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占帥
摘要:近年來隨著大眾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精神生活也豐富多彩起來,人們對音樂、舞蹈等這些陽春白雪式的高雅藝術也有了更高的鑒賞力。群眾舞蹈顧名思義人民群眾自己的舞蹈,雖然群眾舞蹈有多種形式,但是尤以廣場舞發(fā)展的最為成熟,縱觀神州大地,普羅大眾把健身、娛樂融為一體的廣場舞已遍地開花。由于群眾對廣場舞的熱愛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對從事群眾舞蹈文化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正是因為群眾的這種需求,也使新時期的群眾編導工作有了更多的困難和挑戰(zhàn),而如何能使得群眾舞蹈更好的娛樂群眾也是新時期群眾編導工作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新時期;群眾舞蹈;編排工作;創(chuàng)新
群眾舞蹈通俗的講來就是大眾舞蹈,而我國目前最大眾的舞蹈普遍的莫過于廣場舞[1],因此群眾舞蹈編導工作的重心就是對廣場舞的編排,而新時期的廣場舞的形式相對于以前而言不僅形式多樣,且分布范圍是整個華夏神州大地,甚至于中國的大媽們早已把廣場舞跳到了大洋彼岸的紐約時代廣場。足以說明群眾舞蹈中的廣場舞已不僅僅是群眾自己隨便編排兩個動作跟著音樂瞎蹦亂跳,而是需要專業(yè)的舞蹈編導來精心的編排,而普羅大眾也需要群眾舞蹈不再是“下里巴人”。正是因為群眾的這種需求,也使新時期的群眾編導工作有了更多的困難和挑戰(zhàn),現(xiàn)就此分三點進行闡述。
一、新時期群眾舞蹈概述
群眾舞蹈顧名思義是大眾自娛自樂的舞蹈,跟專業(yè)的舞蹈有很多的差別,就拿廣場舞為例來說,舞蹈的形式多樣性、地域的不同,使得跳廣場舞的人跟跳舞的人們及地域也有相當?shù)年P系。
首先從跳舞的對象來看是群眾而非專業(yè)的舞者,專業(yè)舞者有幾年、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舞蹈功底,而群眾則是業(yè)余的,且年齡段是下至三歲孩童上至七十歲老者,他們都可能是廣場舞的愛好者、參與者;其次,群眾舞蹈的相對于專業(yè)的舞蹈,比如芭蕾舞、恰恰等來說要動作簡單易學,帶有休閑放松的意義,拿群眾舞中最普遍的廣場舞來說,它最主要的功能是簡單的舞蹈肢體動作;最后,舞蹈的形式要符合當?shù)氐拿耧L、民情,比如東北地區(qū)的人們可能對于扭秧歌來說比較熟悉,但是云南地區(qū)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譬如傣族人們可能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舞蹈動作,在譬如內蒙的舞蹈動作夸張豪邁,而新疆地區(qū)舞蹈的特色則是靈活多變。
二、新時期群眾舞蹈內容的編導工作中的問題
藝術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這是公認的道理,舞蹈就是人民大眾在生產勞動中的動作的提煉,通過一系列的編排,達到藝術欣賞的高度。而群眾舞蹈則是去其繁復紛呈的動作取其精髓,有一種大道至簡的意味來呈現(xiàn)出來。有些可見,在進行群眾舞蹈編導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舞蹈動作的設計上要難度適宜
以廣場舞這種最普遍的大眾舞蹈為例來說,新時期群眾舞蹈編導跟以往比來說,首先要考慮的是廣場舞的參與者的年齡段、身體健康狀況、受教育程度、審美等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在進行廣場舞蹈動作的設計時要綜合考慮,舞蹈編導在盡量降低舞蹈難度系數(shù)的同時要使得整套舞蹈動作優(yōu)美、有感染力和共鳴感,要讓跳舞的人充分的融入到整套舞蹈中,跳舞的時候也能簡單的領會這套舞蹈動作的意義。
(二)每一套完整舞蹈要有表達主題
雖然舞蹈是大眾舞,可是并不代表大眾舞就是沒有主題和意義的動作的亂拼亂湊[2],相反要用簡單易學易做的舞蹈動作來表達每一套舞蹈的意義,這就需要舞蹈編導的“匠心獨運”,需要好的構思、巧妙的動作鏈接、人們平時喜歡的音樂形式等來表現(xiàn)整套舞蹈主題。以廣場舞為例,通常都是伴著最大眾的流行音樂、膾炙人口的歌曲,所以舞蹈要適合音樂的節(jié)奏,與音樂要有一體性。
三、新時期群眾舞蹈的發(fā)展
首先,力求實現(xiàn)舞蹈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隨著時代的改變,人們勞動的形式也在改變,封建社會時期以農耕為主,所以舞蹈動作多出現(xiàn)摘果子、種莊稼等形式的動作;近現(xiàn)代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工種,譬如擦玻璃的動作多融入在機械舞蹈中;而今的生活中多是打電腦、看手機等,那么群眾舞蹈中便需要結合現(xiàn)在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舞蹈動作,畢竟舞蹈來源于生活,而越是貼近生活的舞蹈形式越會引起舞者自身的共鳴。
其次,力求結合最新的音樂形式變化出新的舞蹈形式。舞蹈與音樂的關系可以說是唇舌關系也。尤以舞蹈離不開音樂,離開了音樂的舞蹈便是默舞,而群眾跳舞本身就是娛樂自我,音樂使得舞蹈有了更多的生機。人們通常都會用最喜歡的音樂來給舞蹈添彩,所以大眾舞蹈一直在跟著音樂的形式在變動,而好的群眾舞蹈編導也畢竟要實時的結合新的音樂形式,編排新的群眾舞蹈。
最后,新時期群眾舞蹈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只有符合新時代的舞蹈才能感染更多的廣大群眾,才能促使廣大群眾深入的摻入到廣場舞中,編排符合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舞蹈,才能不斷的跟的上大眾對新生活的追求。
四、結束語
舞蹈反應的是人們的生活、舞蹈體現(xiàn)的是人們對更加美好生活的追求。而群眾舞蹈編導工作者在這里是一個重要的橋梁,群眾舞蹈編導者通過自己的構思把高雅晦澀、繁復冗雜的專業(yè)舞蹈肢體語言化作普通的大眾舞蹈動作,他們像一個個的翻譯,把高雅的藝術編排成人人都可以學的簡單動作,他們更像是一個個的蒲公英,把美好播種在大眾的舞蹈里。通過群眾舞蹈工作者的不斷努力與追求,人們也從原始的“手舞足蹈”式的廣場舞,發(fā)展為希望大眾的舞蹈也能像專業(yè)舞者一樣“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參考文獻:
[1]付琳.淺談群眾舞蹈的編排與創(chuàng)新[J].戲劇之家,2017,257 (17).
[2]孫梓晶.群眾舞蹈的編排研究[J].大眾文藝,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