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喆華
摘 要: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參與性,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主動地學數學,獲得的進步會更大。所以,教師的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應當主要圍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入手,讓學生真正以學習主體的狀態(tài),投入到整個學科的內容探索和學習中去。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高效性
引言:
對于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構建高效課堂成為當前項重要的教學任務。高效課堂體現(xiàn)在“高效”兩個字上,指的是教師的教學要具有較高的效率,能夠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了教育教學較高的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于高效教學。那么,如何才能創(chuàng)建出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呢?
1.小學數學教師課前要充分地備課
備課是在一堂課開始之前,教師所要完成的必備過程。對于一堂高效的數學課來說,備課環(huán)節(jié)可以讓教師對學生的學情有一個充分的了解,也對所要教授的具體內容有一個充分的研究和深入的分析理解。所以,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準確的把握,教師的教學方法才會貼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設計和開展。而教學的內容也讓教師在教學的方式方面進行精心的選擇從而更加切合教學內容的需要。教師對于一堂課教學信息量的多少,也要有提前的準備和估計,這些都需要在備課的環(huán)節(jié)來進行。另外,考慮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多穿插一些互動內容,讓小學生可以全神貫注于課堂教學中,并且也可以在中間獲得適當的放松和休息。因此,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情況以及課堂上可能發(fā)生的問題,都要有一個充分的預設,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在一種高效而滿意的狀態(tài)下有效地進行。
2.通過打造數學教學情境,構建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學生積極地參與,并且對于教師所要教授的內容做到準確快速地理解。當然,一堂高效的數學課程也要能夠引起學生更強烈的探究欲望,讓他們在學習了一部分數學知識之后,具有更強烈的了解新知識的愿望。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教師也要注意前后知識的融會貫通,讓學生能夠在溫故而知新中去了解數學這門學科的內部規(guī)律,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另外,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思維發(fā)展特點,教師要注意數學知識的講授方式應當以直觀形象為主。最好是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具體形象化的比喻和情境創(chuàng)設中去理解抽象的數學符號語言。抽象的數學語言符號給學生建構了一種新的理解世界的方式,所以在他們還不太熟悉這種方式的時候,教師要以他們熟悉的方式逐漸地引入,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相關問題的理解和認識,也能讓他們的數學學習更加高效。情境教學的具體打造方式可以有很多,最基本的方式是教師借助自己的語言給學生進行繪聲繪色的描述,學生在聆聽教師描述的時候,發(fā)揮想象,在頭腦當中構建出相應的景象。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進一步豐富情境教學的具體形式。例如,通過實物、多媒體教學,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進行教學,都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數學教學中的抽象問題。
3.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學生知識的掌握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如果不能讓學生透徹地理解數學知識,就很容易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畏難心理,從而嚴重影響到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提升。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對課堂知識進行演示,以此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通過這樣的引導,老師還能從一定程度上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促使學生能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數學課堂的學習中來,進而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二)”一課時,如果僅僅依靠老師口頭上的講解,學生很難透徹地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知識點。因此,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應的微課課件,演示畫出對稱軸的過程,明確“沿著對稱軸對折,兩邊的圖形能完全重合”這個知識點。老師利用信息技術對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進行演示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和性質。這樣才能保證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進而加快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4.利用信息技術實施分層教學
只有讓班級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實施分層教學。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高效地完成分層教學,這對老師來說也具有極強的挑戰(zhàn)性。為了實施分層教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以保證分層教學實施的效率。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一課時,老師在給學生講解完課堂知識以后,就可以把班級里的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組,并利用信息技術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不同難度的課堂習題,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習題進行練習。例如,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小組,老師就可以讓他們選擇具有探究性質的習題進行練習,使其能深刻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對學習能力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老師則可以讓他們選擇一些稍帶難度的課堂習題,使其能透徹地理解課堂教學知識。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老師就可以讓他們選擇些簡單的課堂習題,使其先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會讀、寫小數,也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5.運用微課進行課后知識的鞏固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構建數學高效課堂,教師不僅僅要把控課堂時間,還要充分利用課后時間,讓學生在課后能高效地鞏固課堂知識。這樣一來,學生才能透徹地理解課堂教學的知識。只有讓學生將數學課堂的知識徹底消化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數學的高效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運用微課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后復習,讓學生在課后能及時消化課堂教學中的重點知識與難點知識,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小數除法”一課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完課堂知識以后,就可以將課堂上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錄制成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課下通過微課視頻進行二次學習,及時消化在課堂上沒能消化的課堂知識,深刻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理解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讓學生能掌握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和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結論: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構建高效的課堂,必然需要更多地調動學生的內在主體性。充分尊重學生內在的學習潛能,積極地鼓勵學生,讓學生帶著自信去鉆研數學,在數學學習中獲得認可,從而形成積極的良性循環(huán),逐漸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為今后進一步的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鵬年.如何構建以生為本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181.
[2]丁祖儀.如何構建以生為本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182.
[3]柴新紅.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構建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