提問大家有沒有見到過冰,或有沒有見到過水結冰、冰融化的過程,如果大多數(shù)學生都比較懵懂,教師可以先拿出事先制作好的冰塊,讓學生觀察其融化過程,然后再通過提問讓學生嘗試科學地描述這一過程。
總而言之,科學課程在小學教學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一點在以往的教學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連帶到學生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也存在一些迷茫感。希望廣大同仁能夠扭轉教育理念,加大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滿足學生們的好奇心與成長需求,著力培養(yǎng)其科學精神與能力,為他們未來漫長人生的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蔣毅.善用“問題”完善小學科學課堂[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1):68.
[2]王晨光.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策略改進[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8,34(10):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