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國
足球是世界上最普及的集體運動項目,是人生教育與現(xiàn)實生活最貼近、最真實的運動。近年來,浙江省長興縣第六小學以足球運動為載體,以足球文化為核心,提取校園足球要素——足球環(huán)境、足球課程、足球活動等表象物質文化,以及在活動中產生的足球精神、足球意識、足球道德等精神文化,整合開發(fā)系列足球課程,全面普及足球運動,優(yōu)化育人過程,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真正做到育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好少年。
學校分層設計、研發(fā)足球教材,專設足球課,設計配套微課程,在日常足球課程和足球主題活動中提高學生的體質,培養(yǎng)學生的紀律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讓學生有健康的體魄、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教材開發(fā)。以“健康第一”為導向,學校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體發(fā)育特點,結合學校實際,開發(fā)低中高三個年段的校本課程,為足球課提供保障。
水平一為低年段的起步層。重點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足球,認識、了解足球的歷史和球場知識,認清球員在球場上的基本位置,知道有關足球的一些有趣故事、名人事跡,了解簡單的足球技能,如原地踩球、直線和曲線運球等。教學形式以形象直觀教學和游戲形式為主,通過實物演示、學生動手操作,看圖片、錄像,聽演講、演唱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足球的興趣。
水平二為中年段的發(fā)展層。通過足球訓練課教給學生踢足球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法,進行足球文化知識傳授,滲透踢球與為人處世的簡單道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球風。
水平三為高年段的提高層。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教給學生技戰(zhàn)術的綜合運用。從簡單到復雜,鍛煉學生處理全局與局部、進攻與防守、虛與實、舍與取等關系的能力,將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其中,培養(yǎng)學生調動全局的能力。
教材編寫注重思想性與趣味性、共用性與針對性相結合,把適合學生的足球技術、足球游戲、足球知識落實到具體的教學活動和育人過程中。
上好足球課。學校在體育課的基礎上,把其中一節(jié)特別開設為體育足球課,每個年級每周1節(jié),每學期總課時約18課時左右。為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特聘專職足球教師4人,其中外教1人,專職足球教師都具有足球教練證。專職足球教師按照既定課時,把熟悉球性與足球相關的游戲貫穿教學活動之中,循序漸進、由簡到難開展足球教學。
低年段足球課教師以游戲為主開展足球教學。比如,在培養(yǎng)運球能力的足球課上,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以“抓尾巴”的游戲讓學生熱身,學生把標志服穿在身上當尾巴,在抓尾巴的過程中進行運球變向訓練。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帶球運動”,10個孩子一組,帶球相互干預,球不可以停下來,在運球變向中感受球性。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指導,教師示范如何正確運球,解釋技能點。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障礙賽”,教師把孩子帶到擺放標志桶的場地,讓孩子過標志桶運球,進行比賽,控制球的運動路線。最后是放松操,在拉伸運動中結束足球課。低年段足球課以趣味性為主,如“打保齡球”射門游戲、“青蛙跑”傳球游戲等,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學到技能。
高年段足球課也有游戲,如3人拉手帶球跑,手放掉就輸了'然后從4人到5人再到更多人,人數逐漸增加,人越多越難,每個人的速度、技能水平不同,要學會適應別人、配合團隊,在運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孩子團結合作的品質。高年段教師會更多設計一些對抗性練習,讓學生在對抗中感受和提升技能,增強體質,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拼搏、奮進的意志品質,同時也培養(yǎng)隊伍的凝聚力。
在足球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教給學生一些小策略,幫助孩子更加快速地掌握技巧。比如,對于頭球訓練,學生有懼怕感,球來了會本能躲避,無意識閉眼睛,特別是女孩子,不敢直接用頭去頂。為克服學生的心理障礙,教師會先用氣球代替,教孩子用正確的部位頂球,再用好腰腹部的力量,使學生輕松掌握頭球技能。
開發(fā)微課程。為豐富足球課程,教師配套開發(fā)足球主題微課程。開發(fā)低年段足球游戲,中年段射門訓練,高年段“5人制足球”規(guī)則等專題微課程。微課程可在雨天室內教學時使用,同時放到學校云平臺供家長自主學習。低年段開發(fā)猴子搶球、鋤草游戲、穿越龍門、追尾巴等系列微課,比如“猴子搶球”游戲,為訓練學生的運球能力,教師教孩子在運球行進中護球和斷球,微課將動畫講解與實際操作錄像相結合,使學習更有趣、更有效。
此外,學校以學生的道德養(yǎng)成為目標,充分挖掘學生在足球活動中的教育元素,把足球比賽、足球游戲中的特殊事件編排成一個個微小品。比如,由于是團隊比賽,在爭搶的過程中隊員之間會產生碰撞或摩擦,教師即時拍錄其中的一些典型事件,編成小劇本,在學校電臺播放。因為這些微小品貼近學生實際,能形象化、情境化感染和教育學生,達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特色人才個性化培養(yǎng)。學校選好苗子,選好教練,配備專業(yè)學科教師和心理輔導教師,對有天賦的孩子通過更多的途徑進行梯隊培養(yǎng)和有計劃的系統(tǒng)訓練。而且在技能訓練的同時更重視意志品質的訓練,安排足球隊員進軍營訓練,到全國各地集訓、兄弟學校交流。每月一次的軍營體驗,學生從隊列、內務和拓展訓練幾方面進行養(yǎng)成訓練,把愛國情懷、集體觀念、嚴明紀律變成學生的意志品質,把良好的衛(wèi)生、整潔的宿舍變成學生的行為習慣。通過寒暑假的拉練,各地集訓和比賽交流,參加全國足球夏令營等,隊員球技得到大幅提高,學生的意志品質得到很好鍛煉。
在抓好梯隊建設的同時,學校做好與縣少體校、中學和輸送單位的對接,探索體教結合運作模式,形成足球興趣班到足球隊的梯隊結合,達到在校內普及、校外推廣的目的。現(xiàn)在,學校已成為湖州市乃至浙江省、教育部的足球試點學校,同時為省、市及俱樂部球隊輸送了大批隊員。
學校探索“x+1”文化課程滲透,x是學科,1是某個足球文化元素,將足球元素融入各個學科教學和活動中,按照“基礎性、趣味性、育人性”原則,在課程和活動中滲透足球文化,全面實施六會——會看、會踢、會說、會寫、會畫、會唱,建構“全科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足球育人體系。
一是基礎性課程融入。在課堂中有選擇地加入校園足球文化元素,進行環(huán)節(jié)設讓達到育人效果。比如,數學課“面積的計算”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計算足球表面積,很快激發(fā)起學生探究的興趣。語文課上,教師組織學生就“足球運動于學習是否有益”“足球比賽輸贏重要嗎”等議題展開辯論,促進學生深度思考。
二是拓展性課程整合。除了基礎學科中足球元素的滲透,教師在拓展性學習中有效整合足球內容。比如,手工拓展課中有足球的制作,用紙、布等不同材料制作足球,用足球制作工藝品擺臺,用足球制作盆栽種植器皿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學校的“四禮”包括啟蒙禮、入學禮、成長禮、畢業(yè)禮,畢業(yè)禮中的足球操是規(guī)定項目,足球教練將顛球、控球、傳球、踩球、射門等基本動作變成簡單、有節(jié)奏的足球操,寓教于樂,學生在表演中展示自己的風采。這樣,通過層層遞進、聯(lián)動發(fā)展、互動生成,建構起足球文化滲透其中的多元課程群。
健康第一是學校足球教育的起點,經過以足球為載體的體育訓練,學生健康狀況良好,在每年的體能測試中,學生身體素質都處于全縣前列。同時,在健康第一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以足球為基礎,從各方面挖掘并提煉校園足球的育人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成長。
小學階段是學生人格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學校以“足下有規(guī)矩,心中有方圓”為核心,將足球技能訓練與品德培養(yǎng)、習慣養(yǎng)成相結合,主要包括紀律意識、責任擔當、運動價值、學習能力、積極生活、意志品質、民族精神、國際視野等方面(見圖1),讓學生在足球運動中領悟規(guī)則的重要性,自覺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學會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在訓練中讓學生感悟集體項目中需要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從而學會尊重他人,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擔當意識。同時,在運動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從紀律規(guī)則到責任擔當,從健康生活到競爭拼搏,將育人目標內化為學生的行為標準,使其身心和諧發(fā)展。
一是讓學生學會交往。在足球訓練和活動過程中,常常暴露出孩子人際交往方面存在的問題,有的孩子自我意識過強,有的常常會因為不合理的想法產生腈緒困擾。為此,學校利用足球場、風雨操場等空間,借助足球教練談心、足球團體活動、自我放松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讓學生學會情緒管理,在交往中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
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足球運動是一個團隊合作項目,教師會有針對性地以團隊和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三是養(yǎng)成規(guī)則意識。成長需要伙伴,也需要規(guī)則意識。許多孩子獨立能力差,依賴性太強,足球規(guī)則能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培養(yǎng)孩子在團隊生活中的規(guī)則意識和自理能力,使孩子全面而快速成長。
幾年來,學校通過構建足球文化育人體系,“踢好球,育好人”,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全體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精神氣質明顯提升。
責任編輯 錢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