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明
閑暇之余,讀了一下《資治通鑒》,里面記載的玄武門之變中的一件事情,使我大感意外,印象深刻。事情是這樣的:(太子黨)李建成、李元吉鑒于秦王(李世民)府驍將眾多,想引誘過來為自己出力,就把一車金銀器具偷偷送給尉遲敬德,并寫了書信招納他,……尉遲敬德推辭不接受。……建成生氣了,就和他斷絕了往來。尉遲敬德把事情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說:“公的心意像山岳那樣堅定,即使他們把金子堆的北斗星那樣高,我知道公也不會變心。他們送的東西只管收下,怕犯什么嫌疑呢!而且因此可以了解他們的陰謀詭計,豈不很好!否則,禍害將會落到公身上?!?/p>
按照常理來說,一車金銀器具可謂不少,立刻就可以過上錦衣玉食、奴仆成群的生活。再者,太子作為即將登頂大位的皇帝,跟從了他,高官厚祿唾手可得,前途遠大。為什么敬德辭而不受呢?答案可以從李世民對尉遲敬德的回答中看出:“他們送的東西只管收下,怕犯什么嫌疑呢!否則,禍害將會落到公身上”――“愛護”;“公的心意像山岳那樣堅定,即使他們把金子堆的北斗星那樣高,我知道公也不會變心?!报D―“信任”。我想是緣于李世民對他的愛護、信任。
李世民對尉遲敬德的愛護、信任從早期尉遲敬德降唐這件事也可以看出。事情是這樣:劉武周部將尉遲敬德的守城(山西)介休被唐軍圍困,李世民知尉遲敬德勇武出眾,便派人去進城勸降。敬德遂與駐守(山西)永安的劉武周另一部將尋相以介休、永安二城降唐。李世民見尉遲敬德來降,非常高興,任命尉遲敬德為右一府統(tǒng)軍,讓他繼續(xù)統(tǒng)領舊部8000人,與原諸唐營并列相參、帳前聽用。李世民的過分信任引起唐軍眾將的不滿,行軍元帥長史屈突通怕尉遲敬德會反復,多次向李世民提起此事,均被李世民拒絕。僅僅過了5個月,與尉遲敬德一起降唐的尋相等人相繼叛變逃走,唐朝諸將對尉遲敬德也更懷疑起來,認為尉遲敬德必反,就把其關押在軍中。屈突通與尚書殷開山向李世民進言道:“尉遲敬德剛歸順我唐朝,情感未附。此前被疑反叛,必生怨氣。此人勇猛異常,留之恐有后患,請立即殺之。”李世民卻說:“我不這么看。敬德若心懷反叛之心,為什么不早反叛,又豈在尋相之后呢?”李世民當即釋放尉遲敬德,引入內室,賜以金寶,并說:“丈夫以意氣相期,不要以小的猜忌介意。我不會聽讒言以害忠良,望公體諒。如果想走,今以此物相資,表一時共事之情也?!崩钍烂襁@番話,使敬德內心十分激動。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對尉遲敬德的愛護和信任,不是一時的,而是由衷的,自始至終的。
正是由于李世民對他的愛護、信任,才使得尉遲敬德在面對太子李建成的一車金銀器具、高官厚祿時,做出了看似不合常理的決定,使得太子李建成的招納蒼白無力。
李世民對部屬的愛護、信任只針對尉遲敬德一人嗎?當然不是!這一點可以從李建成等人對秦府其他人的招納結果反映出,史書記載:在收買尉遲敬德失敗后,李建成、李元吉收買程知節(jié)、段志玄等秦府勇將的計劃也沒能成功。我想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李世民對部屬的愛護、信任。李世民與李建成與部屬的情感親密度對比,李世民更勝一籌。李建成收買李世民部將沒能成功,相反,李世民卻收買了李建成部將王晊,正是由于王晊的通風報信,得知太子黨馬上就要加害于他時,李世民才做出最終決定,發(fā)動玄武兵變,消滅太子黨。從而為登上皇帝寶座掃平了障礙。
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當物質水平已經(jīng)基本滿足時,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就變得非常重要,李世民正是迎合了這兩種更高層次的需要:“愛護”使他的部屬找到了歸屬和愛、“信任”是對他們尊重的體現(xiàn)。這種“愛護、信任”,加上李世民的容人之量,使李世民周圍聚集了一大批足智多謀的文臣和驍勇善戰(zhàn)的武將,形成了強大的軍事、政治集團。這兩種需要的滿足,促使李世民的部屬們在向頂級層次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進發(fā)中共同開啟了大唐盛世的大門。被李世民愛護有加的尉遲敬德,憑借高超的武藝,多次冒險救李世民于危難之中,立下不世之功。尤其在玄武門事變中,不但殺死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之命,還請高祖下令,令諸軍皆屬李世民指揮,內外遂定,可謂力挽狂瀾。玄武門事變后,尉遲敬德對太子的黨羽主張釋而不殺,這一舉措迅速緩和了內部矛盾,同時還為李世民保留了魏征那樣的大批棟梁之材。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尉遲敬德,也就沒有李世民,也就沒有后來的大唐盛世。
作為一個現(xiàn)代國有企業(yè),不是建立了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就可以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現(xiàn)代企業(yè)?,F(xiàn)代企業(yè)需要人才,人才是現(xiàn)代國有企業(yè)的戰(zhàn)略資源,人才是關系到企業(yè)生死存亡的關鍵。留住人才,不僅僅要在薪酬待遇和發(fā)展提升方面做到位,更關鍵,更持久,更能發(fā)揮長效留人作用的是企業(yè)文化,是人才對企業(yè)文化的認同。就像前面說到的,以李世民為代表的秦王府對尉遲敬德所秉持的“愛護”、“信任”,使尉遲敬德產生了強大的文化認同,從而死心塌地追隨秦王李世民,與秦王府榮辱與共。用文化認同留住人才的成效,是用金銀財寶、高官厚祿的誘惑成效所達不到的,特別是針對高端精英人才。國有企業(yè)所缺少的正是高端精英人才。所以,文化認同是國有企業(yè)留住人才的根本。
參考文獻:
[1]王曉彥.黨建引領國企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發(fā)展[J].企業(yè)文明,2019 (02):92–93.
[2]王年紅.淺議新時代文化國企的使命擔當[J].視聽,2019 (01):107–108.
[3]何勝海.淺議企業(yè)文化建設與兵團國資國企改革[J].兵團工運,2018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