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摘 要:“數學好玩”思想作為一種由來已久的數學教學思想,在現在的教學模式中被教師廣泛采用,然而在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尚有很多教師并沒有把這種思想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學生心智尚不成熟,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更需要用“數學好玩”思想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fā)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促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下學好數學這門課程。文章以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為基礎,具體闡述了如何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好玩”思想,讓學生愛上數學課。
關鍵詞:“數學好玩”;低年級;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3-06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22-0069-02
“數學好玩”,顧名思義就是數學要以自身學科特性為基礎,讓數學的教學與學習變得更加有趣,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四基”目標,把“基本思想”確立為“四基”之一。所以深化“數學好玩”思想的教學,在日常的特別是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以筆者教學使用的北師大版數學教材為例,每冊書中均設置了“數學好玩”的專題教學。而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如果能更好地結合已經設置的“數學好玩”課程,再進一步優(yōu)化日常的教學設計,便能充分地讓“數學好玩”思想融入其中。接下來我將通過日常的教學案例的分享,進一步明確在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實踐數學好玩思想,如何真正讓學生愛上數學。
“數學好玩”思想,要在導入數學問題時確立。教師應當牢牢把握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把它作為先導性的標志內容。正確高效地對數學知識進行導入傳播,推動學生在后續(xù)相關知識層面的學習,所以教師在導入數學的環(huán)境就要注重“數學好玩”。
案例一:問題導入模式
在三年級下冊“有趣的推理”的教學中,我們要把握專題內容講的是什么。課本中舉出的案例是這樣描寫的,有三個學生分別加入了三個不同的小組,根據他們所說的對話、提供的信息,具體推理出他們究竟加入是的什么樣的數學小組。那么我作為教師在課堂上是這樣教學的,一方面我對本專題的推理思想進行把握,然后把這種思想與學生日常生活可見的小常識相融合。先把日常推理案例作為教學導入,如已知A、B兩位同學一個喜歡吃菠菜,一個喜歡吃油菜,A說我不喜歡吃菠菜,求A、B分別喜歡吃什么菜。這樣低年級小學生會對這個問題產生一定的興趣,在他們大體了解這種推理思維后,再舉出課本中的案例,讓學生按照剛才的思維進行理解,可以嘗試讓兩個人一組進行分析判斷,在推理出第一個同學加入了什么社團之后,那么第二個同學、第三個同學參加的社團也就可以明晰了。
教師通過預設小問題對課本內容進行導入之后,明顯可見更多的學生對本專題的教學過程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也對推理思維有初步的了解,產生了“數學好玩”的思想。這樣通過問題進行適當的引導,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并不是在做枯燥無味的數學難題,相反有一種貼近生活的感覺,進而他們的推理好奇心也不斷地被激發(fā)出來,覺得學數學是快樂的,也能深刻地體會數學的“好玩”,更加愿意去“玩”數學。學生的好奇心是天生的,同時好奇心也是學習的重要動力。因此如果學生能在導入問題的環(huán)節(jié)被激發(fā)起興趣,那么之后就能自然而然地對相關數學知識產生好奇,也會進一步對數學課堂和數學教學產生好奇。
案例二:游戲導入模式
在開展二年級上冊“班級舊物市場”的教學中,我繼續(xù)沿襲在數學導入時注重“數學好玩”的思路,進一步把“數學好玩”思想帶入引導過程。我仿照課本上給出的教學內容,把班級學生分成合適的幾個小組,每組成員有5~8人,每個人拿出幾樣東西,開展“模擬市場”活動。同時,我會制作一系列代表不同幣值的卡片,如1元、5元、10元等,分給每個學生,讓學生在自己所處的小組內開展舊物買賣的活動,并對自己拿出的東西進行標價,然后讓其余學生進行模擬體驗買賣活動,在買與賣之間感受日常生活加減乘除的運用。除此之外,我還會在旁進行必要指導與監(jiān)督,在這里我的角色主要是防止學生“算錯賬”,畢竟二年級的學生在基礎數學的運算過程中很容易出錯,所以我要時刻幫助他們。當小組內的模擬買賣順利開展之后,我還會讓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模擬買賣,進一步擴寬學生的交際范圍,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在活動結束之后,作為教師我要進行點評,畢竟這種游戲只是一個引入。而在點評的過程中,我會把每一次做游戲遇到的內容同當下所學過的知識結合,即買賣過程中的加減乘除究竟是如何運算的,在日常的算法中我們應當注意什么,并對游戲環(huán)節(jié)進行深刻總結。
通過模擬教學的形式,我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加以理解,在這種游戲的過程中體會數學里的加減乘除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真正以科學合理的游戲方式讓小學生明白數學是好玩而有趣的。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游戲,會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且這種方法在低年級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尤為受用。畢竟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興奮點經歷了由課間的肢體活動興奮,向課堂腦力活動興奮轉移的過程,即經歷一個由動到靜的變化過程。所以此時,教師如果能設計一個恰當的游戲環(huán)節(jié),用游戲導入數學知識,就會把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數學教學的主陣地還在數學課堂,因此數學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要更加注重“數學好玩”思想的運用。特別是在低年級教學過程中,更要注重以下幾點,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案例三:合作學習的開展
在“尋找身體上的數學‘秘密”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采取了這樣的策略。由于低年級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我就充分發(fā)揮小學生的這種天性,讓他們開展合作式學習,在這里比較偏向于前述的第二個案例,不過也與之有所不同。我讓學生以四人為一個小組,互相進行身體上的秘密探尋,我會給學生預先設計一個表格,表格里涉及年齡、身高、體重、鞋碼等內容,再為每組學生配備一卷卷尺,額外再準備一個全班共用的體重秤,讓學生互相協助開展此項工作,在幫扶的過程中對身體各方面進行測量,測量之后讓學生對表格的內容進行填寫。填寫完成后,再讓學生進一步探究表格中不同人在同一個項目里有什么差異。有時候我還主動引導學生進行數據的對比,如A同學的身高是150cm,B同學的身高是153cm,之后讓小組成員算一算B同學比A同學高多少。通過這樣合作學習的開展,學生明白了數學實際上就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進一步明晰有意思的數學是能夠在生活里被發(fā)現的。
在這里要注意一點,由于教學對象都是低年級的學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開展的小組合作離不開教師的不斷指導。在學生開展合作探究之前,教師應當為學生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并講述或者演示具體的操作方法,讓小學生在合作前做到心中有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養(yǎng)成。在多人共同參與的學習模式下,學生對數學知識抱有更加濃厚的興趣,這一點是十分契合“數學好玩”思想的。
案例四:課后學習的深化
我以“時間與數學”專題知識教學后的安排為例子。本專題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時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所以在學生學習完這個專題之后,我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極其注重作業(yè)與教學的結合。第一項作業(yè),我會讓學生回家仔細觀察家里的時鐘和日歷,看看與我們課上講的時間走勢的變化、日期更迭的體現是否一致。課堂上說的東西畢竟有限,也無法讓每個人都有深入的體會,所以課后一定要讓學生仔細研究。第二項作業(yè),我通常會留一個與時間有關系的生活題目,譬如小明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玩,但在時間安排上遇到了麻煩,原來小明的爸爸是一名飛行員,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小明的媽媽是一名火車乘務員,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而小明是一名小學生,每周六、周日休息。小明哪天才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呢?布置如上的作業(yè),讓學生課下自行解決,去體會時間的變化在數學中的重要意義。
“數學好玩”不僅要在數學知識的導入階段和學習階段運用,在數學知識學習完成即問題得以解決之后,我們要更加注重對“數學好玩”思想的運用?!皩W習金字塔”告訴我們,學生在動手實踐、交流、討論、講授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在24 小時后的保持率較高。那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既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防止單一式、被動式、填鴨式教學模式的出現,讓學生在學習之余多動手多交流,多與教師、同學進行討論。也要多給學生提供一些課余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課下也能夠主動進行數學探究,真正愿意在數學知識中“玩”,而這個工作也最好是在課后當天立刻進行。這樣能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防止學生忘記知識。
“數學好玩”思想的核心在于好玩二字,這種好玩是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推動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從而對數學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然而“數學好玩”終究是要回歸數學知識的,所謂的好玩更多是通過一種手段與方式,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科知識的學習能力,進一步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與科學判斷的能力,引發(fā)學生對知識、現象進行深度思考,并為日后的不斷鉆研奠定堅實基礎。所以不論是數學的導入階段、教學階段還是課后階段,教師都應當注重“數學好玩”同數學知識的結合,力求達到一個平衡點,以好玩的數學帶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以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愛好。
參考文獻:
[1]胡俊平.基于“數學好玩”,領悟數學思想——對新北師大版“數學好玩”欄目教學的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7(34):52-53,59.
[2]劉玉榮,張繼民.談在導入中體驗“數學好玩”[J].學周刊,2018,26(26):114-115.
[3]高 甜.“數學好玩”的關鍵是如何“玩”得有價值[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12):143.
[4]吳海寧.體悟數學——尋找“數學好玩”與“玩好數學”的黃金分割點[J].中學數學雜志(初中版),2017(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