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婷婷
摘要:小學語文教育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生積累語言詞匯、提升語言感知、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高度重視小學語文教育,予以措施提高小學語文教育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以小學語言文字訓練為主題展開分析,在分析小學語言文字訓練內容及目標的基礎上,結合小學具體教學案例,探討了語言文字訓練有效性提高良策。
關鍵詞:小學;語言文字訓練;有效性
小學語言文字訓練作為小學語文教育的基礎性內容,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作用。然而傳統(tǒng)模式下,語言文字訓練缺乏有效性,致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受到負面影響。所以,小學教師有必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作用的發(fā)揮,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機會,有效促進語言文字訓練水平的提高,進而有效提高小學生語言文字感知及表達能力?;诖耍疚膶Α靶W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性”展開深層次剖析具備一定的現實意義與實踐價值。
1.小學語言文字訓練內容與目標概述
1.1知識積累途徑之一
小學時代,學生是開發(fā)智力的最佳時期,更是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小學生有必要在小學階段,重視知識的積累,不斷發(fā)展語言文字能力,為今后的人生發(fā)展夯實基礎。小學時期語言文字訓練方式,主要以語言詞匯教學為主,幫助學生系統(tǒng)掌握一些表達句式及知識,進而以此推動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才能真正意義上促進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1]。所以,小學語言文字訓練中,教師需讓學生掌握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所有新詞匯與新句子,以此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匯,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后續(xù)的語文學習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夯實基礎。
1.2學生語言理解能力的強化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系統(tǒng)的、長期的教育才能夠實現。然而現實情況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效果欠佳,教師閱讀教學側重閱讀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忽視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2]。同時,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尚未意識到學生之間的個體性差異,組織的教學活動難以發(fā)揮出實質性的教育價值,自然影響到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3]。所以,基于小學語文教師角度而言,需深入觀察學生語言能力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制定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方案,并在實踐教學中,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切實增強學生語言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4]。
2.小學語言文字訓練有效性提高良策分析
2.1營造良好的語言文字訓練環(huán)境
語言文字訓練,最為有效的一種方式是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層次感悟,同時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加深知識印象,更為重要的是創(chuàng)設情境可有效調動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組織的教學活動中。正因如此,小學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教師需重視情境教學法的有效應用,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文字訓練環(huán)境,以此切實提高語言文字訓練效果。例如:教師講解《詹天佑》一課時,語文教師就可以圍繞鐵路,創(chuàng)設情境。需強調的是教師在課前,需深入分析詹天佑一文重難點知識、教學目標等,并以此為基礎,結合詹天佑一文內容,展開課堂設計活動。同時,為了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景時,可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不同時代的鐵路及火車特點,讓學生直觀感受鐵路及其修建過程,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感受到詹天佑在修建鐵路時期的困難,尤其在技術缺乏的情況下。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情境教學過程中,需以學生為主體,引領學生感受鐵路修建過程中的辛苦,由此一來就可以讓學生在體驗中掌握本文知識,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切實提高語言文字訓練有效性。
2.2重視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需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尤其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主體地位更應該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核心。所以,教學中,需重視學生語言文字訓練興趣的提升,并將更多的教學素材滲透到具體教學中,才能在有效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有效提高語言文字訓練有效性。例如:《有趣的漢字》內容講解過程中,本課主要內容有漢字起源、演變過程、漢字特點。教學實踐中,教師需重視教學活動組織形式的創(chuàng)新,例如欣賞評述、小組合作等,由此切實提高教學效率。需強調的是在本課內容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綜合識字方法,幫助學生正確辨認課文中的所有生字詞,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獨立、合作識字能力,然后教師引領學生,展開語言文字訓練活動,由此提高學生語言文字能力,進而為提高語言文字訓練有效性夯實基礎。
2.3合理安排語言文字訓練內容
不同學生個體之間有著顯著差異,意味著學生在面對同一語言文字時,也會產生不同的訓練效果。正因如此,學生對語言文字訓練具有不同的需求。所以,語文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語言文字訓練內容,并展開梯度訓練,合理設置語言文字訓練難度。通過這種方式,循序漸進增強學生語言文字能力。例如:《狼牙山五壯士》教學中,教師可在授課前,讓學生以自學等多種方式,掌握課文的背景、歷史等信息,之后讓學生以自由度等多種形式的閱讀方式,進行有感情朗讀課文,以此掌握文中的生字,并在朗讀中感悟五壯士的愛國、為人民獻身的精神。除此之外,課堂授課結束之后,教師需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書寫讀后感,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之后,進行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另一方面可讓學生通過文章書寫更好抒發(fā)情感,以此真正意義上提高語言文字訓練效果,提高學生語言文字方面的能力。
3.結語
綜上,小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yǎng),與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息息相關。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制定行之有效的針對性教學方案,切實提高語言文字訓練有效性,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田曉麗.給語文學習插上翅膀——談小學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24):194.
[2]趙華,孫鴿.小學語文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性分析[J].中國培訓,2015(14):269.
[3]馬春剛.小學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性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18):132.
[4]陳振玲.淺談提升小學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4(05):85-86.