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易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面臨全面革新。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的動手實踐,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提高學生數(shù)學綜合素質。在當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部分課堂動手實踐看似繁花似錦,卻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對動手實踐重新定義。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 動手實踐? ? 重要性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與實施,教師在傳授學生數(shù)學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以此來促進學生的知識內化,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但是在當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部分教師仍側重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灌輸,對教學內容不加思考,不做任何探究,更沒有動手實踐,從而影響課堂效果。因此,教師需要認識到動手實踐的重要性,積極開展動手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升學生學習質量。
一、動手實踐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意義
所謂動手實踐,就是學生通過實物、表格、符號以及圖形等,對相應的數(shù)學觀點、理念進行驗證操作的活動。教師應以學生實際生活為基礎,為學生創(chuàng)設操作和實踐的機會,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夯實數(shù)學基礎,讓他們感受到數(shù)學的魅力,進而主動參與到數(shù)學知識學習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促進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二、動手實踐在數(shù)學課堂中的重要性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當下數(shù)學教學中,有效的動手實踐是學生理解相關數(shù)學概念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方式。小學生自身認知能力與抽象能力相對較差,要想讓學生有效獲取相應的數(shù)學知識與能力,需要通過對數(shù)學具體模型或者對實物的動手實踐與感知。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動手實踐為基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觀察機會,進而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學習質量。通過畫一畫、數(shù)一數(shù)、分一分、拆一拆、擺一擺等動手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感知能力,幫助學生將抽象、晦澀的數(shù)學知識直觀地展示出來,并讓學生經(jīng)歷由形象到表象再到認知的過程,進而引導學生由感性思維轉變成理性思維。
例如在“圓的認知”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結合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關于圓的影像資料,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為學生展示幾組圓形,在圓的跳轉、滾動中,讓學生了解圓的實際作用,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動手實踐興趣;最后,教師可以趁勢為學生設置關于圓的練習題,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動腦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內化,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數(shù)學綜合素質。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當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對教學難點一般很難做到真正掌握和理解。因此,如何讓學生突破教學難點,成為廣大數(shù)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的有效運用,可以讓學生準確把握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并進行有效自主探究,提升自身學習效果,培養(yǎng)自身的數(shù)學知識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其教學難點是讓學生通過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完成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基于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認知情況,通過動手實踐來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設置教學任務:1.經(jīng)A、B兩點,畫出一條線段;2.過線段AB外一點C,將線段AB的垂線畫出;3.過線段AB外一點C,將線段AB的平行線畫出;4.以線段AB到點C的距離為高,底為線段AB,畫出相應的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進行動手實踐,并對過程進行探究分析。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后發(fā)現(xiàn),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在相互轉化的過程中,存在“割—補—移”的關系,進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加深學生對知識理解與記憶的同時,促進自身數(shù)學探究能力的提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拓寬學生思路
在當下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數(shù)學知識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和關聯(lián)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從舊知識點延伸到新知識點學習時,需要具備一個積累和激活的過程。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在強化學生知識點鞏固的同時,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時,教師可以選擇從“點到直線的垂線段”這個舊知識點入手,以此讓學生對知識的系統(tǒng)化進行有效體驗,讓學生對之前所學的垂線知識點以及平行線知識點進行有效的鞏固和強化。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對平行線、垂線段以及平行線距離等基礎知識進行掌握,而且在有效鞏固舊知識點的同時,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學綜合素質。
(四)促進學生主動性的提升
在當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實踐活動的開展提倡學生在“做中學”,就是讓學生在參與各類操作、體驗活動中,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的發(fā)展過程與形成過程,并主動去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探究數(shù)學知識的來龍去脈,以此來提升學習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抓住學生的心理變化,結合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以此來提升學生自身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當然,教師在開展相應動手實踐活動時,需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實踐活動,進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五)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在當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個體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針對某些知識點的學習,有些學生可以進行有效的理解與記憶,但是有的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困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動手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發(fā)展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學“面積”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然后帶領學生到操場上對某塊土地進行測量。當然,在實際測量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測量的方式進行思考和選擇,最后通過有效測量,測算出土地的實際面積。通過上述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效果,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綜上所述,動手實踐活動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有效開展,對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認識到動手實踐活動開展的重要性,結合科學合理的策略,提升動手實踐活動的有效性,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田曉玲.動手實踐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6(8).
[2]殷俊峰.論動手實踐在小學數(shù)學低年級教學中的重要性[J].小學生(下旬刊),2017(3).
[3]鄭琴.動手實踐在小學數(shù)學學習中的重要性[J].都市家教月刊,2014(11).
[4]劉幸福.探究動手實踐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4(11).
[5]楊華萍.淺談動手操作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J].考試周刊,2018(38).
[6]肖芳華.動手實踐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4(2).
[7]祝秀琴.關于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動手實踐操作的有效性論述[J].學周刊,2017(6).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城中小學)
責任編輯: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