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莉
【摘? 要】目的:分析微型種植體支抗與傳統(tǒng)的正畸方法應用在口腔正畸的效果。方法:將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間本院收治的120例口腔正畸患者作為實驗對象,依據(jù)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觀察組,且2組各選入60例,對照組予以傳統(tǒng)的正畸方法治療,觀察組予以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對比2組患者的臨床效果、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傾角差、磨牙移位、牙齒松動度、咬合力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與對照組(78.33%)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效果(95.00%)升高;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傾角差、磨牙移位、牙齒松動度及咬合力改善顯著,P<0.05;與對照組(20.00%)比較,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下降(5.00%),P<0.05。結論:針對口腔正畸患者予以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可顯著提升患者的臨床效果,改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傾角差、磨牙移位、牙齒松動度及咬合力,減少不良反應,臨床借鑒價值高。
【關鍵詞】微型種植體支抗;傳統(tǒng)的正畸方法;口腔正畸;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1-0076-02
口腔正畸主要指的是矯治系統(tǒng)對牙齒開展溫和持久的生物力,進而將錯位的牙齒整齊排列,最大程度上保持患者的牙齒美觀度,進而提升咬合力。臨床研究指出,正畸支抗可明顯提高口腔正畸患者的治療成功率,使得口腔矯正效果明顯提升[1]。目前,臨床上治療口腔正畸的主要方法有傳統(tǒng)正畸方法及微型種植體支抗等,其中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具有操作簡便、創(chuàng)傷小及植入靈活等優(yōu)點,可進一步解決支抗牙移位及控制等相關問題,逐漸在臨床中使用[2]?;诖耍敬窝芯烤腿?20例口腔正畸患者給予不同的正畸方法展開對比治療,分析其效果,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間本院收治的120例口腔正畸患者依據(jù)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n=60)、觀察組(n=60)。
觀察組,男:女,36:24,年齡范圍15~55歲,平均(34.58±7.26)歲。對照組,男:女,37:23,年齡范圍16~56歲,平均(35.25±7.35)歲。本次研究均通過本院的倫理會批準,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及年齡)比較,P>0.05,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開展影像學檢查、常規(guī)口腔檢查,均符合口腔正畸患者的治療標準[3];②口腔衛(wèi)生良好;③均是在自愿的情況下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 ①合并牙齦炎、進展性牙周炎等相關口腔疾病者;②不愿意積極參與本次研究者。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傳統(tǒng)的正畸方法治療,使用Nance弓置于患者的患者口中,要求每天佩戴時間大于8 h,設置牽引力300 g/次;囑咐患者定期要去醫(yī)院復診,每月1次,臨床醫(yī)生可結合患者牙齒移動情況適當調整加力值,接受期限為2年。
觀察組予以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微型種植支抗釘?shù)闹睆綖?.5 mm、長度為10 mm,均為鈦金屬材料,種植之前采用濃氯已定(濃度為0.02 %)漱口,采用利多卡因對患者展開口腔內局部浸潤性麻醉,采用X線等影像學輔助檢查手段仔細檢查患者的植入部位周圍的組織結構,之后植入微型種植體,和骨面需要保持垂直,向后傾斜大約30 °,盡可能植入在患者的上頜骨皮質骨中,等到種植完成后需要進一步確定根尖片與牙根相鄰結構間的關系。最后采用鏈狀橡皮圈增加種植體和牽引鉤間的壓力,設定壓力值為50 ~ 300g,結合患者的植入情況及牙齒情況隨時調整設定值。術后可拍攝牙尖片進一步確定患者的壓根關系,給予患者抗生素展開治療,及時預防感染,定期復診,及時更換鏈狀橡皮圈,一般情況下均需要連續(xù)治療2年之后方可取出。
1.3觀察指標
①臨床效果: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牙齒排列十分整齊,牙關系明顯恢復,前牙覆蓋狀態(tài)未見異常,面部外觀改善顯著;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牙齒排列基本整齊,牙關系逐漸好轉,前牙覆蓋狀態(tài)無異常,面部外觀逐漸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牙齒排列不整齊,牙關系及面部外觀未見改善,前牙覆蓋狀態(tài)異常十分明顯[4]。
②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傾角差、磨牙移位及咬合力;咬合力采用MFC-8701測定儀測定,將咬合測試片放置在下頜第一磨牙處,要求使用2 s/次 的頻率進行連續(xù)用力咬合10次,測定3次,選選咬合力最大值,計算平均值得出最終的咬合力[5]。
③牙齒松動度:<1說明患者的牙齒松動度越好[6]。
④不良反應:輕度水腫、口腔炎癥及不適感等。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借助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包含連續(xù)性變量資料(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傾角差、磨牙移位及咬合力)及定性資料(臨床效果、牙齒松動度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用()、(n,%)表示,t、檢驗;若結果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評定臨床效果(對照、觀察組)
相對比于對照組78.33%,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效果95.00%明顯提高,P<0.05;詳見表1。
2.2評定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傾角差、磨牙移位及咬合力(對照、觀察組)
相對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傾角差、磨牙移位及咬合力改善顯著,P<0.05,詳見表2。
2.3評定牙齒松動度(對照、觀察組)
相對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牙齒松動度改善顯著,P<0.05,詳見表3。
2.4評定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相對比于對照組21.66%,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效果6.67%顯著降低,P<0.05(=5.5511;P=0.0184)其中,對照組:輕度水腫5例,口腔炎癥4例,不適感4例;觀察組:輕度水腫2例,口腔炎癥2例,不適感0例。
3 討論
目前,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進一步發(fā)展,人們對面部及口腔的美觀要求也顯著提升,同時因為食物中糖分明顯增加導致牙周疾病發(fā)病率逐漸增長,使得人們對口腔正畸治療的關注度逐漸提升[7]。正畸治療主要是借助矯正裝置對患者的牙齒施加一定的壓力,使得牙齒逐漸恢復到正常位置,支抗選擇與控制可對治療結果造成較大的影響[8]??谇徽委熤饕墙柚鄳C治系統(tǒng)對出現(xiàn)病理學變化的牙齒開展溫和且持久的生物力進行作用,重新整理出現(xiàn)錯位的牙齒,最大限度上保持患者的牙齒美觀健康,改善咀嚼功能[9]。傳統(tǒng)治療方法中主要選擇牙弓對患者展開治療,大量臨床研究表明,傳統(tǒng)治療方法對患者的穩(wěn)定性相對較差,長時間佩戴患者的舒適性及美觀性差,在治療的過程中均會給造成明顯的心理負擔,同時在佩戴過程中口腔內剩余食物容易進入牙弓與牙齦間隙,容易發(fā)生感染及軟組織浮腫等不良現(xiàn)象,同時傳統(tǒng)正畸治療后患者的復發(fā)率相對較高,且臨床治療效果一般[10]。
目前,臨床上采用的常規(guī)牙弓、顱面骨骼支抗等治療方法均對患者有較好的臨床效果,但是在人體工程學、臨床醫(yī)學方面缺乏一定的穩(wěn)定性、舒適性及美觀度,導致口腔正畸治療效果效果不理想[11]。本次研究中,相對比于對照組78.33%,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效果95.00%明顯提高;相對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傾角差、磨牙移位、咬合力及牙齒松動度改善顯著;相對比于對照組21.66%,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效果6.67%顯著降低;P<0.05;分析原因:微型種植體支抗可發(fā)揮良好的支抗穩(wěn)定性及佩戴舒適性等優(yōu)勢,可增加提口腔正畸力的承受能力,進而減少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12]。另外,在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口腔正畸時,在患者的頜骨上可增加矯正產生的反作用,可最大程度上減少牙齒活動性,進而有效彌補傳統(tǒng)正畸治療方法的缺點,獲得優(yōu)良的矯正效果,提升矯正成功率,改善美觀度。同時在開展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時可將微型種植體植入頜骨的任何部位,進而減少空間和施力方向的限制, 增加種植體和頜骨的結合度,不需要進行骨結合,使得手術的操作步驟明顯簡化,同時,給予患者的植入體相對較小,所帶來的創(chuàng)傷較小,植入后可施加外力,預防鈦釘松動,使得患者的治療配合度相對較高,進而使得患者的臨床效果明顯提升[13]。
綜合上述,針對口腔正畸患者予以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可顯著提升患者的臨床效果,改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傾角差、磨牙移位、牙齒松動度及咬合力,減少不良反應,值得臨床借鑒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義, 葉華. 微型種植體支抗與傳統(tǒng)的正畸方法應用于口腔正畸治療的臨床價值[J].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6, 14(19):48-49.
[2]?? 馮宏宇. 微型種植體支抗與傳統(tǒng)的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療效[J]. 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 2017, 4(14):17-17.
[3]?? 劉洪, 牟雁東, 于曉光,等. 口腔正畸治療中微型種植體支抗的穩(wěn)定和安全性[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6, 20(8):1159-1164.
[4]?? 孫潔, 鄧立蘭, 凌燕,等. 微型種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效果及安全性[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6, 16(9):1742-1744.
[5]?? 孫新國. 微型種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J]. 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 2016, 3(1):5-6.
[6]?? 劉立勇, 孫雪燕. 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療中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6, 54(20):62-64.
[7]?? 溫秋平. 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河南醫(yī)學研究, 2016, 25(7):1255-1256.
[8]?? 張春波, 蔡巧玲. 微型種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運用效果觀察[J].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7, 15(23):112-113.
[9]?? Papadopoulos M A. Skeletal Anchorage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Class II Malocclusion[J]. British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2016, 42(1):87-87.
[10] Chen M, Li Z M, Liu X, et al. Differences of treatment outcomes between self-ligating brackets with microimplant and headgear anchorages in adults with bimaxillary protrus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 Dentofacial Orthopedics, 2015, 147(4):465-471.
[11] 劉丙軍. 口腔正畸治療中微型種植體支抗的使用價值[J]. 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 2016, 3(2):101-101.
[12] 姜曉蕾, 燕貴軍, 黃緒友,等. 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臨床研究[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7, 17(29):5661-5664.
[13] 齊震, 趙曉紅. 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青少年口腔正畸的效果[J]. 實用臨床醫(yī)學, 2017, 18(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