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依據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所明確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及課程學習素養(yǎng)發(fā)展目標,結合語言與思維關系,結合英語學科教科書內容,重點介紹了培養(yǎng)英語思維品質要素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提升,實現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關鍵詞:英語;核心素養(yǎng);思維品質;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7-012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7.113
我國正處于新課改進程的關鍵階段,黨和政府站在民族發(fā)展的前瞻高度,把“核心素養(yǎng)”置于落實立德樹人、深化課程改革的基礎地位。通過以“素養(yǎng)”為核心的課程實施,來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的變革,成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關鍵”因素和未來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在這樣一個教育背景下,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中心的課程改革,寫進了學科課程標準中,以此引導教育教學向縱深層次改革發(fā)展?;诖诵滦抻喌摹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明確闡明了英語課程核心素養(yǎng)是:“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p>
思維品質是這次課程標準的修訂提出的一個全新的素養(yǎng)要素。過去我們的課程目標是沒有這樣一個思維含量的。這次思維品質作為一項新的課程要素提出來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整個大的國際和國內發(fā)展背景下,都高度重視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都需要通過創(chuàng)新性思維、邏輯思性維、批判性思維途徑來實現,思維不同的形式需要我們在英語課程當中對學生加強培養(yǎng)。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闡明了英語學科思維品質素養(yǎng)是指:“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思維品質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心智特征,思維品質的發(fā)展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跨文化視角觀察認識世界,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判斷?!蓖ㄟ^英語課程的學習“能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各種現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構新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創(chuàng)造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初步運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的能力”[1]。這充分說明了英語學科具有開啟心智,發(fā)展思維品質、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作用,更加突出外語學科的人文性。
(一)邏輯性思維的培養(yǎng)
邏輯思維是認識事物本質,揭示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過程,是人的理性認識階段,主要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常稱它為“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是一種確定的,而不是模棱兩可的;前后一貫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條理、有根據的思維。而掌握和運用這些思維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邏輯思維的能力。而英語學科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就是要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1.遵循主體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一般來說,人的邏輯思維發(fā)展是有一個過程的,大致可分為三個過程。第一階段是動作思維階段,第二階段是形象思維階段,第三階段是抽象邏輯思維階段。從我國現行的學制來看,小學階段6至12歲主要處于形象思維發(fā)展階段。初中階段12至16歲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fā)展階段。高中16至19歲主要處在抽象思維發(fā)展階段。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形象感知—歸納概括規(guī)則—抽象演繹”的運用,逐步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在小學多采用直觀形象法,使用直觀性教具、進行分類、排序等方法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加大推測、聯想、比較、歸納、概括等活動,使學生形成意識或概念。到了中學階段,學生思維能力得到快速的發(fā)展,他們的綜合分析、判斷、推理、論證抽象概括等能力發(fā)生質的變化。因此,教師要做個有心的人,遵循學生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語境主題承載語言知識,在教學活動中有序地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展。
2.充分發(fā)揮主體的建構作用。長期以來,我們的語言教學都很極端重視語言知識傳授,而忽略學生主體的作用。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靠學生建構的,而不是教師教會的。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是在自我知識建構過程中形成的。因此,“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主體,開啟他們的心智,發(fā)展他們思維,幫助他們構建知識體系。關注語言知識固然很重要,然而語言教學如果忽略了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那必然是低效‘思維幼稚化的狀態(tài)。”[2]這說明學生不用腦思考所表達出來的語言是一種“機械化”的狀態(tài),難免會有些“愚鈍”,反之則顯得靈敏。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給學生“支架”,幫助學生按照一定邏輯結構形成知識技能。
3.充分利用英語教材。英語教材中有許多語境主題語篇直接反映了某種思維品質,我們卻只重視語言技能的訓練,忽視承載這種思維訓練。其實,英語教學語言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處處需要提高學習者思維能力。例如,教學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Unit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一課時,教師可依據文本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讓學生分析、推斷得出結論,然后再讓他們讀完文章,并驗證自己的判斷。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發(fā)展學生邏輯思維。
(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
批判性思維是對思維展開的思維,也就是說,批判或評判已有一種思維。即對其思考過程進行理性的評估,考量這種思維是否符合邏輯,是符合好的標準。批判性思維的目的得出正確的結論[3]。下面,這些技能在英語教學中都是很實用且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策略,具體闡述如下。
1.判斷。即指判斷信息是否準確,判斷某些言論是否言過其實,并說出理由。如閱讀語篇后所獲取的信息,與題目給出的干擾信息進行判斷篩選;讀者與作者的看法有哪些異同進行比較等。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思考、評價發(fā)表觀點的時間,使學生對信息加以辨析。
2.區(qū)別。即指區(qū)別事實和觀點是否相符。這需要有充分的證據,用事實來證明觀點。這就要求學生用真實來驗證信息準確性,驗證獲得的證據是否與觀點一致。
3.辯護。即指充分運用證據(如理論證據和事實證據等),為主題辯護。一般是在問題還沒有明確答案或唯一的解決辦法時,需要辯證進行分析、判斷。
4.證據。即指能夠有序舉證呈現具有說服力證據。恰當準確地使用證據,為其論證辯護是評判性思維的最常見表現形式,常常用于英語課堂討論、辯論以及議論文寫作之中。
(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創(chuàng)造性思維本質是發(fā)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最重要的表現是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方案、多途徑中去探索、選擇。它是測定創(chuàng)造力的主要標志之一。具體來說,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和時間邏輯思維。
1.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發(fā)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它所表現出來的思維視野廣闊,呈現出擴散狀態(tài),多維的發(fā)散狀。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多進行“一事多評議”“一題多解”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此外,教師還可讓學生看圖編故事,或者根據所給的閱讀材料做境情節(jié)補充,或者改編課文成話劇,并進行分角色扮演進行再創(chuàng)造。
2.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形象思維與直覺思維在創(chuàng)造想象時是經常結合在一起的難以分割的,形象思維主要反應事物屬性,直覺思維主要反應事物之間關系。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運用視頻,根據影像內容情境,讓學生解說,創(chuàng)編對話臺詞配音等,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興趣,還能很好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
3.培養(yǎng)學生時間邏輯思維。時間邏輯思維的加工特點是直線型性的,順序性地一步一步進行邏輯分析、推理。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根據閱讀材料要求學生按時間推移給故事情節(jié)排序勾畫思維導圖,以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邏輯思維。此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命題、構思、列提綱、打草稿、修改再到定稿這一過程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邏輯思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
[2]劉道義.談英語學科素養(yǎng)——思維品質[J].課程·教材·教法,2018(8):80.
[3](美)摩爾(B.N.Moore)等著.朱素梅譯.批判性思維[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2.
[責任編輯 張翼翔]
作者簡介: 司淑香(1974— ),女,漢族,山東東阿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課題項目: 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學會“十三五”教育課題研究重點規(guī)劃課題《初中階段如何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XHZ135-21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