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繼忠
(江西省吉安縣人民醫(yī)院普外、泌尿外科, 江西吉安 343100)
當患者的腎臟受到損害時,患者的腎臟功能失去了使機體正常運轉的能力,患者代謝受到影響導致體內沉積了大量的電解質,人體組織、器官代謝的大量廢物也不能通過血液循環(huán)至體外,因此患者需要進行血液透析〔1〕。隨著醫(y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血液透析技術的不斷成熟,血液透析病人有逐年增多的趨勢,患者常年的透析使體內免疫力急劇下降,是腫瘤的易發(fā)群體〔2〕,如何更好治療此類患者,讓患者減少疾病帶來的痛苦已成為當前醫(yī)學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對于膀胱癌的治療還是以根治性膀胱切除術為主,但是該方法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chuàng)傷,術后生活質量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3-4〕。隨著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的不斷完善,化療技術的不斷改進,保留膀胱的綜合方法開始被患者慢慢接受〔5-6〕。為此本文對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膀胱癌患者的治療方法進行了分析,對治療效果進行了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6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膀胱癌患者。納入標準:(1)臨床診斷為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膀胱癌;(2)患者及其家屬知曉并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標準:(1)無認知能力;(2)合并其他癌癥患者。所有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n=30)
給所有患者進行止血、止痛治療,減少患者感染概率,保證患者體內水電解質平衡等基本治療,用血泵機(型號:尼普洛NCU-12)進行透析治療,血流量保持在150~200 mL/min之間,透析液流量為500 mL/min,每天進行1次4 h的透析,每周治療3次。對照組進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實驗組采用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進行局部切除,具體方法如下:將膀胱腫瘤及周圍兩到三厘米的全層正常組織切除,術后先進行八毫克的鹽酸昂丹司瓊靜脈注射,然后將20 mg的予吡柔比星經兩側股動脈插管注射到髂內動脈,注意要在動脈化療之前和動脈化療之后進行3000 mL的靜脈注射,保證充分水化,給予患者保肝藥物。對患者進行膀胱灌注化療,將導尿管在術后1 d后放入膀胱,使10 mg的羥基喜樹堿在排完尿的膀胱中作用半小時,然后將其從尿道排出,每周進行1次。30 d后復查,檢測為陰性的改為每兩周1次,一共化療8次,陽性患者進行挽救性膀胱癌根治術。
1.3.1 術中指標 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留置導尿管時間進行統(tǒng)計。
1.3.2 術中死亡率 對兩組患者圍術期死亡情況進行統(tǒng)計。
1.3.3 住院時間 統(tǒng)計兩組患者住院時間。
1.3.4 長期生存率 對兩組患者5年后的生存率進行統(tǒng)計。
1.3.5 生存質量 從總體癥狀、情緒、角色、認知、軀體功能五方面進行評分,生存質量與功能評分成正比,與癥狀評分成反比。
實驗組患者術中指標及恢復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組患者手術更為簡單,對患者的損害小于對照組,患者創(chuàng)口較小容易恢復,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中指標及恢復比較
兩組患者均較為順利的進行了手術,兩組均無術中死亡。
經過5年的隨訪,實驗組患者死亡8例,有22例(生存率為73.33%)存活,對照組患者死亡9例,有21例(存活率為70.00%)存活,實驗組患者長期生存率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P>0.05)。
實驗組患者總體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其他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生存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
患者由于長時間進行血液透析,身體免疫器官遭到了一定的損害,細胞因子因患者長時間進行血液透析合成、釋放增多,使人體的免疫功能出現(xiàn)異常,免疫功能大大降低,其次透析患者由于內外因素的雙重影響導致體內促氧化及抗氧化系統(tǒng)失去平衡,進而使患者持續(xù)處于氧化應激狀態(tài),因此各種因素都可能導致患者發(fā)病,相關研究表明正常人惡性腫瘤發(fā)病的概率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腫瘤發(fā)病概率的1/6,血液透析合并惡性腫瘤病人中有1/3到3/5的患者是泌尿系腫瘤〔7〕。研究表明每十萬男性中有七個男性患泌尿系腫瘤而每十萬女性僅有2人患泌尿系腫瘤疾病,男性泌尿系腫瘤發(fā)病率要高于女性〔8-9〕。腎臟代替治療的時間越長則可能導致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率越大,除了因為毒素不能被完全排出體外導致細胞基本功能受損外,患者長期服用的諸如免疫抑制劑、鎮(zhèn)痛劑等藥物也會使腫瘤發(fā)生率增加〔10〕。
膀胱癌在維持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發(fā)病率為3.84%,比一般人群的發(fā)病率要高得多,維持血液透析患者易合并膀胱癌除了以上因素外還與患者尿液產生量減少,不能將泌尿系統(tǒng)中的致癌物質沖干凈,使其在尿液中積累過多有關。膀胱癌有很大的生物學特性差異,保留膀胱的開放切除手術或經尿道切除術是治療的主要方法〔11〕。尿流改道是根治性膀胱切除術后步驟之一,會對患者造成比較大的創(chuàng)傷,同時患者可能會有較大的尿失禁和不能勃起的風險,生活質量變得更加不如意,患者會產生排斥情緒。保留膀胱手術加定期膀胱腔內灌注化療會減少腫瘤復發(fā)概率〔12〕。
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實驗組在術中指標、術后恢復、生活質量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遠期生存率差異不明顯(P>0.05)。
綜上所述,保留膀胱的綜合療法與根治性膀胱切除術治療效果相似,但是保留膀胱的綜合療法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小、生存質量高,患者更易接受,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