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隨滿
摘 要:“視域融合具體指的是在欣賞文本的過程中與文本的作者進行溝通交流和對話。在教學過程中應用該種教學范式的原理主要體現(xiàn)為,課堂教學從教學實際出發(fā),高度重視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體地位,加強對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本質和價值進行挖掘,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真正領悟文本中蘊含的真正意義。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應用“視域融合”教學范式,可有效促進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關鍵詞:教師與學生關系;教材與教學關系;合作學習
“視域融合具體指的是在欣賞文本的過程中與文本的作者進行溝通交流和對話。在教學過程中應用該種教學范式的原理主要體現(xiàn)為,課堂教學從教學實際出發(fā),高度重視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體地位,加強對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本質和價值進行挖掘,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真正領悟文本中蘊含的真正意義。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應用“視域融合”教學范式,可有效促進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該種教學范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必須要處理好教材與教學、教師與學生、預設與生成之間存在的相互關系。只有處理好這三者之間存在的關系,才能促進該種教學范式的應用效果得到充分發(fā)揮。
一、教師與學生關系的處理
在平等、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可有效實現(xiàn)合作學習,相互間取長補短,進而促進學習質量得到提高。該種教學模式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得到更加充分地體現(xiàn),學生的感知能力得到更好地鍛煉。在該種教學模式中還引入了以人為本的觀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與學生一起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探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充分鍛煉,為學會綜合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材具體內容選擇開放式、自由式等教學方式實施教學活動。在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表達等技能進行培養(yǎng)的同時也對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技能進行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文本審美水平得到提升。在“視域融合”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進入文本闡釋者的真實情感世界,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在情感上與教師產生共鳴,進而促進師生建立起和諧的關系,使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相互尊重,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xiàn),促進學生根據自身需求自主進行學習的需求。例如在《蒲公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思維空間及想象能力,想象蒲公英絨球在飄蕩過程中會到過什么地方,它們會看到怎樣的景色,會遇到什么事情等。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跟著蒲公英絨球一起感受大地各種各樣的地貌環(huán)境,真切理解和感受文章內容。
二、教材與教學關系的處理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無法對教學文本中蘊含的意義進行充分挖掘,問題的設置缺乏明確的目的性。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文本及教師在課堂教學互動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在小學語言教學中引入“視域融合”教學范式時,教師應正確認識世界的內容的豐富性和思想認識的多樣化。在文本中蘊含著豐富的內容,這些內容地解讀存在多元化,其在很大程度上受文本解讀者知識基礎、人生閱歷、價值取向等的影響。不同的閱讀中對相同文本的理解存在差異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教材當做一個具有順序性的整體,將教學的實施過程當做一個具有推進性的系統(tǒng)。所以,教師應積極將“視域融合”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在實施教學活動前,先設定一個主題,確定好教學目標,然后將教材具體分為“定篇”、“例文”、“樣本”等存在不同功能的對象,明確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進行對話的主題,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通過這些“例子”在師生間搭建起視域融合的平臺。
三、預設與生成關系的處理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學需深刻認識預設的進行在實質上是為生成服務的,生成主要源于預設。在實施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首先需要對文本進行多元化解讀,將教材中所蘊含的意義進行深入挖掘,充分掌握教學內容的深層含義。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實施課堂教學活動,才能保證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并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在“視域融合”教學中,應高度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見解能夠得到充分表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應用默讀、朗讀等方式讓學生反復品味文本內涵,提升學生文本領悟能力。例如在《春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反復將“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边@句話進行朗讀,然后提出問題:“泥土下面的春筍真的會動嗎,從哪里可以知道它們會動呢?”讓學生進行思考,指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將朗讀重音放在“沖破”、“掀翻”、“冒出來”等上,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課文的文中表達。此外,教師應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期待視野進行評估,準確把握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及領悟能力,進而合理進行教學方案設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視域融合”教學,可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有效提升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應用“視域融合”教學范式可有效豐富語文教學的研究內容,拓展語文教學的研究視野,進而促進小學語文高效進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