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丹
摘 要:特教學校的學生是殘疾、智障孩子,他們是這個社會的特殊群體,需要特別的關愛。特教語文教學是特教學校教育中的最重要學科,對學生的成長、回歸社會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對特教學校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特殊教育 語文教學 意義 現(xiàn)狀 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10-0137-01
隨著社會和現(xiàn)代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對社會中特殊群體的教育越來越重視。特教學校的教學對象以有智力、語言、行為障礙等特殊的學生為主。由于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導致行為、言語、學習、情感等有千差萬別。那么作為特殊學校的語文教師,如何針對學生開展語文教育呢?
一、語文學科在特教學校教學中的意義
特教學校的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能理解語言文字表達的意思,并能運用語言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這是特教學生語文教師的職責。教師面對的是一群特殊的學生。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表達的需求,讓他們掌握基礎的語言文字,讓別人能理解自己的意思,讓這些特殊的學生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得到人們的尊重與呵護,能維護自己正當?shù)臋?quán)益。其次,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學好語文能提升這些特殊學生的思維水平,并能促進其智力發(fā)展。學好語文知識,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
對于聽力有障礙的學生,尤其是嚴重喪失聽力的學生,對于他們來說日常生活也不能自己獨立完成。要想學讓耳聾學生學習基礎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其學習能力,讓他們完全融入社會并能獨立完成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語文教師在教給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其能力,要注重發(fā)展這些特殊學生的認識、思維能力和智力。
二、特教學校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著特教學校中語文教學,沒有正真發(fā)揮特教學校的語言特色。對這些特殊的學生了解不夠。不能針對這些學生的缺陷進行教育。
2.現(xiàn)行的特教學校運用統(tǒng)編教材。教材中編排很多學生應掌握的語文知識,但教材跨度較大,既囊括小學內(nèi)容,又包含中學內(nèi)容,雜而缺乏系統(tǒng)性、科學性。
3.在教法上,只注重訓練學生語言,而忽略了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強調(diào)口語訓練,忽視書面表達訓練。在語文教學中,忽略了學生對教材文本的整體感知,教學效率不高。
4.課堂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語文知識的學習,教師只圍繞教材內(nèi)容講解,學生只讀文本,沒有課外閱讀書籍。這些學生涉及到的只有教材,他們只能從文本中獲取有限的語文知識,學生的閱讀量只是局限在教材文本中。這些學習有障礙的學生學到的知識課本中零碎的知識,他們語言思維能力也收到限制。
三、優(yōu)化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特教語文教學
為了全面提高這些生理有缺陷的學生的素質(zhì),為了讓這些學生適應社會,特教學生的教師,更應重視提升學生的能力。因此,特教學校的語文教師必須深化教學改革,優(yōu)化教學方法。
1.改變教學理念
讓這些生理有缺陷的學生盡可能地適應社會生活,圍繞教材內(nèi)容,讓每一個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為他們以后適應社會奠定基礎,讓他們在社會能與他人交流、正常工作與生活打基礎。因此,特教學校的語文教學要緊跟時代的發(fā)展,要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更新教學理念。語文教學中應遵循:全面提升這些特殊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促進其思維、智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其自立及適應社會的能力。讓這些學生經(jīng)過特殊的教育,有一技之長,能夠自食其力,為社會服務。這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是特教學生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在教學觀念必須徹底轉(zhuǎn)變:重培養(yǎng)能力;讓學生樂學、主動地學;注重語文教學的整體性;教會學生學習等。
2.提高讀寫能力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講,語文教學主要包括聽、說、讀、寫基本能力,由于這些學生生理的缺陷,他們有的聽不到,有的學生“說”存在障礙,因此,教師要區(qū)分對待。對聾啞學生來說,與他人交流比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通過寫作來表達自己的見解是學生能力提升的主要依據(jù),所有這些對他們語言思維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如果聽力有障礙的學生只會寫而不能讀,教師的教學任務并沒有完成,對于這些學生另說,能與他人交流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因此,要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根據(jù)這些學生的實際情況,挖掘他們的潛力與才能,拓展其閱讀范圍,擴大閱讀量,拓寬語文基礎知識。這樣可訓練學生的閱讀及表達能力,還豐富他們的課外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
3.創(chuàng)新為語文教學的核心
以創(chuàng)新教育為核心的基礎上,改革特教學校的語文教學應從整體入手。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注重語文知識的連續(xù)性,注重教材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注重語文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注重語文學科對其他學科的基礎聯(lián)系。克服單篇課文教學或單方面教學的做法。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注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克服單純字、詞、句、段的教學,不能把語文知識進行簡單的疊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要從聽、說、讀、寫這幾方面入手,才能顯現(xiàn)出應有的效力。語言有障礙的學生,教師應在教學中適當安排一些對話、表演練習,可以拓展課外閱讀,加強對學生的寫作訓練,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4.注重表達能力的訓練
這些生理或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有著各種不同程度的缺陷,他們的思維、智力等參差不齊。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識的掌握能力均處于較差水平。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所用素材應來自于學生較為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這樣才能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易于理受。同時,應用生活中的素材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提高學生綜合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桂曉麗.換一種方法教語文——“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探析[J].小學教學研究,2018(14):20-21.
[2]劉飛.向著光亮那方——薦讀《有滋有味教語文:語文教師應知的教學技巧》[J].教師教育論壇,2018,31(02):91-93.
[3]陳亞敏.個性化教學在特教語文課堂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3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