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偉玲
摘要: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培養(yǎng),并結合人教版的教育質量觀的需求,然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則需要有重點,要從理解、運用、思維以及審美等諸多方面進行,其中的語言能力,也是較為基礎的內容,包括對文本的理解,漢字的使用等基本內容,并進行語言文字的積累,為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1-0137-01
前言: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基礎知識的學習也非常重要,只有做好基礎知識的學習,才能夠更好的完成核心素養(yǎng)的構建。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要層次分明的對學生的語言組織構建能力進行適當的培養(yǎng),并按照教學大綱做好基礎知識的積累,為今后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本文介紹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內容,并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索,提出了重視語言的學習與運用,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適當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小學語文的教學提供良好的策略支撐。
1.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內容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其中語言教學占有較大的比重,而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語言實踐能力,一般來講,其主要內容主要有語言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綜合來看在如今的小學語文教育要適應社會對人才要求,并結合語文教育的基本要求,結合人教版的教育質量觀的需求,然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有重點,要從理解、運用、思維以及審美等諸多方面進行。所謂的語言能力,也是較為基礎的內容,包括對文本的理解,漢字的使用等基本應用,并進行語言文字的積累,如優(yōu)美的語言等等,另外不僅要學更要用,能夠熟練使用自己學到的語言,務必做到語意準確,并獲得口頭和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務必做到交流順暢,文從字順。并適當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獲得對小學語文的深入了解。對于語言和文學形象有初步的評判意識,并獲得初步審美能力[1]。
2.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索
2.1 重視語言的學習與運用
語文教學在小學階段的主要內容就是基礎層次的學習,因此,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基礎知識的學習也非常重要,只有做好基礎知識的學習,才能夠更好的完成核心素養(yǎng)的構建。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要層次分明的對學生的語言組織構建能力進行適當的培養(yǎng),并按照教學大綱做好基礎知識的積累,并進行階段性的組詞構詞的訓練,使其能夠在不同語境中了解到詞句的具體應用。同時也要加強基礎訓練,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針對一些需要掌握的漢字進行重點的總結,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標準,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例如,在課文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要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更要就其中出現的陌生詞句,進行重點學習并反復練習,為學生的語文能力提供重要基礎知識的積累[2]。
2.2 構建輕松的學習氛圍
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構建過程中,應該注意到輕松的學習氛圍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所以在安排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微笑洋溢在課堂之中,并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建立其輕松的學習氛圍,語文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對教師的個人魅力的要求較高。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要讓學生動起來,要進行良好的互動,如一些簡單的問題,可以促進學生們的有效思考。例如,三年級的《金色草地》一文中,提到蒲公英,這時候教師可以拿一些蒲公英做為教具活躍課堂氣氛,如果不具備條件則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把漫天蒲公英的場景進行模擬出來,開闊學生的視野,活躍課堂的氣氛。
2.3 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小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而語文做為語言的基礎類學科,也有許多奇妙的文章也能夠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師在語言的教學中,要帶領學生在語文的海洋中遨游,如意境優(yōu)美的詩詞歌賦,散文等,在這些文章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其中的優(yōu)美詞章,提高其鑒賞能力和審美的水平。如三年級上冊的《盤古開天地》,做為我國的古代神話,講述了盤古開天地的過程,教師也可以組織進行相關視頻的觀看,讓學生感受到盤古開天的磅礴氣勢,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3]。
2.4 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其學習方法
在審美能力得到提升之后,學生會針對文章有著自己的想法,教師在這個時候就要根據具體的情況的進行適當的誘導以及糾正,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語境中完成對詞句的了解,并結合上下文,對語句進行適當了解,讓學生能夠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并讓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習慣,形成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如三年級上冊中的課文《找駱駝》文章通過商人和老人的對話,僅僅通過腳印和對樹葉的啃食就可以判斷出駱駝的真實情況,對于學生的思維有著一定的啟發(fā)性。
2.5 學習我國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國文化大部分都依托漢字做為載體,進行流傳和推廣,正是因為有了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才能夠讓語文產生一定的魅力。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適當的融入傳統(tǒng)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語文核心素養(yǎng)注入靈魂,讓學生具備愛國意識,學習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例如: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有非常多的古詩,這些都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通過對古詩的學習,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古香雅韻,使學生能夠承擔其傳遞中華文化的責任與義務,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能夠有效進行,使其感受到民族自豪感[4]。
3.結語
總之,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首先重視語言基礎的學習與運用,并構建輕松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思維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為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得到良好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張亞,楊道宇.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教育探索,2016(10):21-24.
[2]伍開宇.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文學教育:中,2017(6):83-83.
[3]梁雪文.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時代教育,2017(18):157-157.
[4]陳美貞.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考試周刊,2018(4):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