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秋蓮
(吉安市吉水縣中醫(yī)醫(yī)院檢驗科, 江西吉水 331600)
維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是臨床上治療腎功能衰竭的常見方法,其可改善患者的腎功能,延長患者的生存周期〔1〕。但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維持性血透患者心腦血管發(fā)病率高達20%及以上,約有50%及以上的維持性血透患者因心腦血管事件而發(fā)生病死,嚴重損害患者的身體健康〔2〕。因此,如何有效預測及降低維持性血透患者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風險,對患者預后改善具有重要意義。血清肌鈣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與心肌損傷的發(fā)生、發(fā)展具有一定關聯(lián)性,而B型尿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由心肌細胞合成的一種具有生物學活性的激素,其與心力衰竭發(fā)生、發(fā)展具有一定關聯(lián)性〔3〕。由此推測,血清cTnI、BNP水平變化與維持性血透患者預后可能存在一定關聯(lián),但目前關于該推測并未得到證實,且相關研究報道較少?;诖?,本研究側重探討維持性血透患者血清cTnI、BNP水平變化的意義,并分析其與患者預后的關系,以指導后續(xù)維持性血透患者的治療。
選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間行維持性血透治療的患者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39~76歲,平均年齡(58.43±6.19)歲;體重指數(shù)18.25-25.11 kg/m2,平均體重指數(shù)(21.68±0.79)kg/m2。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采用維持性血透治療且穩(wěn)定透析時間達3個月以上;精神、認知功能正常;造血、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存在急性損傷或急性炎癥反應;合并重度且經臨床干預無法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壓等。
1.3.1 預后不良判定 應用深圳理邦的心電圖機評估,預后不良:存在心肌損傷情況,出現(xiàn)以房性或室性早搏,心房顫動、ST-T波改變、左室肥厚伴有勞損為主的心電圖異常。
1.3.2 血清指標測定 在透析前1 h,采集患者空腹時外周靜脈血4 mL,進行離心處理后取上清液,應用南京基蛋GP1600熒光免疫定量分析儀測定血清cTnI、BNP水平。
60例維持性血透患者中預后不良18例,發(fā)生率30.00%(18/60)。
預后不良者血清cTnI、BNP水平均高于預后良好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預后患者血清cTnI、BNP水平對比
將血清cTnI、BNP水平作為協(xié)變量,將維持性血透患者預后情況作為因變量(1=預后不良,0=預后良好),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cTnI、BNP水平是維持性血透患者預后不良的影響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血清cTnI、BNP水平對維持性血透患者預后的影響分析結果
將維持性血透患者血清cTnI、BNP水平作為檢驗變量,患者預后情況作為狀態(tài)變量(1=預后良好,0=預后不良),繪制ROC曲線,血清cTnI、BNP水平單獨及聯(lián)合預測維持性血透患者預后不良的AUC均>0.70預測效能中等,其中以聯(lián)合預測效能最好。見圖1。各指標對應最佳閾值、特異度、靈敏度及約登指數(shù)等相關參數(shù)見表3。
圖1 血清cTnI、BNP水平預測維持性血透患者預后不良的效能ROC曲線圖
表3 血清cTnI、BNP水平預測維持性血透患者預后不良的效能分析相關參數(shù)結果
維持性血透是治療腎功能衰竭的常見方法,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延長患者的生存周期,但維持性血透并不能代替正常腎臟所有的代謝、內分泌功能,其可能清除各種水溶性小分子物質,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長期維持性血透患者發(fā)生相關并發(fā)癥的風險,加之腎功能衰竭患者多伴有營養(yǎng)不良、微炎癥情況,機體長期處于一種微炎癥環(huán)境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患者的血管內皮細胞,致使動脈壁增厚變硬、血管腔狹窄等情況,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風險,而動脈粥樣硬化是各類心腦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礎,進而增加了維持性血透患者發(fā)生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性,極大的提高了維持性血透患者的病死風險,導致患者預后不良〔4-6〕。因此,如何盡早的預防及控制維持性血透患者發(fā)生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對患者預后改善而言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60例維持性血透患者中預后不良18例,發(fā)生率30.00%;且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cTnI、BNP水平是維持性血透患者預后不良的影響因素;繪制ROC曲線,維持性血透患者血清cTnI、BNP水平單獨及聯(lián)合預測維持性血透患者預后不良的AUC均>0.70預測效能中等,且以聯(lián)合預測效能較高。血清cTnI是以cTnI-C-T復合物和游離cTnI形式存在于心肌細胞中,3%的cTnI分布于心肌細胞漿中,95%與心肌結構蛋白結合,因而在正常情況下,血清中cTnI的含量極低〔7-8〕。維持性血透患者多伴有微炎癥反應,致使患者的血管內皮細胞出現(xiàn)損傷,降低了血流速率,促進血栓形成,致使患者的心肌細胞發(fā)生缺血缺氧性損傷,當維持性血透患者的心肌細胞受損時,心肌細胞漿內的cTnI會被迅速釋放至血液中,血液中濃度迅速升高,且可保持較長時間的升高,進而其血清cTnI水平可以有效評估維持性血透患者是否發(fā)生心肌損傷〔9-12〕。而且血清cTnI水平在診斷心肌損傷時具有良好的特異性,當心肌以外的肌肉組織發(fā)生損傷或疾病時,血清cTnI水平并不會超出其臨界值,故血清cTnI水平對維持性血透患者預后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13-14〕。血清BNP是一種由心肌細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學活性的天然激素,其主要在心室中表達,正常情況下,血清BNP水平極低;當維持性血透患者的左心室功能不全時,BNP會因心肌擴張而快速合成并被釋放至血液中,以調節(jié)心臟功能〔15-16〕。正常情況下,心肌細胞所分泌的BNP以108個氨基酸組成的前體形式存在,而當心肌細胞受到刺激、損傷時,BNP在活化酶的作用下被裂解為由76個氨基酸組成的無活性的直線多肽和32個氨基酸組成的活性環(huán)狀多肽,釋放入血循環(huán);該指標在臨床上主要用于診斷患者是否發(fā)生心力衰竭、檢測病情進展、療效及患者預后評估,當血清BNP水平升高時,通常提示患者發(fā)生心力衰竭風險較高,或已發(fā)生心衰未得到糾正或者進一步加重,其可以有效反映患者的心臟功能,對預測維持性血透患者發(fā)生不良心腦血管事件具有一定的意義〔17-18〕。因此,其與血清cTnI聯(lián)合檢測可預測維持性血透患者預后情況,為干預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導。
綜上所述,血清cTnI、BNP水平與維持性血透患者預后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血清cTnI、BNP水平升高可能預示維持性血透患者預后不良風險增加,故早期持續(xù)監(jiān)測患者血清cTnI、BNP水平變化情況,對指導臨床未來治療及輔助臨床評估患者預后情況有著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